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66881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09
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断路器极包括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转轴、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转轴转动装配并与操作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动触头连接于转轴上并与静触头配合,所述转轴设置有拨动部,所述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由拨动部触发的反馈装置,所述反馈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微动开关和缓冲件,所述微动开关的触发部位于拨动部的移动轨迹上,所述缓冲件位于背对微动开关的触发部一侧。本技术中,微动开关设置在装置壳体内,使微动开关不易受到环境影响,在装置壳体内配置缓冲件,有效缓冲转轴对微动开关的冲击力,利于提升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1、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在现有断路器中,其通常配置有反馈装置,反馈装置中的微动开关是产生信号的重要元件,其使用寿命关系到断路器整体的寿命,但由于微动开关的结构较为复杂,一旦出现故障,现有反馈装置存在如下缺陷:其一,微动开关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中容易受到灰尘、湿气等影响;其二,转轴触发微动开关,由于缺乏缓冲件,使转轴对微动开关的冲击力较大,容易损坏微动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断路器极包括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转轴、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转轴转动装配并与操作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动触头连接于转轴上并与静触头配合,所述转轴设置有拨动部,所述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由拨动部触发的反馈装置,所述反馈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微动开关和缓冲件,所述微动开关的触发部位于拨动部的移动轨迹上,所述缓冲件位于背对微动开关的触发部一侧。

4、优选的,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反馈装置,所述拨动部在一对反馈装置之间摆动。

5、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相互拼装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微动开关和缓冲件的容纳空间,缓冲件分别与微动开关和装置壳体连接,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开设有供触发部露出的敞口。

6、优选的,所述转轴背对动触头的一侧凸出设有作为拨动部的凸台,所述拨动部的相对两侧为斜面,所述斜面用于触发微动开关的触发部。

7、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内壳,所述断路器极设置于内壳的内部,所述内壳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装配反馈装置的附件槽,所述附件槽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所述附件槽的槽底设有供拨动部穿过的通孔,使所述拨动部在附件槽内摆动。

8、优选的,所述附件槽内设置有支架,所述反馈装置固定于支架上。

9、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布线腔,所述布线腔的一端与附件槽相邻。

10、优选的,所述布线腔分为第一布线腔和第二布线腔,且所述第一布线腔与第二布线腔分别沿内壳相邻的两个外侧壁设置,所述第二布线腔内设置有与反馈装置连接的线路板。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布线腔内设置有走线板,所述走线板面向外壳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导线定位部。

12、优选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布线腔的外壳侧壁开设有散热孔。

13、本技术的断路器,微动开关设置在装置壳体内,使微动开关不易受到环境影响,在装置壳体内配置缓冲件,有效缓冲转轴对微动开关的冲击力,利于提升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

14、此外,装置壳体采用相互拼装结构,方便拆装、更换微动开关。

15、此外,通过配置内壳装配断路器极,同时由内壳为反馈装置提供装配位置,利于形成模块化结构。

16、此外,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布线腔,其中第二布线腔内可以用于配置与微动开关连接的线路板,方便接线,特别是,第一布线腔设置散热孔,既保证为断路器整体散热,又避免外界的灰尘、水汽等杂质从第二布线腔内进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3)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断路器极包括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转轴(41)、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转轴(41)转动装配并与操作机构(3)驱动连接,所述动触头连接于转轴(41)上并与静触头配合,所述转轴(41)设置有拨动部(411),所述转轴(41)的一侧设置有由拨动部(411)触发的反馈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反馈装置(2),所述拨动部(411)在一对反馈装置(2)之间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相互拼装的上盖(211)和下盖(212),所述上盖(211)与下盖(212)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微动开关(22)和缓冲件(23)的容纳空间,缓冲件(23)分别与微动开关(22)和装置壳体连接,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开设有供触发部露出的敞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1)背对动触头的一侧凸出设有作为拨动部(411)的凸台,所述拨动部(411)的相对两侧为斜面,所述斜面用于触发微动开关(22)的触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内壳(12),所述断路器极设置于内壳(12)的内部,所述内壳(1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装配反馈装置(2)的附件槽(121),所述附件槽(121)位于操作机构(3)的一侧,所述附件槽(121)的槽底设有供拨动部(411)穿过的通孔,使所述拨动部(411)在附件槽(121)内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槽(121)内设置有支架(122),所述反馈装置(2)固定于支架(1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2)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布线腔,所述布线腔的一端与附件槽(121)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腔分为第一布线腔(a)和第二布线腔(b),且所述第一布线腔(a)与第二布线腔(b)分别沿内壳(12)相邻的两个外侧壁设置,所述第二布线腔(b)内设置有与反馈装置(2)连接的线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线腔(b)内设置有走线板(115),所述走线板(115)面向外壳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导线定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布线腔(a)的外壳侧壁开设有散热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操作机构(3)以及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断路器极包括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转轴(41)、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转轴(41)转动装配并与操作机构(3)驱动连接,所述动触头连接于转轴(41)上并与静触头配合,所述转轴(41)设置有拨动部(411),所述转轴(41)的一侧设置有由拨动部(411)触发的反馈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反馈装置(2),所述拨动部(411)在一对反馈装置(2)之间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相互拼装的上盖(211)和下盖(212),所述上盖(211)与下盖(212)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微动开关(22)和缓冲件(23)的容纳空间,缓冲件(23)分别与微动开关(22)和装置壳体连接,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开设有供触发部露出的敞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1)背对动触头的一侧凸出设有作为拨动部(411)的凸台,所述拨动部(411)的相对两侧为斜面,所述斜面用于触发微动开关(22)的触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内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龙江爱明郭可奇韩野张自成徐永富韦尚靖施周志周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