【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飞机的领域。具体来说,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飞机的直通式油门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前述正反推切换装置的飞机。
技术介绍
1、油门台是飞机上用于控制发动机正推力和反推力的操纵器件。油门台控制组件通常安装在飞机的驾驶舱的中央操纵台上,在其上安装有油门杆,对应飞机的单台发动机。
2、例如,在cn 204197302 u(公开日期:2015年3月11日)中就已知一种这样的油门台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正推力杆、至少一个燃油控制开关。在该油门台装置中设置了油门台、反推力杆与正推力杆的相对安装位置。
3、对于油门台控制组件有如下要求:
4、根据民航法规ccar 25.779条款要求:油门杆应实现向前使正推力增大;向后使反推力增大;
5、根据民航法规ccar 25.1155条款要求:在飞行慢车位置必须有确实的锁或止动器,而且必须要求机组采取另外明显动作,才能将操纵器件从飞行状态(对于涡轮喷气发动机飞机为正推力状态)的位置移开。
6、已知的是,飞机的油门台中用于在正推力和反推力之间切换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两种:
7、第一种是背负双杆式,其中,正推力和反推力由两根操纵杆分开控制。这两根操纵杆在结构上互相锁定,只有在正推力杆运动到特定位置时,反推力杆才能运动到反推行程。这种背负双杆式构造虽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但是其结构复杂,而复杂的结构又进一步导致油门操纵台的体积庞大,且重量也较大。
8、第二种是直通挡块式,其中,在油门操纵杆正推力行程和
9、然而在这种直通式油门台构造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以及由于扳机的插销和滑轨的设计,具体来说是扳机的插销与滑轨之间的相对运动为滑动摩擦,并且挡块具有容易卡滞的缺陷,从而容易产生诸如反推扳机卡滞、反推无法展开、手柄匣和导轨磨损之类的问题。如果在飞机降落过程中出现反推无法按指令展开的故障,那么对于某些型号的飞机来说,失去单发反推力的失效影响等级会是较大的。
10、因此,本领域已经察觉到以下需求,即,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油门台的正反推力切换装置,期望该正反推力切换装置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种,特别是能降低直通式油门台反推扳机发生卡滞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基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正反推切换装置,其用于直通式油门台,并能够降低直通式油门台反推扳机卡滞风险。
2、上述任务通过根据如下的正反推切换装置解决,即,该正反推切换装置包括:扳机、手柄匣、销、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以及设有滑轨的操作台,
3、其中,手柄匣包括手柄匣本体,在手柄匣本体的一端处设有抓握部;
4、其中,扳机设有提拉件,以供飞行员操作提拉件来提升扳机;
5、其中,扳机可滑动地布置在手柄匣中,具体是被接纳在手柄匣本体中,并且其中,手柄匣插设在操作台中开设的贯通中间部中,
6、其中,扳机包括扳机本体,并且在扳机本体的第一端处开设有孔,销穿过该孔,并能在设置在操作台中的滑轨上运动,以在正推行程与反推行程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在正推力与反推力之间的切换,并且
7、其中,销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构造为滚动轴承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当销在滑轨上运动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与滑轨的接触面滚动接触、并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与销滚动接触。
8、在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直通式油门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中,当销在设置在操作台中的滑轨上滚动时,销带动套设在销的两端上的套筒在滑轨中滚动,从而以销与套筒以及套筒与滑轨之间的滚动摩擦替代了在现有的正反推切换装置中套设在销上的套筒与滑轨之间、在进行正推行程与反推行程切换时,即,由正慢车拉至反推行程时会发生的滑动摩擦。以此方式减少了因摩擦力过大导致提起扳机所需力过大的风险,并进而导致销卡滞的风险。
9、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扳机”与“反推扳机”可互换使用。
10、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正推行程”与“正推力行程”可互换使用,“反推行程”与“反推力行程”可互换使用。
11、在本技术的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手柄闸本体与抓握部之间通过形状配合的连接而牢固连接到彼此,抓握部供飞行员抓握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12、在本技术的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在提拉件上通过例如螺纹连接件固定有提拉凸片,便于飞行员操纵提拉扳机。
13、在本技术的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操作台构造为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它们通过贯通中间部间隔开。前述滑轨以贯通的开口的形式镜面对称地设置在操作台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构造为滚动轴承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就分别在操作台的第一侧上的贯通的开口和操作台的第二侧上的贯通的开口内滑动。
14、进一步的,滑轨包括第一滑轨部、第二滑轨部和第三滑轨部。第一滑轨部对应于正推行程或称正推力行程。第三滑轨部对应于反推行程或称反推力行程。第二滑轨部以第二滑轨部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滑轨部,并以第二滑轨部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滑轨部,并且其中第二滑轨部的第一端布置为低于与其相对的第二滑轨部的第二端。由此,在滑轨中构造形成了一高度差,以供在正推行程与反推行程之间进行切换,也即所谓的“切换行程”。
