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及智能眼镜。
技术介绍
1、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眼镜、笔记本、折叠手机、等电子产品向着更紧凑化、功能更强大、功能更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其核心的电子元器件向着更微型化、更集成化和更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占用的空间减小了,但功率更大,产生的热量增加。由于热量对电子产品的性能以及用户的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现有的电子产品主要是通过设置均热板进行散热,均热板是一种高导热器件,能够将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在狭小的空间内快速的传导出去。
2、目前,均热板主要用于智能眼镜、笔记本、折叠手机等很多电子产品的转动结合部位处进行散热,而现有的均热板大都为刚性,多次弯曲后容易断裂失效,不适合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转动结合部位。
3、鉴于此,如何实现均热板的快速散热且反复弯曲不易失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及智能眼镜,旨在解决现有均热板容易反复弯曲而失效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高挠性均热板,所述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围设形成密闭腔,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蒸发侧、冷凝侧,所述壳体由弹性极限为6%~10%、弹性模量小于等于150gpa的超弹性箔材制成,所述超弹性箔材的厚度为10um~250um;
4、吸液芯结构,连接于所述蒸发侧与所述冷凝侧之间,并且能够在所述蒸发侧与所述冷凝侧之间形成回流路径;
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超弹性箔材由钛镍合金制成,所述钛镍合金中钛元素和镍元素的原子百分占比大于等于40%,其余元素的原子百分占比总和小于等于10%;且所述钛镍合金中所有元素的原子百分占比总和为100%。
7、作为一种改进,其余元素包括铜、铁、铌和锆中的一种或多种。
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钛镍合金为tini50合金、tinibb合金或tini49zr1合金。
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超薄高挠性均热板的整体厚度小于等于1mm。
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液芯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侧的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吸液芯部、设置于所述冷凝侧的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二吸液芯部,在所述第一吸液芯部与所述第二吸液芯部之间围成蒸汽腔。
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吸液芯部贴合于所述蒸发侧的所述壳体内侧壁,所述第二吸液芯部贴合于所述冷凝侧的壳体内侧壁,所述第一吸液芯部、所述第二吸液芯部为多孔塑料、多孔聚合物、多孔金属或多层编织丝网;或者,所述第一吸液芯部与所述蒸发侧的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吸液芯部与所述冷凝侧的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2、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冷凝侧、所述蒸发侧分别设有弹性缓冲吸能层或者沟槽结构。
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密闭腔设置为负压腔。
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侧盖结构、第二侧盖结构,在所述第一侧盖结构与所述第二侧盖结构之间围成所述密闭腔,所述第一侧盖结构的盖面形成所述冷凝侧,所述第二侧盖结构的盖面形成所述蒸发侧。
1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超薄高挠性均热板还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密闭腔内部的多个支撑结构,每个所述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所述蒸发侧与所述冷凝侧之间,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形成蒸汽通道。
16、作为一种改进,弯曲状态时,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所述壳体部分形成弯曲部,并且对应所述弯曲部处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冷凝侧向所述蒸发侧逐渐减小。
1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眼镜,所述智能眼镜包括所述超薄高挠性均热板。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专利技术中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包括壳体,壳体围设形成密闭腔,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蒸发侧、冷凝侧,壳体由弹性极限为6%~10%、弹性模量小于等于150gpa的超弹性箔材制成,超弹性箔材的厚度为10um~250um;吸液芯结构,连接于蒸发侧与冷凝侧之间,并且能够在蒸发侧与冷凝侧之间形成回流路径;以及液体工质,填充于密闭腔内部,并且被吸液芯结构吸收,利用液体工质发生气液两相变化的散热原理将传导至蒸发侧的热量传导至冷凝侧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中的智能眼镜包括超薄高挠性均热板。
20、安装时,将超薄高挠性均热板的蒸发侧与热源贴合,热源产生的热量沿图1中箭头a的方向传导至超薄高挠性均热板的蒸发侧,再由蒸发侧传导至密闭腔内部,对应蒸发侧的吸液芯结构20部分内部的液体工质吸收热量后迅速汽化,同时带走大量热量,蒸汽在密闭腔内部热量由高压区扩散至低压区,当蒸汽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冷凝侧时,会迅速凝结成液态并释放出热能,凝结成液态的液态工质在吸液芯结构微细结构产生的毛细力的作用下返回热源处,由此完成一次热传导循环,利用液体工质发生气液两相变化的散热原理将传导至蒸发侧的热量传导至冷凝侧进行散热;同时,由弹性极限为6%~10%、弹性模量小于等于150gpa的超弹性箔材制成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不仅能将热源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出去,且经试验验证,该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在反复弯曲时始终处于材料的弹性变形区,弯曲寿命可达数万次至十几万次,不易因小角度反复弯曲而失效,解决了现有均热板容易反复弯曲而失效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性箔材由钛镍合金制成,所述钛镍合金中钛元素和镍元素的原子百分占比大于等于40%,其余元素的原子百分占比总和小于等于10%;且所述钛镍合金中所有元素的原子百分占比总和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其余元素包括铜、铁、铌和锆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镍合金为TiNi50合金、TiNiBb合金或TiNi49Zr1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高挠性均热板的整体厚度小于等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侧的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吸液芯部、设置于所述冷凝侧的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二吸液芯部,在所述第一吸液芯部与所述第二吸液芯部之间围成蒸汽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芯部贴合于所述蒸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凝侧、所述蒸发侧分别设有弹性缓冲吸能层或者沟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腔设置为负压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侧盖结构、第二侧盖结构,在所述第一侧盖结构与所述第二侧盖结构之间围成所述密闭腔,所述第一侧盖结构的盖面形成所述冷凝侧,所述第二侧盖结构的盖面形成所述蒸发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高挠性均热板还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密闭腔内部的多个支撑结构,每个所述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所述蒸发侧与所述冷凝侧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弯曲状态时,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所述壳体部分形成弯曲部,并且对应所述弯曲部处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距离由所述冷凝侧向所述蒸发侧逐渐减小。
13.一种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性箔材由钛镍合金制成,所述钛镍合金中钛元素和镍元素的原子百分占比大于等于40%,其余元素的原子百分占比总和小于等于10%;且所述钛镍合金中所有元素的原子百分占比总和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其余元素包括铜、铁、铌和锆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镍合金为tini50合金、tinibb合金或tini49zr1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高挠性均热板的整体厚度小于等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侧的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吸液芯部、设置于所述冷凝侧的所述壳体内侧壁的第二吸液芯部,在所述第一吸液芯部与所述第二吸液芯部之间围成蒸汽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高挠性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芯部贴合于所述蒸发侧的所述壳体内侧壁,所述第二吸液芯部贴合于所述冷凝侧的壳体内侧壁,所述第一吸液芯部、所述第二吸液芯部为多孔塑料、多孔聚合物、多孔金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