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人工湿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其出水水质的特点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悬浮物浓度较高: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如有机物、颗粒物、沉积物等。这些悬浮物质不仅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影响水的利用价值。2)氨氮和总磷浓度较高:污水中的氨氮和总磷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高浓度的氨氮和总磷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爆发性生长,进而引发水华事件。
2、针对以上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特点,采取人工湿地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去除悬浮物: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和湿地介质的过滤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湿地植物的根系能够吸附和过滤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从而减少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改善水质;2)去除氨氮和总磷:人工湿地中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和总磷。湿地植物的根系提供了氨氮和总磷的吸收介质,而湿地内的微生物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氨氮和总磷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磷酸盐,从而达到去除氨氮和总磷的目的;3)降解有机物:人工湿地中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能够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湿地植物的根系提供了降解有机物的介质,而湿地内的微生物则通过分解和转化有机物,从而减少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
3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针对污水厂排放的尾水难以达到iv类水的排放标准的技术难题。故本申请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采用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预处理池、进水渠、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兼性氧化塘、好氧塘和循环回流管道;所述预处理池用于对进水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池的出水通过所述进水渠与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出水连接至所述兼性氧化塘;所述兼性氧化塘的出水连接至所述好氧塘,所述好氧塘的出水通过所述循环回流管道连接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好氧塘的出水不满足水质要求时,将所述好氧塘的出水回流至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
3、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包括下行流潜流湿地、上行流潜流湿地以及自由表面流湿地;所述进水渠的出水连接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连接所述上行流潜流湿地,所述上行流潜流湿地的出水连接至所述自由表面流湿地;所述自由表面流湿地的出水连接至兼性氧化塘。
4、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上行流潜流湿地均为多个,每个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连接一个所述上行流潜流湿地。
5、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潜流湿地包括上层集水渠、下行流湿地填料层、第一下层集水干管和第一下层集水支管;其中,所述上层集水渠布设于下行潜流湿地的上层,用于进水;所述下行流湿地填料层布设于所述下行潜流湿地的中层,用于脱氮除磷和拦截泥沙;所述第一下层集水支管、第一下层集水干管连接,布设于下行潜流湿地的下层,用于汇集从上层渗透下来的水。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层集水支管和第一下层集水干管呈“丰”字型布置。
7、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流潜流湿地包括上层集水干管、上层集水支管、上行流湿地填料层、第二下层集水支管和第二下层集水干管;其中,所述第二下层集水支管和第二下层集水干管布设于上行潜流湿地的下层,用于进水;所述上行流湿地填料层布设于所述上行潜流湿地的中层,用于进一步脱氮除磷和拦截泥沙;所述上层集水干管与上层集水支管连接,布设于所述上行潜流湿地的上层,用于出水。
8、进一步地,所述上层集水干管和上层集水支管呈“丰”字型布置。
9、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流湿地填料层和下行流湿地填料层从下至上均依次由素土、膨润土防水毯、回填土层、无纺布层、生物填料和湿地植物组成。
10、进一步地,所述自由表面流湿地包括植物和mbbr生物填料。
11、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池为带有过滤功能的沉砂池,过滤格栅交替错落布设。
12、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池底部设置坡度,使得进水水位标高比出水水位标高低5~10cm。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技术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可进一步削减污水厂尾水中的tn以及tp含量,降低其浓度;且去除水体中和的氨氮、cod、tp、tn等效果显著,出水可达到iv类水标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进水渠、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兼性氧化塘、好氧塘和循环回流管道;所述预处理池用于对进水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池的出水通过所述进水渠与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出水连接至所述兼性氧化塘;所述兼性氧化塘的出水连接至所述好氧塘,所述好氧塘的出水通过所述循环回流管道连接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好氧塘的出水不满足水质要求时,将所述好氧塘的出水回流至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上行流潜流湿地均为多个,每个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连接一个所述上行流潜流湿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包括上层集水渠、下行流湿地填料层、第一下层集水干管和第一下层集水支管;其中,所述上层集水渠布设于下行潜流湿地的上层,用于进水;所述下行流湿地填料层布设于所述下行潜流湿地的中层,用于脱氮除磷和拦截泥沙;所述第一下层集水支管、第一下层集水干管连接,布设于下行潜流湿地的下层,用于汇集从上层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层集水支管和第一下层集水干管呈“丰”字型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流潜流湿地包括上层集水干管、上层集水支管、上行流湿地填料层、第二下层集水支管和第二下层集水干管;其中,所述第二下层集水支管和第二下层集水干管布设于上行潜流湿地的下层,用于进水;所述上行流湿地填料层布设于所述上行潜流湿地的中层,用于进一步脱氮除磷和拦截泥沙;所述上层集水干管与上层集水支管连接,布设于所述上行潜流湿地的上层,用于出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集水干管和上层集水支管呈“丰”字型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流湿地填料层和下行流湿地填料层从下至上均依次由素土、膨润土防水毯、回填土层、无纺布层、生物填料和湿地植物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表面流湿地包括植物和MBBR生物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为带有过滤功能的沉砂池,过滤格栅交替错落布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底部设置坡度,使得进水水位标高比出水水位标高低5~1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进水渠、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兼性氧化塘、好氧塘和循环回流管道;所述预处理池用于对进水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池的出水通过所述进水渠与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的出水连接至所述兼性氧化塘;所述兼性氧化塘的出水连接至所述好氧塘,所述好氧塘的出水通过所述循环回流管道连接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好氧塘的出水不满足水质要求时,将所述好氧塘的出水回流至所述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上行流潜流湿地均为多个,每个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连接一个所述上行流潜流湿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流潜流湿地包括上层集水渠、下行流湿地填料层、第一下层集水干管和第一下层集水支管;其中,所述上层集水渠布设于下行潜流湿地的上层,用于进水;所述下行流湿地填料层布设于所述下行潜流湿地的中层,用于脱氮除磷和拦截泥沙;所述第一下层集水支管、第一下层集水干管连接,布设于下行潜流湿地的下层,用于汇集从上层渗透下来的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层集水支管和第一下层集水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屠华斌,周小勇,韩万玉,魏俊,李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