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结构、前端防撞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78695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结构、前端防撞总成及车辆。本技术的缓冲结构包括安装件和减震件,安装件用于与车架连接;减振件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及弹性部,主体部与安装件连接,连接部用于与冷凝器连接,弹性部分别与主体部和连接部连接;其中,当冷凝器受到冲击时,连接部能够通过弹性部的弹性变形相对于主体部发生运动,以对冷凝器进行缓冲。冷凝器和车架通过缓冲结构连接后,冷凝器和车架形成柔性连接关系,冷凝器能够相对于车架发生一定程度的摆动或移动,从而能够在车辆的行驶过程或者在碰撞过程中起到分散载荷、减振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缓冲结构、前端防撞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汽车工业发展越来越快,车辆保有量呈现上升趋势,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在城市内道路中,发生低速碰撞的概率极大。现有的许多车型,由于冷凝器与车架刚性连接,发生低速碰撞时经常出现冷凝器损坏的情景,在维修时需要更换冷却散热系统,由于冷却散热系统的成本较高,损坏后维修时需要花费较多的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缓冲结构,通过减振件的弹性部发生弹性变形,吸收和分散冲击能量,从而减少碰撞事故中对冷凝器的损害。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缓冲结构的前端防撞总成。

3、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前端防撞总成的车辆。

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缓冲结构,包括:

5、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用于与车架连接;

6、减振件,所述减振件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及弹性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弹性部分别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连接部连接;

7、其中,当所述冷凝器受到冲击时,所述连接部能够通过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变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发生运动,以对所述冷凝器进行缓冲。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缓冲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当车辆经过减速带、凹坑或其他崎岖路面时车架发生振动,通过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能够吸收部分振动,以减少对冷凝器的影响,避免冷凝器在振动中受损。又或者,当车辆遭受正面撞击、冷凝器受到冲击时,弹性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冷凝器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动或摆动,从而具有缓冲吸能、避让撞击点等作用,以保护冷凝器和车架。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限定有安装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有套管,所述套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所述套管的材料强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材料强度,所述减振件通过所述套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限定出用于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处沿所述连接孔的轴向延伸的凹槽。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件限定出用于容置所述主体部的容置腔,所述安装件的外周面设置有注塑槽,所述注塑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减振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注塑槽中的注塑部,所述注塑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件的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卡扣,两个所述弹性卡扣被配置为:受驱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使两个所述弹性卡扣之间的距离缩小;受驱状态解除后能够复位,以使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车架抵接。

1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前端防撞总成,包括:

17、车架;

18、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冷凝器;

19、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结构,所述减振件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安装件与所述车架连接,以使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车架连接。

20、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

21、车身主体;

22、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端防撞总成,所述前端防撞总成与所述车身主体连接,并位于所述车身主体的前端。

2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限定有安装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有套管,所述套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所述套管的材料强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材料强度,所述减振件通过所述套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限定出用于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处沿所述连接孔的轴向延伸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限定出用于容置所述主体部的容置腔,所述安装件的外周面设置有注塑槽,所述注塑槽的槽壁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注塑孔,所述减振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注塑槽中的第一注塑部以及穿设于所述注塑孔的第二注塑部,所述第一注塑部通过所述第二注塑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的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卡扣,两个所述弹性卡扣被配置为:受驱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使两个所述弹性卡扣之间的距离缩小;受驱状态解除后能够复位,以使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车架抵接。

8.前端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端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所述弹性部和所述连接部沿冲击方向或所述冲击方向的反向依次设置。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限定有安装腔,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有套管,所述套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其中,所述套管的材料强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材料强度,所述减振件通过所述套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限定出用于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处沿所述连接孔的轴向延伸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王瑞卓王淼王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