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628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07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至少能够用于既有建筑内的管道改造,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包括:防倒流组件,包括流体通道、止回腔和单向启闭件,所述流体通道被配置为至少能够与既有建筑内的横支管或/和横干管连通;所述止回腔设有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单向启闭件设置于所述进口和/或所述出口处,所述单向启闭件被配置为能够单向打开或关闭所述进口、出口,以备所述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只能从横支管或/和横干管导向既有建筑的排水立管;三通管,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被配置为至少能够与既有建筑的排水立管的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给水排水,尤其涉及一种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建筑排水系统中,排水立管的水流流速往往大于排出横管的水流流速,立管底部形成正压值,导致低楼层(≤4层)卫生器具水封遭到破坏,卫生器具内发生冒泡、满溢的现象。

2、虽然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中通过系统优化设计提出了排水立管底部与最低排水支管或连接在排出管、排水横支管上的排水支管的连接处的最低垂直距离,以及“底层单排”(即最低横支管单独排出)等规定,但是往往在实际施工和运维过程中可能存在低楼层由于排水不畅或者横干管堵塞而发生卫生器具冒泡、满溢现象,在既有老旧小区中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至少能够用于既有建筑内的管道改造,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包括:

4、防倒流组件,包括流体通道、止回腔和单向启闭件,所述流体通道被配置为至少能够与既有建筑内的横支管或/和横干管连通;所述止回腔设有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单向启闭件设置于所述进口和/或所述出口处,所述单向启闭件被配置为能够单向打开或关闭所述进口、出口,以备所述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只能从横支管或/和横干管导向既有建筑的排水立管;

5、三通管,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被配置为至少能够与既有建筑的排水立管的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止回腔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斜侧壁,所述斜侧壁的倾斜角为α,30°≤α≤60°;

7、所述斜侧壁设有所述进口;

8、所述单向启闭件设置于所述进口处,所述单向启闭件与所述斜侧壁转动连接,且单向启闭件与所述斜侧壁、进口的结构相配合;

9、优选地,所述止回腔的后腔壁、左腔壁和右腔壁竖直向下设置;

10、所述斜侧壁的上端与所述后腔壁的距离大于所述斜侧壁的下端与所述后腔壁的距离;

11、优选地,所述止回腔的腔底形状为圆弧形。

12、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启闭件包括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

13、所述单向启闭件位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单向启闭件与所述斜侧壁相贴合,将所述进口完全遮挡;

14、所述单向启闭件位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单向启闭件的一端与所述斜侧壁分开,将所述进口打开。

15、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启闭件能够与所述斜侧壁贴合的一面设有密封圈;

16、所述单向启闭件位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圈围设与所述进口的外侧;

17、优选地,所述单向启闭件上端设有至少一个转接件,所述斜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转接件相适配的转轴。

18、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管包括直管,所述第一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直管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管的两端。

19、进一步地,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通过倾斜向下设置的斜管连接;

20、所述斜管与所述直管的夹角为β,30°≤β≤60°;

21、优选地,所述防倒流组件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横支管或横干管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口连接。

22、进一步地,所述斜管、直管以及止回腔的外壳采用一体成型;

23、或者,所述斜管、直管、进水管以及止回腔的外壳采用一体成型。

24、进一步地,所述防倒流组件包括检修盖;

25、所述检修盖被配置为能够打开或闭合所述止回腔。

26、进一步地,所述防倒流组件还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止回腔的腔壁转动连接;

27、所述止动件包括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

28、所述止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位时,所述单向启闭件能够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切换;

29、所述止动件位于第二转动位时,所述单向启闭件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30、进一步地,所述止动件包括转动长轴、止动部和拨动部;

31、所述转动长轴的贯穿所述止回腔的左右腔壁,且与所述止回腔的左右腔壁转动连接;

32、所述止动部设置于转动长轴的中央,且位于所述止回腔内;

33、所述拨动部设置于转动长轴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止回腔的外壳的外侧;

34、所述止动部、拨动部随转动长轴同步转动,通过操作拨动部使止动件在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之间切换;

35、优选地,当所述止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位时,所述止动部与止回腔的腔顶相抵接,且不影响单向启闭件在打开状态、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

36、当所述止动件位于第二转动位时,所述止动部与单向启闭件相抵接,使单向启闭件始终与斜侧壁贴紧;

37、优选地,所述单向启闭件远离斜侧壁的一面设有与所述止动部相配合的止动凸起,当所述止动件位于第二转动位时,所述止动部与止动凸起相抵接。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的有益效果之一:可将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布置在每层楼宇排水立管与横干管连接处或/和室内排水立管与横支管连接处,通过止回腔和防倒流组件的设置,使得横支管或/和横干管内的流体只能单向朝排水立管,用于解决废水从低楼生冒泡、满溢现象,解决低楼层排水倒灌的技术难题,且改造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可靠。

39、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至少能够用于既有建筑内的管道改造,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腔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斜侧壁,所述斜侧壁的倾斜角为α,30°≤α≤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腔的后腔壁、左腔壁和右腔壁竖直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腔的腔底形状为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启闭件包括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启闭件能够与所述斜侧壁贴合的一面设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启闭件上端设有至少一个转接件,所述斜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转接件相适配的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包括直管,所述第一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直管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管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通过倾斜向下设置的斜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流组件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横支管或横干管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直管以及止回腔的外壳采用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流组件包括检修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流组件还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止回腔的腔壁转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包括转动长轴、止动部和拨动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止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位时,所述止动部与止回腔的腔顶相抵接,且不影响单向启闭件在打开状态、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启闭件远离斜侧壁的一面设有与所述止动部相配合的止动凸起,当所述止动件位于第二转动位时,所述止动部与止动凸起相抵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至少能够用于既有建筑内的管道改造,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腔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斜侧壁,所述斜侧壁的倾斜角为α,30°≤α≤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腔的后腔壁、左腔壁和右腔壁竖直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腔的腔底形状为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启闭件包括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启闭件能够与所述斜侧壁贴合的一面设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启闭件上端设有至少一个转接件,所述斜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转接件相适配的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包括直管,所述第一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直管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管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倒流一体化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锂檀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