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拉挤成型,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
技术介绍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增强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等,与基体材料经过缠绕、模压或拉挤等成型工艺而形成的复合材料。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常见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分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frp)以及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bf)。
2、玻璃纤维是由熔融玻璃快速抽拉而成的细丝,按原材料组分可分为有碱,无碱、中碱及特种玻璃纤维,如高硅氧、石英纤维等。常用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一般指树脂(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乙树脂等)基复合材料,可采用手糊、缠绕、压制等成型工艺,也可采用注射及拉挤成型工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轻质、耐腐蚀、绝缘等特性,可广泛应用手机械、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
3、复合材料型材的拉挤成型工艺是将浸渍树脂胶液的连续玻璃纤维束、带或布等增强材料,在牵引力的作用下,通过挤压模具成型、固化,连续不断地生产长度不限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这种工艺最适合生产各种断面形状的玻璃钢型材,如棒、管、实体型材(工字型、槽型、方形型材)和空腹型材(门窗型材、叶片)等。如图1所示,为拉挤成型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4、现有的挤压模具在车间内并排分布设置,一方面占地面积较大,车间场地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挤压模具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为保障维修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其附近的1-2条生产线进行停机处理,否则附近生产线产生的挤压杂物会喷溅至维修人员身上,引发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挤模具并排分布存在的占地面积大以及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为保障维修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其附近的1-2条生产线进行停机处理,从而影响拉挤生产效率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它包括:
3、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滑动件以及固定在所述滑动件顶部的第一支撑板;
4、架设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方且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可升降设置的升降板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板顶部的第二支撑板;
5、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间隔固定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顶部的保持架以及固定在所述保持架上的挤压模具。
6、优化地,所述滑动件包括滑轨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滑块上。
7、优化地,所述滑块包括滑块本体、贯穿所述滑块本体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滑轨槽和第二滑轨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槽周边的球槽、设置在所述球槽内的滚珠以及固定在所述滑块本体两侧且用于封堵滚珠的防脱板。
8、优化地,所述滑轨包括第一滑轨本体、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本体上的第二滑轨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本体周边且与球槽相配合的避让弧,所述第一滑轨本体插接在第一滑轨槽内,所述第二滑轨本体插接在第二滑轨槽内,所述滚珠卡设在球槽和避让弧之间。
9、优化地,所述保持架包括底箍、可拆卸地固定在底箍顶部的顶箍、开设在所述底箍靠近顶箍一侧的下压槽、开设在所述顶箍靠近底箍一侧的上压槽、开设在所述底箍上且与下压槽同轴设置的下密封槽、开设在所述顶箍上且与上压槽同轴设置的上密封槽以及固定在所述下密封槽和上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挤压模具上。
10、优化地,所述保持架还包括一体连接在底箍两侧的下锁板、一体连接在所述顶箍两侧的上锁板、倾斜设置在所述下锁板和上锁板相向一侧的倾斜面以及贯穿所述上锁板和下锁板的锁孔。
11、优化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升降板顶部的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的翻转轴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板顶部且与第二支撑板相配合的油压缓冲器,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翻转轴上。
12、优化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升降板顶部的滑板、开设在所述滑板顶部的滑槽、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的齿条以及固定在翻转轴一端的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4、本技术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将成型组件设置为上下两层,节省了占地面积,成型组件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相连,当其中某一组成型组件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直接将该成型组件从加工区域转至外部的安全维修区,不需要对其余的成型组件进行停机处理,方便维修人员的维修,提高了拉挤成型的效率,安全系数也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滑轨(1)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1)上的滑块(2),所述第一支撑板(3)固定在滑块(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包括滑块本体(201)、贯穿所述滑块本体(201)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滑轨槽(202)和第二滑轨槽(203)、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槽(203)周边的球槽(204)、设置在所述球槽(204)内的滚珠(205)以及固定在所述滑块本体(201)两侧且用于封堵滚珠(205)的防脱板(2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包括第一滑轨本体(101)、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本体(101)上的第二滑轨本体(1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本体(102)周边且与球槽(204)相配合的避让弧(103),所述第一滑轨本体(101)插接在第一滑轨槽(202)内,所述第二滑轨本体(102)插接在第二滑轨槽(20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14)包括底箍(141)、可拆卸地固定在底箍(141)顶部的顶箍(142)、开设在所述底箍(141)靠近顶箍(142)一侧的下压槽(143)、开设在所述顶箍(142)靠近底箍(141)一侧的上压槽(144)、开设在所述底箍(141)上且与下压槽(143)同轴设置的下密封槽(145)、开设在所述顶箍(142)上且与上压槽(144)同轴设置的上密封槽(146)以及固定在所述下密封槽(145)和上密封槽(146)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挤压模具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14)还包括一体连接在底箍(141)两侧的下锁板(147)、一体连接在所述顶箍(142)两侧的上锁板(148)、倾斜设置在所述下锁板(147)和上锁板(148)相向一侧的倾斜面(149)以及贯穿所述上锁板(148)和下锁板(147)的锁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升降板(5)顶部的轴承座(10)、转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座(10)上的翻转轴(11)以及固定在所述升降板(5)顶部且与第二支撑板(13)相配合的油压缓冲器(12),所述第二支撑板(13)固定在翻转轴(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升降板(5)顶部的滑板(6)、开设在所述滑板(6)顶部的滑槽(7)、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7)内的齿条(8)以及固定在翻转轴(11)一端的齿轮(9),所述齿轮(9)与齿条(8)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滑轨(1)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1)上的滑块(2),所述第一支撑板(3)固定在滑块(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包括滑块本体(201)、贯穿所述滑块本体(201)且相互连通的第一滑轨槽(202)和第二滑轨槽(203)、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槽(203)周边的球槽(204)、设置在所述球槽(204)内的滚珠(205)以及固定在所述滑块本体(201)两侧且用于封堵滚珠(205)的防脱板(2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包括第一滑轨本体(101)、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本体(101)上的第二滑轨本体(1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本体(102)周边且与球槽(204)相配合的避让弧(103),所述第一滑轨本体(101)插接在第一滑轨槽(202)内,所述第二滑轨本体(102)插接在第二滑轨槽(203)内,所述滚珠(205)卡设在球槽(204)和避让弧(10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边框多模拉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14)包括底箍(141)、可拆卸地固定在底箍(141)顶部的顶箍(142)、开设在所述底箍(141)靠近顶箍(142)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洪,高铁锦,缪柳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隆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