15、具体地,在根据本技术的正反推切换装置中还设有第一回复弹簧和第二回复弹簧,并且第一回复弹簧和第二回复弹簧布置在扳机的扳机本体与手柄匣的本体之间,以使得当扳机被向上提起时,第一回复弹簧和第二回复弹簧被压缩。
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正反推切换装置的扳机在面向手柄匣的第一横向侧部上设有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分别用于容纳第一回复弹簧和第二回复弹簧,并且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之间、与它们间隔开地设有沿横向方向凸出的扳机凸出部。扳机凸出部可构造为凸轮或其一部分的形式。
17、相对地,正反推切换装置的手柄匣的手柄匣本体在其面向扳机的第一横向侧部的第二横向侧部上开设有凹入部,并且在凹入部中设有彼此间隔开地、沿横向方向凸出的两个手柄匣凸出部。手柄匣凸出部也可构造为凸轮或其一部分的形式。
18、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扳机和手柄匣的纵向方向是指它们的长度所在的方向,而横向方向则是与该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
19、上述扳机凸出部和手柄匣凸出部的设置使得在扳机被提起时,它们对被接纳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中的第一回复弹簧和第二回复弹簧进行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直通式油门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机、手柄匣(20)、销(40)、第一套筒(S1)、第二套筒(S2)、以及设有滑轨(31)的操作台(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31)包括第一滑轨部(311)、第二滑轨部(312)和第三滑轨部(313),其中,所述第二滑轨部(312)以第二滑轨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部(311),并且以第二滑轨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滑轨部(313),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滑轨部的第一端布置为低于与其相对的所述第二滑轨部的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回复弹簧(51)和第二回复弹簧(52),所述第一回复弹簧(51)和所述第二回复弹簧(52)设置在所述扳机的所述扳机本体(11)与所述手柄匣(20)的手柄匣本体(201)之间,以使得当所述扳机被向上提起时,所述第一回复弹簧(51)和所述第二回复弹簧(52)被压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本体(11)在面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凸出部(CA1)具有构造为圆形倒角的倒角部(R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匣(20)的所述手柄匣本体(201)在其面向所述扳机的第二横向侧部上开设有凹入部,并且在凹入部中设有彼此间隔开地、沿横向方向凸出的两个手柄匣凸出部(CA2),所述扳机以及所述第一回复弹簧(51)和所述第二回复弹簧(52)被容纳在所述凹入部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手柄匣凸出部(CA2)分别伸入到所述扳机本体(11)的所述第一容纳部(111)和所述第二容纳部(112)中,并且所述两个手柄匣凸出部(CA2)的下表面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回复弹簧(51)和所述第二回复弹簧(5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匣凸出部(CA2)具有构造为圆形倒角的倒角部(R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凸出部(CA1)与所述手柄匣凸出部(CA2)之间存在装配间隙(M)。
10.一种飞机,具有直通式油门台,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所述直通式油门台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直通式油门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机、手柄匣(20)、销(40)、第一套筒(s1)、第二套筒(s2)、以及设有滑轨(31)的操作台(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31)包括第一滑轨部(311)、第二滑轨部(312)和第三滑轨部(313),其中,所述第二滑轨部(312)以第二滑轨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部(311),并且以第二滑轨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滑轨部(313),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滑轨部的第一端布置为低于与其相对的所述第二滑轨部的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回复弹簧(51)和第二回复弹簧(52),所述第一回复弹簧(51)和所述第二回复弹簧(52)设置在所述扳机的所述扳机本体(11)与所述手柄匣(20)的手柄匣本体(201)之间,以使得当所述扳机被向上提起时,所述第一回复弹簧(51)和所述第二回复弹簧(52)被压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反推切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本体(11)在面向所述手柄匣(20)的第一横向侧部上设有第一容纳部(111)和第二容纳部(112),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回复弹簧(51)和所述第二回复弹簧(52),并且在所述扳机本体(11)中,在所述第一容纳部(111)和所述第二容纳部(112)之间、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东烨,张衍文,束家熠,周雷声,仲伟兴,吴早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