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巷道支护,具体是指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
技术介绍
1、我国煤矿巷道环境复杂多样,尤其是在面对围岩松软及受采动显著影响的煤层区域,锚网支护技术成为了保障巷道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在传统技术中,金属防护网因其出色的承载能力和防护效果,被广泛用作主要的支护材料,在多数矿井条件下有效阻止了煤岩碎块的垮落,并分担了围岩压力。
2、然而,金属防护网在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下易受腐蚀,导致网片结构弱化,强度显著下降,进而降低了整体的支护效能,不仅影响了巷道的长期稳定性,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和安全隐患;其次,虽然非金属网因其耐腐蚀等特性可以展现出优势,但其普遍存在的抗拉强度不足问题,限制了其在高应力矿井环境下的应用潜力,难以满足所有矿井的支护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防护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腐蚀、非金属网抗拉强度不足以及支护设备与技术难以完全适应复杂多变的矿井条件等问题。
2、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3、改性聚酯纤维:60-100份;
4、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1-5份;
5、抗氧化剂:0.05-0.1份;
6、改性母粒:5-10份;
7、钛酸酯:1-5份。
8、可选地,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按重量份数计包
9、改性聚酯纤维:70-90份;
10、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2-4份;
11、抗氧化剂:0.06-0.08份;
12、改性母粒:6-8份;
13、钛酸酯:3-4份。
14、可选地,改性聚酯纤维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15、秸秆:10-15份;
16、聚乳酸:50-70份;
17、乙撑双硬脂酰胺:0.5-1份;
18、增塑剂:1-5份;
19、氧化铪:1-5份;
20、稳定剂:15-20份;
21、偶联剂:5-8份。
22、可选地,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型号为kf-1,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和脂肪酸酯中的一种,稳定剂为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和无毒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23、可选地,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为25重量份的多聚芳基磷酸酯、6重量份的石墨烯、2重量份的聚硼硅氧烷和0.5重量份的聚四氟乙烯混合制备。
24、可选地,抗氧化剂为irgano1010、irgano168、irgano245中的一种。
25、可选地,改性母粒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26、炭黑:3-5份;
27、pet:70-90份
28、增韧剂:10-30份;
29、氧化锆:1-3份;
30、相容剂:2-8份。
31、可选地,增韧剂为acr、mbs、poe-g-mah、e-ma-gma中的一种,相容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马来酸酐。
32、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3、步骤一:分别制备改性聚酯纤维、改性母粒和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
34、步骤二:将制备好的改性聚酯纤维、改性母粒和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与其他原材料混合并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20°,干燥时间为5h;
35、步骤三:将干燥后的产物进行加热挤丝成型;
36、步骤四:将成型后的产物进行拉伸,其中,加热温度为280℃,拉伸比为4.5倍;
37、步骤五:将拉伸后的产物进行定型,其中,定型温度为90℃;
38、步骤六:将定型后的产物进行第四牵引,其中,压力为0.6mpa;
39、步骤七:将牵引后的产物进行收卷,并检验产品结果,若结果合格则进入步骤八,否则,直接进行二次处理;
40、步骤八:将合格的产品进行编网穿丝并收卷,其中,每米穿丝量为39根,编网定型温度为110℃,收卷长度为30.3米。
41、可选地,二次处理为分切不合格产品,并进行粉碎处理,处理后的粉末再次制备产品。
42、由此,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3、(1)通过制备改性聚酯纤维,使秸秆纤维表面的羟基等官能团与聚乳酸的羧基或酯基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连接,同时加入乙撑双硬脂酰胺可以减少热量堆积,不仅可以实现可降解,同时,提高改性聚酯纤维的强度;
44、(2)发生接枝反应后的聚乳酸加入氧化铪,在表面形成包覆层,不仅抗氧化,同时提高热稳定性,在需要高温处理或长期暴露于恶劣环境下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45、(3)制备改性母粒,将pet和氧化锆反应得到复合pet,可以提高弯曲强度和成型收缩率,在复合pet中加入炭黑和增韧剂,可以改变颜色,提高韧性,并放入相容剂,由于相容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马来酸酐,不仅便于物质之间相容,还可以提供抗静电的效果;
46、(4)制备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将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引入到多聚芳基磷酸酯,提高多聚芳基磷酸酯的强度,多聚芳基磷酸酯内部交联聚硼硅氧烷,从而限制分子链的热运动,提高了耐热性能和抗蠕变性,外层接枝聚四氟乙烯,进一步提高耐腐蚀性;
47、(5)将制备好的改性聚酯纤维、改性母粒和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与其他原材料混合并进行干燥,然后加热挤丝成型,使一定分子量的固态聚合物粒子加热到其熔点以下玻璃化温度以上,通过惰气保护带走小分子产物,使缩聚反应得到继续,粘度得到进一步增长;
48、(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选用高强度、耐磨损的聚酯纤维材料,并经过精心的编织等工序,制备出的防护网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耐久性,适用于煤矿井下的复杂环境,不仅提升了作业安全性,还因其较长的使用寿命和合理的成本,满足了市场需求,展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9、(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精密的交叉互连形成坚固且灵活的整体,既具备刚性强度以抵御冲击,又拥有延展性以分散压力,并能在受力时提供反作用支撑,有效防止煤岩松动,确保巷道安全与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酯纤维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型号为KF-1,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和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所述稳定剂为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和无毒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为25重量份的多聚芳基磷酸酯、6重量份的石墨烯、2重量份的聚硼硅氧烷和0.5重量份的聚四氟乙烯混合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Irgano1010、Irgano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母粒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ACR、MBS、POE-g-MAH、E-MA-GMA中的一种,所述相容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马来酸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处理为分切不合格产品,并进行粉碎处理,处理后的粉末再次制备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酯纤维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乙撑双硬脂酰胺的型号为kf-1,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和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所述稳定剂为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和无毒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新型聚酯纤维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为25重量份的多聚芳基磷酸酯、6重量份的石墨烯、2重量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钰滢,高毓泽,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唯高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