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幕墙。
技术介绍
1、幕墙是利用美观的建筑材料取代传统的砖石或窗墙结合的外墙工法,幕墙包围在主结构的外围而使整栋建筑达到美观。采用幕墙的建筑,为保障台风时的安全性,需要维持简洁的外立面,因此能够向外开启的开启扇较少。建筑内部主要依靠空调的机械通风进行换气,容易使人产生憋闷感。东西向建筑日照强烈,容易产生炫光,同时东西向太阳辐射较为强烈,容易导致建筑内部温度过高,建筑的低碳节能造成不不利影响。
2、目前,东西向外立面常常采用向幕墙外侧凸出的遮阳板来作为遮阳结构,遮阳板虽然具有一定遮阳效果,但是无法改善幕墙的通风结构较少的缺陷,也无法实现对光照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幕墙的通风效果较差,且无法利用光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幕墙,包括多个透光模块和多个遮阳模块,各所述透光模块和各所述遮阳模块从左至右交替间隔布置在建筑主体外侧;
3、各所述遮阳模块均包括第一安装框、窗体、通风格栅、遮光板和光伏板;定义所述第一安装框用于连接建筑主体的一侧为后侧、所述第一安装框远离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为前侧、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建筑主体相邻的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
4、所述光伏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前侧;
5、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左侧和右侧均连接有所述遮光板;
6、所述第一安装框具有通风腔,所述通风腔的一端与所述建筑主体内部连通,所
7、所述通风格栅连接在所述通风口处;
8、所述窗体设置在所述通风腔中。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框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通风筒,所述第一框体的后侧连接所述建筑主体,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通风筒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的右侧,且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通风筒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第二框体的右侧连接所述遮光板;所述窗体设置在所述通风筒中,所述通风格栅设置在所述通风筒的外侧端口处。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后侧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卡槽;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结构梁,所述结构梁上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朝上弯折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卡槽中。
11、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透光模块包括第二安装框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框前侧的透光板;各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后侧均连接有第三连接件,各所述第三连接件均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卡槽,各所述第二卡槽分别与同其相邻的所述第一卡槽卡设在同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框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一侧设有沿左右方向插接的插接结构。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幕墙还包括第一锁定螺钉和第二锁定螺钉;
14、所述第一锁定螺钉穿设在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中,所述第二锁定螺钉穿设在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中。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结构梁上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安装槽并螺接有螺帽。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后侧连接有保温板组件。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温板组件包括从前至后依次布置的镀锡钢板、岩棉保温板和装饰铝板。
18、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遮光板均为装饰石板。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专利技术的幕墙,包括多个透光模块和多个遮阳模块,各透光模块和各遮阳模块从左至右交替间隔布置在建筑主体外侧;遮阳模块能够为透光模块遮阳,各遮阳模块均包括第一安装框、窗体、通风格栅、遮光板和光伏板;第一安装框的左侧和右侧均连接有遮光板,设置在安装框两侧的遮阳板能够避免透光模块所产生的炫光;第一安装框具有通风腔,通风腔的一端与建筑主体内部连通,第一安装框的左侧或右侧设有通风口,通风腔的另一端与通风口连通,通风格栅连接在通风口处,窗体设置在通风腔中;通风腔设置在安装框中,有效利用了安装框内的空间,而且窗体设置在通风腔中,避免了窗体外露于建筑主体的外立面,保证了建筑主体的外立面简洁,通风格栅的设置在保证通风的同时提高了建筑外立面在经受台风时的安全性,光伏板设置在安装框的前侧,有效利用了光照。故而,本专利技术的幕墙,在利用遮阳模块实现遮阳的同时,有效地利用了遮阳模块的各个部位,实现了对建筑通风效果的改善以及对光照的高效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透光模块(200)和多个遮阳模块(100),各所述透光模块(200)和各所述遮阳模块(100)从左至右交替间隔布置在建筑主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101)包括第一框体(1011)、第二框体(1012)和通风筒(1013),所述第一框体(1011)的后侧连接所述建筑主体,所述第二框体(1012)和所述通风筒(1013)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1011)的右侧,且所述第二框体(1012)和所述通风筒(1013)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第二框体(1012)的右侧连接所述遮光板(104);所述窗体(102)设置在所述通风筒(1013)中,所述通风格栅(103)设置在所述通风筒(1013)的外侧端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101)的后侧固定有第一连接件(1014),所述第一连接件(1014)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卡槽(10141);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结构梁(300),所述结构梁(300)上连接有第二连接件(301),所述第二连接件(301)具有朝上弯折的第一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透光模块(200)包括第二安装框(201)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框(201)前侧的透光板(202);各所述第二安装框(201)的后侧均连接有第三连接件(203),各所述第三连接件(203)均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卡槽(2031),各所述第二卡槽(2031)分别与同其相邻的所述第一卡槽(10141)卡设在同一所述第一连接部(30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框(201)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框(10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安装框(101)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框(101)的一侧设有沿左右方向插接的插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还包括第一锁定螺钉(1015)和第二锁定螺钉(20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1)还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012),所述第二连接部(3012)中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结构梁(300)上连接有紧固螺栓(3013),所述紧固螺栓(3013)穿过所述安装槽并螺接有螺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101)的后侧连接有保温板组件(10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组件(106)包括从前至后依次布置的镀锡钢板、岩棉保温板和装饰铝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遮光板(104)均为装饰石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透光模块(200)和多个遮阳模块(100),各所述透光模块(200)和各所述遮阳模块(100)从左至右交替间隔布置在建筑主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101)包括第一框体(1011)、第二框体(1012)和通风筒(1013),所述第一框体(1011)的后侧连接所述建筑主体,所述第二框体(1012)和所述通风筒(1013)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1011)的右侧,且所述第二框体(1012)和所述通风筒(1013)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第二框体(1012)的右侧连接所述遮光板(104);所述窗体(102)设置在所述通风筒(1013)中,所述通风格栅(103)设置在所述通风筒(1013)的外侧端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101)的后侧固定有第一连接件(1014),所述第一连接件(1014)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卡槽(10141);所述建筑主体包括结构梁(300),所述结构梁(300)上连接有第二连接件(301),所述第二连接件(301)具有朝上弯折的第一连接部(3011),所述第一连接部(3011)插设在所述第一卡槽(1014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幕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透光模块(200)包括第二安装框(201)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框(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惠菁,满棠,罗沅智,李泽辉,李子超,程威,蔡旭,陈钊,卫可沁,邓韵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