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层煤岩储层的压裂增产改造,具体涉及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
技术介绍
1、深层煤岩气已成为继页岩气之后又一大极具开发潜力的非常规气藏。中国首口深层煤岩气水平井吉深6-7平01井大规模极限体积压裂顺利实施并获得10万方/天产量突破,拉开了中国深层煤岩气开发的序幕。极限体积压裂技术是深层煤岩气获得高产工业气流的有效手段,该技术通过“施工工艺+施工规模、参数+压裂液、支撑剂方案”的组合优化,对煤岩充分改造,实现煤岩气产量的提高。
2、煤岩气体积压裂施工排量在不断增加,已由前期的12~16m3/min提高到目前的18~24m3/min,高排量必然引起高缝内压力,从而使煤岩形成宽缝更加利于支撑剂的进入,并且受较软煤岩影响,支撑剂粒径过小越易嵌入造成导流能力降低,所以在施工条件允许和煤岩特征需求的情况下,200目砂、100目砂的使用反而会降低压裂改造效果,因此大粒径充填支撑措施更具潜力,并且需要配套压裂液体系以及控粘造缝增砂措施做出针对性的优化;其次,和页岩压裂改造类似,合理的暂堵转向措施是煤岩形成均匀、复杂缝网的有效手段,但煤岩特征又区别于页岩,天然割理裂缝发育多,滤失严重,前期裂缝走向趋于高渗透层,极易造成缝网发育不均匀,需要对暂堵转向剂(砂)、实施工艺、参数等进行合理优化。总之,随着对煤岩特征、缝网压裂、暂堵转向压裂工艺认识的深入,亟需针对性的进行工艺条件、参数,措施优化研究和技术升级,形成煤岩气压裂特有的工艺、技术,充分“打碎”煤层,促进煤岩水平井全井段均匀、超密体积缝网形成,并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提到的难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深层煤层气高效能变粘压裂液、上/下转向砂的特殊优势,在压裂不同阶段进行性能和参数控制,再结合体积压裂工艺,提出控粘造缝增砂、屏蔽暂堵转向、转向砂暂堵和大粒径充填支撑的组合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煤岩压裂改造体积和裂缝复杂程度,提高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提升措施产量、延长稳产周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第一前置液造主缝:采用高粘压裂液在第1排量下开启煤岩割理,造主裂缝沟通近井带;
5、s2、第一携砂液铺置屏蔽带:采用中低粘压裂液在第2排量下以第1阶段砂比携带40/70目支撑剂入地层,阶段支撑剂量为w1方,打磨、充填裂缝,进一步打开割理、裂隙,并在近井带向高渗透优势缝中铺置支撑剂形成屏蔽带;
6、s3、中途停泵、启泵:停泵60min~120min后再次启泵,完成屏蔽暂堵和裂缝第一次转向;
7、s4、第二前置液沟通远端:采用高粘压裂液在第2排量下再次压开煤层形成长主缝,造新缝和更多分支缝并沟通远端;
8、s5、第二携砂液延伸缝网:采用中粘压裂液在第2排量下以第2阶段砂比携带40/70目支撑剂入地层,阶段支撑剂量为w2方,使复杂缝网持续延伸,支撑剂在微缝、次级裂缝中充填;
9、s6、第三携砂液加转向砂:采用中低粘压裂液在第1排量下以第3阶段砂比携带转向砂入地层,转向砂量为w3方,通过转向砂膨胀、自架桥、聚集等作用促使裂缝延伸方向改变,实现裂缝二次转向;
10、s7、第四携砂液缝网支撑:采用中高粘压裂液在第2排量下以第4阶段砂比携带30/50目支撑剂入地层,阶段支撑剂量为w4方,使支撑剂由裂缝中端逐步向近端进行支撑充填,提高裂缝网络整体充填度,建立起相互贯穿的饱填砂复杂缝网;
11、s8、停砂顶替结束施工:停砂后,采用中高粘压裂液+低粘压裂液顶替至设计顶替量后停泵结束施工;
12、所述高粘压裂液表观粘度为39mpa·s~48mpa·s,所述中高粘压裂液表观粘度为27mpa·s~36mpa·s,所述中粘压裂液表观粘度为15mpa·s~24mpa·s,所述中低粘压裂液表观粘度为9mpa·s~12mpa·s,所述低粘压裂液表观粘度为3mpa·s~6mpa·s。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1排量取值范围为12m3/min≤q1<16m3/min;所述第2排量取值范围为16m3/min≤q2≤25m3/min。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1阶段砂比从8%向16%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2%;所述第2阶段砂比从13%向22%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3%;所述第3阶段砂比从16%向18%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2%;所述第4阶段砂比从20%向24%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2%。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w1、w2、w3、w4的总和为煤岩气水平井单段加砂总量w,由段长d决定,控制原则为:w=(4~5)*d;
16、以w总体积份数为100份计,w1占比为10~12份,w2占比为35~45份,w3占比为10~13份,w4占比为35~40份。
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保证复杂、立体网络缝网结构形成和支撑剂支撑,在保证施工安全情况下,根据施工压力尽量提高各阶段施工排量。
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转向砂为微膨胀覆膜材料,由树脂、疏水改性剂、zeta电位调节剂混合物包覆基体、老化、筛分后制备而成;
19、所述基体粒径范围为0.104mm~0.425mm;
20、所述转向砂包括体积比为1:1的上转向砂与下转向砂,当选用低密度基体时得到下转向砂,密度为0.95~1.05g/cm3,压裂时随压裂液进入后上浮在裂缝顶部,形成低渗透隔层来阻挡裂缝向上延伸,实现裂缝下转向;当选用高密度基体时,得到上转向砂,密度为1.6~1.85g/cm3,压裂时随压裂液进入后下沉在裂缝底部,形成低渗透隔层来阻挡裂缝向下延伸,实现裂缝上转向。
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按总质量份数为100份计,所述混合物中树脂、疏水改性剂、zeta电位调节剂的组合比例为97:1:2;
