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单晶硅棒加工,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
技术介绍
1、太阳能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作为主要原料的单晶硅片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在单晶硅切片生产上料时,需要通过抓取装置将单晶硅方棒夹取并转移至加工工位。
2、经检索,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抓取硅棒装置及起吊设备(申请号202021053644.4),包括:剪刀组件,剪刀组件分为用于夹取硅棒的夹取端和夹取控制端;气缸,气缸设于夹取控制端,用于控制夹取端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间的开口张开;拉力弹簧,拉力弹簧设于夹取控制端,用于将夹取端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间的开口收拢;用于防止被夹取的硅棒滑落的防松脱组件,防松脱组件的两个气孔分别与气缸的排气管和进气管的端口连接。
3、上述引证的文件所公开的自动抓取硅棒装置,是通过两个夹头14完成对单晶硅方棒的夹取,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单晶硅方棒表面可能存在凹凸不平,现有的夹头通常为整体式夹板结构,从而可能导致夹板在夹持单晶硅方棒时与单晶硅方棒之间存在架空缝隙,进而使得夹板对于单晶硅方棒的夹持作用力集中不均而影响夹持稳定性或对单晶硅方棒产生损伤。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夹持作用力集中不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2、一种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包括:
3、升降臂,升降臂配合安装于升降设备上,且升降臂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
4、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伸缩杆和弹簧一,伸缩杆顶部固定
5、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气缸组件和活塞杆,气缸组件顶部与伸缩杆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活塞杆设置于气缸组件上;
6、夹板结构,夹板结构由若干夹板单元构成,且夹板单元固定安装于活塞杆上。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缓冲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缓冲组件分别固定安装于底板底部两端的两侧位置处。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夹持机构分别设置于底板下方两侧位置处,且两个气缸组件分别固定安装于同一侧两个伸缩杆底部之间。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设置于两个气缸组件相互靠近一侧,且活塞杆呈直线阵列均匀间隔滑动配合安装气缸组件上。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板单元设置于活塞杆远离气缸组件一侧,且夹板单元与活塞杆一一对应配合安装。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板单元远离活塞杆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滑垫,防滑垫采用硅胶材质加工制成。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包括主杆体和连接杆,主杆体滑动配合安装于气缸组件上,主杆体远离气缸组件一端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接杆靠近主杆体一端滑动配合连接于滑槽内壁之间,且连接杆远离主杆体一端与夹板单元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圆周外侧位于主杆体与夹板单元之间配合设置有弹簧二。
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通过设置的夹持机构,装置使用时,移动两组夹持机构至单晶硅方棒两侧,然后控制气缸组件进气,使得多组活塞杆推出,使得夹板单元从单晶硅方棒两侧进行夹持作用,多个夹板单元独立设置的分段式夹板结构,相对于整体夹板结构,使得夹板对于单晶硅方棒的夹持效果更佳,保障了夹板结构对于单晶硅方棒的夹持作用力均匀分散,避免了单晶硅方棒表面平面度差异或夹板表面变形损坏等因素而导致夹板与单晶硅方棒之间夹持存在架空缝隙,从而使得夹持力集中不均影响夹持稳定性或对单晶硅方棒产生损伤;防滑垫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夹持紧实度,并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防止单晶硅方棒滑落、受损。
15、滑动连接的主杆体与连接杆,在弹簧二的弹性作用下,当夹板单元与单晶硅方棒接触时使得连接杆收缩,直至连接杆靠近主杆体一端与滑槽内侧一端接触停止滑动,从而在对单晶硅方棒夹持时保障夹持稳定性的同时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夹板单元与单晶硅方棒刚性碰撞导致单晶硅方棒破裂受损。
16、缓冲组件的设置,通过伸缩杆与弹簧一配合的起到弹性受损性,避免夹持机构下降对单晶硅方棒进行夹持时产生碰撞而导致气缸组件受损。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0)设置有四组,四组缓冲组件(20)分别固定安装于底板(11)底部两端的两侧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0)设置有两组,两组夹持机构(30)分别设置于底板(11)下方两侧位置处,且两个气缸组件(31)分别固定安装于同一侧两个伸缩杆(21)底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2)设置于两个气缸组件(31)相互靠近一侧,且活塞杆(32)呈直线阵列均匀间隔滑动配合安装气缸组件(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单元(33)设置于活塞杆(32)远离气缸组件(31)一侧,且夹板单元(33)与活塞杆(32)一一对应配合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单元(33)远离活塞杆(32)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滑垫(34),防滑垫(34)采用硅胶材质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2)包括主杆体(321)和连接杆(323),主杆体(321)滑动配合安装于气缸组件(31)上,主杆体(321)远离气缸组件(31)一端设置有滑槽(322),所述连接杆(323)靠近主杆体(321)一端滑动配合连接于滑槽(322)内壁之间,且连接杆(323)远离主杆体(321)一端与夹板单元(3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23)圆周外侧位于主杆体(321)与夹板单元(33)之间配合设置有弹簧二(3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0)设置有四组,四组缓冲组件(20)分别固定安装于底板(11)底部两端的两侧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0)设置有两组,两组夹持机构(30)分别设置于底板(11)下方两侧位置处,且两个气缸组件(31)分别固定安装于同一侧两个伸缩杆(21)底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2)设置于两个气缸组件(31)相互靠近一侧,且活塞杆(32)呈直线阵列均匀间隔滑动配合安装气缸组件(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方棒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单元(33)设置于活塞杆(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永波,陈健,周琳,李恬,贾玉希,贺富强,张建鑫,
申请(专利权)人:双良晶硅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