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脱扣器和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6944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11
电磁脱扣器和断路器,其电磁脱扣器包括导电板、磁轭、衔铁和支架,所述导电板穿过磁轭与衔铁之间的间隔,所述磁轭的两端分别沿导电板的两侧边缘弯折并向靠近衔铁的方向延伸,使磁轭与衔铁配合环绕于导电板的外侧,且磁轭与衔铁在导电板的一侧配合形成磁间隙,所述衔铁上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和/或衔铁与支架直线滑动配合,所述衔铁相对于导电板沿直线移动。本技术中,衔铁相对于导电板进行直线移动,并由拉杆和/或衔铁与支架直线滑动配合限制衔铁的移动轨迹,其整体结构相比螺管式电磁脱扣器较小,且移动轨迹为直线形所需空间较小,利于满足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脱扣器和断路器


技术介绍

1、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和低压断路器。低压断路器是一种既有手动开关作用,又能自动进行失压、欠压、过载和/或短路保护的电器,其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其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2、在现有产品中,其内部通常配置有短路保护机构,也称为电磁脱扣器,当通过断路器的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电磁脱扣器使断路器迅速跳闸,从而达到电路保护的功能,现有的电磁脱扣器通常为拍合式电磁脱扣器或螺管式电磁脱扣器,其中,拍合式电磁脱扣器的拍合动作占用空间较多,螺管式电磁脱扣器的螺线管整体体积偏大,使得电磁脱扣器在断路器内需要占据较多的空间,不利于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磁脱扣器和断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脱扣器,包括导电板、磁轭、衔铁和支架,所述导电板穿过磁轭与衔铁之间的间隔,所述磁轭的两端分别沿导电板的两侧边缘弯折并向靠近衔铁的方向延伸,使磁轭与衔铁配合环绕于导电板的外侧,且磁轭与衔铁在导电板的一侧配合形成磁间隙,所述衔铁上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和/或衔铁与支架直线滑动配合,所述衔铁相对于导电板沿直线移动。

4、优选的,所述磁轭和衔铁均为u形的框架结构,且磁轭的开口与衔铁的开口间隔相对形成磁间隙。

5、优选的,所述磁轭的开口两侧侧壁分别为第一吸合壁,所述衔铁的开口两侧侧壁分别为第二吸合壁,所述第一吸合壁和第二吸合壁的边缘分别形成第一吸合面和第二吸合面,所述第一吸合面与第二吸合面之间留有磁间隙。

6、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合面与第二吸合面为倾斜度相同的斜面,所述第一吸合面位于第一吸合壁远离导电板的一侧边缘,第二吸合面位于衔铁靠近导电板的一侧边缘。

7、优选的,所述支架与导电板平行相对,所述支架与导电板之间留有移动空间,所述衔铁与拉杆在移动空间内移动。

8、优选的,所述支架与拉杆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滑动部和滑槽,所述滑动部凸出设置于支架或拉杆上,所述滑槽开设于拉杆或支架上。

9、优选的,所述衔铁背对拉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复位件,所述拉杆连接有第二复位件。

10、优选的,所述拉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两端宽度不等的板形结构,且所述本体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本体宽度较大的一端与衔铁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宽度较小的一端设有作为脱扣驱动部的通孔,所述本体的中部开设有滑槽,至少在滑槽一侧的本体上设有第二凹槽。

11、优选的,所述导电板的一端在背对衔铁的一侧回折形成静触板,使静触板与导电板的中部之间形成容纳磁轭的空隙。

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牵引杆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牵引杆转动设置于操作机构的一侧,每个断路器极包括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操作机构与至少一个断路器极的动触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断路器极内还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电磁脱扣器,所述拉杆与牵引杆配合用于触发操作机构脱扣。

13、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基座以及盖合于基座的上盖,所述电磁脱扣器设置于上盖与基座之间,所述导电板的一端穿过基座延伸至背对上盖的基座一侧用于与静触头连接。

14、进一步,所述导电板的一端形成静触板,背对磁轭的静触板一侧设有静触点形成与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

15、进一步,远离衔铁的拉杆一端设有作为脱扣驱动部的通孔,所述牵引杆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杆,所述推杆与脱扣驱动部连接。

16、进一步,所述断路器极内设置有至少一对定位部,每对定位部之间留有供拉杆活动的间隙。

17、本技术的电磁脱扣器和断路器,衔铁相对于导电板进行直线移动,并由拉杆和/或衔铁与支架直线滑动配合限制衔铁的移动轨迹,其整体结构相比螺管式电磁脱扣器较小,且移动轨迹为直线形所需空间较小,利于满足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要求。