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树脂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中的任意一种与聚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酚醛树脂、聚酰胺-酰亚胺(pai)树脂、聚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的组合,组合比例为2:1~3:1;
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疏水改性剂为疏水纳米二氧化硅、二甲聚硅氧烷、氟化聚硅氧烷、硬脂酸锌中的一种;
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zeta电位调节剂为3-(2-甲基嘧啶)苯胺、5-(4-甲氧基苯基)嘧啶-2-胺、5-乙基嘧啶-2-胺、2-氨基嘧啶-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混合物(两者的质量配比为1:6~1:10)、2-氨基嘧啶-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物(两者的质量配比为1:8~1:10)中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包括控粘造缝增砂、屏蔽暂堵转向、转向砂暂堵和大粒径充填支撑的组合措施来完成煤岩气体积压裂,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排量取值范围为12~16m3/min;所述第2排量取值范围为16~25m3/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阶段砂比从8%向16%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2%;所述第2阶段砂比从13%向22%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3%;所述第3阶段砂比从16%向18%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2%;所述第4阶段砂比从20%向24%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压裂过程中单段加砂总量W的控制原则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砂为微膨胀覆膜材料,由树脂、疏水改性剂、Zeta电位调节剂混合物包覆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树脂、疏水改性剂和Zeta电位调节剂的质量比为97:1: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与聚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酚醛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按质量比2:1~3:1组合而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改性剂为疏水纳米二氧化硅、二甲聚硅氧烷、氟化聚硅氧烷、硬脂酸锌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Zeta电位调节剂为3-(2-甲基嘧啶)苯胺、5-(4-甲氧基苯基)嘧啶-2-胺、5-乙基嘧啶-2-胺、质量配比为1:6~1:10的2-氨基嘧啶-十二烷基甲基二羟乙基溴化铵混合物、质量配比为1:8~1:10的2-氨基嘧啶-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物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密度基体为坚果壳颗粒、高强度聚合物微球中的一种;所述高密度基体为中密度或高密度陶粒支撑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包括控粘造缝增砂、屏蔽暂堵转向、转向砂暂堵和大粒径充填支撑的组合措施来完成煤岩气体积压裂,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排量取值范围为12~16m3/min;所述第2排量取值范围为16~25m3/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阶段砂比从8%向16%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2%;所述第2阶段砂比从13%向22%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3%;所述第3阶段砂比从16%向18%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2%;所述第4阶段砂比从20%向24%阶梯式提高,每个阶梯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压裂过程中单段加砂总量w的控制原则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煤岩储层的暂堵转向、大粒径加砂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砂为微膨胀覆膜材料,由树脂、疏水改性剂、zeta电位调节剂混合物包覆基体、老化、筛分后制备而成;所述基体粒径范围为0.104mm~0.425mm;所述转向砂包括体积比为1:1的上转向砂与下转向砂,当选用低密度基体时得到下转向砂,密度为0.95~1.05g/cm3;当选用高密度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向阳,林波,杜良军,陈恒,杨立君,蔡东青,王捷,王锐,陈宗利,孙帅,秦鹏,廖天琪,邹近,肖湑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申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