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柱隔圈、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752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极柱隔圈、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极柱隔圈包括储热部和绝缘导热层,储热部用于吸收裸电芯的极耳的热量以降低极耳在导电时的温度,绝缘导热层包覆于储热部的外部,绝缘导热层适于与裸电芯的极耳热传导接触配合。该极柱隔圈能够吸收极耳处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出去,使得裸电芯整体结构的温度均匀,改善了电池单体的散热问题,提高了电芯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性能,延长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极柱隔圈、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现有电池,小到手机电池,大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均存在发热高和发热不均等发热问题,在散热不好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用电设备的自燃。

2、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包括电芯本体,与电芯本体连接的电芯极耳,与电芯极耳连接的电芯极柱,电芯极柱和电芯本体之间通常采用塑胶隔圈进行固定支撑,如何对电池单体进行更好的散热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能散热的极柱隔圈,所述极柱隔圈能够吸收极耳处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出去,使得裸电芯整体结构的温度均匀,提高了电芯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性能,延长了电芯的使用寿命。

2、本技术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极柱隔圈的电池单体。

3、本技术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单体的电池包。

4、本技术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用电设备。

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极柱隔圈,包括储热部和绝缘导热层,绝缘导热层包覆于储热部的外部,绝缘导热层适于与裸电芯的极耳热传导接触配合。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极柱隔圈,通过储热部吸收极耳处的热量,降低了极耳在导电时的温度,使得极耳处不易出现局部高温,从而使得裸电芯整体温度均匀,改善了电池单体的散热问题,延长了裸电芯的使用寿命,也不易发生热失控,提高了裸电芯的使用安全,同时,裸电芯能够达到快充要求,提高了裸电芯的使用性能。

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储热部包括相变储热件。

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极柱隔圈还包括导热封装层,导热封装层包覆于储热部的外部,且位于储热部与绝缘导热层之间。

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封装层为金属层或石墨烯层。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绝缘导热层包括柔性绝缘导热层。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绝缘导热层的厚度为0.1mm-0.3mm,和/或,导热系数大于20w/m2·k。

12、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裸电芯、上述实施例中裸电芯的极耳和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中的极柱隔圈,极柱隔圈与裸电芯的极耳热传导接触配合。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极柱隔圈,使得电池单体整体温度均匀,延长了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也不易发生热失控,提高了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同时,电池单体能够达到快充要求,提高了电池单体的使用性能。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单体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裸电芯设置于壳体内,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极柱,极柱与极耳电连接,极柱隔圈设置于盖板与裸电芯之间,且与壳体热传导接触配合。

1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包括至少两个极柱隔圈,至少两个极柱隔圈分置于极耳的两侧。

16、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

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使得电池包整体温度较为均匀,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性能,延长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18、根据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

1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提高了用电设备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性能,延长了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部(10)包括相变储热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封装层(30),所述导热封装层(30)包覆于所述储热部(10)的外部,且位于所述储热部(10)与所述绝缘导热层(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为金属层或石墨烯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层(20)包括柔性绝缘导热层(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层(20)的厚度为0.1mm-0.3mm,和/或,导热系数大于20W/m²·K。

7.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柱隔圈(100),所述极柱隔圈(100)与所述裸电芯(300)的所述极耳(301)热传导接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开口(200a)的壳体(200),所述裸电芯(300)设置于所述壳体(200)内,所述壳体(200)的开口(200a)处设置有盖板(400),所述盖板(400)上设置有极柱(401),所述极柱(401)与所述极耳(301)电连接,所述极柱隔圈(100)设置于所述盖板(400)与所述裸电芯(300)之间,且与所述壳体(200)热传导接触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极柱隔圈(100),至少两个所述极柱隔圈(100)分置于所述极耳(301)的两侧。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1000)。

11.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部(10)包括相变储热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封装层(30),所述导热封装层(30)包覆于所述储热部(10)的外部,且位于所述储热部(10)与所述绝缘导热层(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为金属层或石墨烯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层(20)包括柔性绝缘导热层(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柱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层(20)的厚度为0.1mm-0.3mm,和/或,导热系数大于20w/m²·k。

7.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极柱隔圈(100),所述极柱隔圈(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立臣王朝吕张传超郑卫鑫曾而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