18、此外,支架与导电板平行相对并在两者之间留有供衔铁和拉杆移动的移动空间,避免衔铁与拉杆在移动过程中受外部干扰。

19、此外,磁轭与衔铁均为u形的框架结构,方便两者配合环绕于导电板的外侧,且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以及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20、特别是,磁轭的第一吸合面与衔铁的第二吸合面均为倾斜度相同的斜面,具有较长的配合面,利于保证吸合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磁脱扣器,包括导电板(1)、磁轭(2)、衔铁(3)和支架(4),所述导电板(1)穿过磁轭(2)与衔铁(3)之间的间隔,所述磁轭(2)的两端分别沿导电板(1)的两侧边缘弯折并向靠近衔铁(3)的方向延伸,使磁轭(2)与衔铁(3)配合环绕于导电板(1)的外侧,且磁轭(2)与衔铁(3)在导电板(1)的一侧配合形成磁间隙,所述衔铁(3)上连接有拉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和/或衔铁(3)与支架(4)直线滑动配合,所述衔铁(3)相对于导电板(1)沿直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2)和衔铁(3)均为U形的框架结构,且磁轭(2)的开口与衔铁(3)的开口间隔相对形成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2)的开口两侧侧壁分别为第一吸合壁(21),所述衔铁(3)的开口两侧侧壁分别为第二吸合壁(31),所述第一吸合壁(21)和第二吸合壁(31)的边缘分别形成第一吸合面(211)和第二吸合面(311),所述第一吸合面(211)与第二吸合面(311)之间留有磁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合面(211)与第二吸合面(311)为倾斜度相同的斜面,所述第一吸合面(211)位于第一吸合壁(21)远离导电板(1)的一侧边缘,第二吸合面(311)位于衔铁(3)靠近导电板(1)的一侧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与导电板(1)平行相对,所述支架(4)与导电板(1)之间留有移动空间,所述衔铁(3)与拉杆(5)在移动空间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与拉杆(5)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滑动部和滑槽(51),所述滑动部凸出设置于支架(4)或拉杆(5)上,所述滑槽(51)开设于拉杆(5)或支架(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3)背对拉杆(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复位件(61),所述拉杆(5)连接有第二复位件(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包括本体(50),所述本体(50)为两端宽度不等的板形结构,且所述本体(50)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本体(50)宽度较大的一端与衔铁(3)固定连接,所述本体(50)宽度较小的一端设有作为脱扣驱动部(52)的通孔,所述本体(50)的中部开设有滑槽(51),至少在滑槽(51)一侧的本体(50)上设有第二凹槽(a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1)的一端在背对衔铁(3)的一侧回折形成静触板(71),使静触板(71)与导电板(1)的中部之间形成容纳磁轭(2)的空隙。

10.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牵引杆(8)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牵引杆(8)转动设置于操作机构的一侧,每个断路器极包括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操作机构与至少一个断路器极的动触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断路器极内还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脱扣器,所述拉杆(5)与牵引杆(8)配合用于触发操作机构脱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基座(92)以及盖合于基座(92)的上盖(91),所述电磁脱扣器设置于上盖(91)与基座(92)之间,所述导电板(1)的一端穿过基座(92)延伸至背对上盖(91)的基座(92)一侧用于与静触头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1)的一端形成静触板(71),背对磁轭(2)的静触板(71)一侧设有静触点(72)形成与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远离衔铁(3)的拉杆(5)一端设有作为脱扣驱动部(52)的通孔,所述牵引杆(8)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杆(81),所述推杆(81)与脱扣驱动部(52)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极内设置有至少一对定位部(921),每对定位部(921)之间留有供拉杆(5)活动的间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脱扣器,包括导电板(1)、磁轭(2)、衔铁(3)和支架(4),所述导电板(1)穿过磁轭(2)与衔铁(3)之间的间隔,所述磁轭(2)的两端分别沿导电板(1)的两侧边缘弯折并向靠近衔铁(3)的方向延伸,使磁轭(2)与衔铁(3)配合环绕于导电板(1)的外侧,且磁轭(2)与衔铁(3)在导电板(1)的一侧配合形成磁间隙,所述衔铁(3)上连接有拉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和/或衔铁(3)与支架(4)直线滑动配合,所述衔铁(3)相对于导电板(1)沿直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2)和衔铁(3)均为u形的框架结构,且磁轭(2)的开口与衔铁(3)的开口间隔相对形成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2)的开口两侧侧壁分别为第一吸合壁(21),所述衔铁(3)的开口两侧侧壁分别为第二吸合壁(31),所述第一吸合壁(21)和第二吸合壁(31)的边缘分别形成第一吸合面(211)和第二吸合面(311),所述第一吸合面(211)与第二吸合面(311)之间留有磁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合面(211)与第二吸合面(311)为倾斜度相同的斜面,所述第一吸合面(211)位于第一吸合壁(21)远离导电板(1)的一侧边缘,第二吸合面(311)位于衔铁(3)靠近导电板(1)的一侧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与导电板(1)平行相对,所述支架(4)与导电板(1)之间留有移动空间,所述衔铁(3)与拉杆(5)在移动空间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与拉杆(5)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滑动部和滑槽(51),所述滑动部凸出设置于支架(4)或拉杆(5)上,所述滑槽(51)开设于拉杆(5)或支架(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3)背对拉杆(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复位件(61),所述拉杆(5)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龙郭可奇张自成韩野江爱明徐永富韦尚靖徐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