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属于建筑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1、建筑框架在面对地震等影响因素时,位于框架结构四角的框架柱会优先承受剪力载荷,因此框架柱做为保证竖向承载和结构抗侧力工作的重要构件,其重要性要大于框架梁,按照框架结构抗震的设计概念,即要做到“强柱弱梁”:要保持框架柱相对完整,使当框架结构的塑性铰应首先出现在框架梁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框架柱的支撑,框架梁即使呈酥碎状态,也不会引起恶性倒塌。
2、公告号为cn21871393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构造,包括混凝土框架柱、混凝土框架梁,二者连接处构成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框架柱内设有沿柱高范围内连续排布的井字复合箍,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内插钢骨,钢骨穿过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且上下延伸一段距离,其通过在核心区及相关连接部位插入十字钢骨以提高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但对位于框架结构四角的框架柱,其受到的剪力荷载主要集中在框架柱的室外两侧(如图1、图2所示),因此置于边角的框架柱的室外两侧的抗剪力也需要进行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提高框架结构中置于边角的框架柱的抗震性能。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包括基础骨架,用于包裹基础骨架的混凝土填充层;所述基础骨架靠近室外侧的面的外侧沿其高度方向设有抗震件,抗震件上设有若干反向设置的拉结件
4、进一步的,所述抗震件为一对的筋板;所述筋板的高度与所述基础骨架的高度相等。
5、进一步的,所述抗震件为若干对筋板;所述若干对筋板沿所述基础骨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6、进一步的,每对所述筋板呈l型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拉结件为倒刺钩;每个所述筋板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排所述倒刺钩;上下相邻的两排所述倒刺钩错位设置;上下相邻的两排所述倒刺钩的倒刺钩方向反向设置。
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筋板与相邻的所述倒刺钩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孔洞。
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筋板的中部均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均设有与其卡合的连接件,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础骨架相连。
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柱头,柱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与其同心设置的且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圆弧板;每个所述圆弧板的离心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自圆弧板的自由端向圆弧板中部延伸形成伞状倾斜面;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挂钩,挂钩挂置在相邻的所述基础骨架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基础骨架由若干纵筋间隔设置排列截面呈矩形的钢筋结构,矩形钢筋结构外周设有若干沿其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箍筋;每个所述箍筋与相邻的所述纵筋之间通过铁丝绑扎固定;所述挂钩挂置在相邻的所述纵筋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基础骨架由若干纵筋间隔设置排列截面呈圆形的钢筋结构,圆形钢筋结构外周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螺旋箍筋,螺旋箍筋与每个所述纵筋之间通过铁丝绑扎固定;所述挂钩挂置在相邻的所述纵筋上。
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通过在置于边角的框架柱内设置筋板,使筋板沿框架柱室外侧的高度方向设置,通过筋板提升框架柱的骨架刚度,同时利用筋板上的不同方向的倒刺钩对混凝土填充层产生上下拉结的作用力,增强凝结成型的框架柱表面的抗开裂能力,从而提升框架柱的抗剪力性能。
15、2、本技术在筋板上设置与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通过连接件的柱头与相邻筋板的安装孔之间的卡合,通过连接件的挂钩与相邻纵筋的挂置,方便筋板的拆装,同时提高连接件的适配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包括基础骨架(1),用于包裹基础骨架(1)的混凝土填充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骨架(1)靠近室外侧(11)的面的外侧沿其高度方向设有抗震件(3),抗震件(3)上设有若干反向设置的拉结件(4),基础骨架(1)与抗震件(3)之间通过连接件(5)可拆卸连接;当所述抗震件(3)与所述连接件(5)均置于所述混凝土填充层(2)内时,所述拉结件(4)对混凝土产生不同朝向的拉结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件(3)为一对的筋板;所述筋板的高度与所述基础骨架(1)的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件(3)为若干对筋板;所述若干对筋板沿所述基础骨架(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筋板呈L型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4)为倒刺钩;每个所述筋板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筋板与相邻的所述倒刺钩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孔洞(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筋板的中部均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安装孔(32),每个安装孔(32)内均设有与其卡合的连接件(5),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基础骨架(1)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件(5)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柱头(51),柱头(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与其同心设置的且与所述安装孔(32)相配合的圆弧板(52);每个所述圆弧板(52)的离心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53),凸块(53)自圆弧板(52)的自由端向圆弧板(52)中部延伸形成伞状倾斜面;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挂钩(54),挂钩(54)挂置在相邻的所述基础骨架(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骨架(1)由若干纵筋(12)间隔设置排列截面呈矩形的钢筋结构,矩形钢筋结构外周设有若干沿其高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箍筋(13);每个所述箍筋(13)与相邻的所述纵筋(12)之间通过铁丝绑扎固定;所述挂钩(54)挂置在相邻的所述纵筋(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骨架(1)由若干纵筋(12)间隔设置排列截面呈圆形的钢筋结构,圆形钢筋结构外周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螺旋箍筋(14),螺旋箍筋(14)与每个所述纵筋(12)之间通过铁丝绑扎固定;所述挂钩(54)挂置在相邻的所述纵筋(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包括基础骨架(1),用于包裹基础骨架(1)的混凝土填充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骨架(1)靠近室外侧(11)的面的外侧沿其高度方向设有抗震件(3),抗震件(3)上设有若干反向设置的拉结件(4),基础骨架(1)与抗震件(3)之间通过连接件(5)可拆卸连接;当所述抗震件(3)与所述连接件(5)均置于所述混凝土填充层(2)内时,所述拉结件(4)对混凝土产生不同朝向的拉结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件(3)为一对的筋板;所述筋板的高度与所述基础骨架(1)的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件(3)为若干对筋板;所述若干对筋板沿所述基础骨架(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筋板呈l型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4)为倒刺钩;每个所述筋板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排所述倒刺钩;上下相邻的两排所述倒刺钩错位设置;上下相邻的两排所述倒刺钩的倒刺钩方向反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框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筋板与相邻的所述倒刺钩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孔洞(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程辉,朱敏璋,上官鑫,周君鸿,王智宏,何基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