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26223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该系统运行时,通过采集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目标设备的一致性验证。通过实时采集目标设备的状态数据,获取目标设备数据集M,并与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差异性计算,获取同步差异向量D,计算源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同步偏差,获取综合同步质量指数Q,并与预设的交互同步偏差阈值PZ进行匹配。生成同步状态评估策略方案,系统将提示用户同步质量不佳,可能需要重新同步或优化。避免了用户在未知同步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传输重要数据和文件,从而防止了重要数据的丢失,有效解决了同步状态不透明问题,降低了数据丢失情况的发生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具体为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平台应用和多场景交互已经成为现代数字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汽车的智能座舱领域,用户对汽车内提供的多平台和多设备间的无缝体验需求日益增加。从办公软件、娱乐游戏到视频会议系统,用户希望在乘驾过程中,能够通过车载设备与其他智能设备,如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无缝协作和同步,从办公软件、娱乐出行到视频会议系统,汽车内的跨设备协作和同步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功能。这类跨维度交互系统,旨在通过网络将多个应用程序和场景无缝连接起来,满足用户在不同设备间无缝切换的需求。

2、在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号为cn201480080436.4,公开了在线系统将源自第三方系统的第三方内容传输至客户端设备。该第三方内容包括指向与第三方系统相关的第三方应用的指针。当客户端设备接收到来自客户端设备的用户与第三方内容的交互时,客户端设备执行第三方应用并且生成属性标识符,从该属性标识符,不能够确定用户的身份。该属性标识符被传输至在线系统。随后,客户端设备确定描述用户与第三方应用的交互的信息,该信息与属性标识符一起被传输至第三方系统。第三方系统将属性标识符以及描述与第三方应用的交互的信息传输至在线系统,该在线系统匹配属性标识符以便将与第三方内容的交互以及与第三方应用的交互相关联;

3、由此可知,尽管跨平台应用状态同步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的系统和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显著不足。首先,很多跨设备的应用程序在状态同步上依赖于云服务或临时存储,导致同步状态容易受到网络波动的影响,数据不完全或延迟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游戏、文件编辑等实时操作的应用程序来说,任何同步中的中断或延迟,都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在进行重要文件或者数据传输时,没有跨维度或跨设备的连接同步检测就直接进行传输可能出现连接同步状态不好的情况下进行,进而丢失重要文件或者数据。此外,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如操作系统和硬件性能等,可能导致某些状态无法在目标设备上完全重现,用户切换设备后常常遇到不一致的体验。这种不稳定的同步机制,不仅降低了用户对跨平台操作的信任感,也让用户的日常工作或娱乐变得更加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包括状态采集模块、状态存储与传输模块、状态同步验证模块、异常检测模块和评估模块;

3、所述状态采集模块通过用户切换设备时采集当前设备应用的状态数据,进行计算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性评分,并将稳定性评分表示为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

4、所述状态存储与传输模块对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打包,并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目标设备并进行存储;

5、所述状态同步验证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目标设备一致性验证,通过实时采集目标设备的状态数据,获取目标设备数据集m与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差异性计算,获取同步差异向量d,进行标记与目标设备的同步效果状态;

6、所述异常检测模块根据同步差异向量d进行计算源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同步偏差,获取同步偏差向量e;

7、所述评估模块将同步偏差向量e进行拟合,获取综合同步质量指数q,并与预设的交互同步偏差阈值pz进行匹配,获取目标设备与原设备的同步状态评估策略方案,并根据同步状态评估策略方案内容进行二次同步和优化操作。

8、优选的,所述状态采集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和评分计算单元;

9、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通过用户切换设备时采集当前设备应用的状态数据,包括帧率ft、网络延迟nd、cpu使用率cp和内存使用量mu,以及提取当前设备应用的总内存信息,标记为设备总内存tm,组成状态参数向量p={ft,nd,cp,mu,tm};

10、其中,帧率ft通过gpu性能监控获取;网络延迟nd通过网络请求的响应时间测量获取;cpu使用率cp通过系统性能监控获取,反映cpu负载情况;内存使用量mu通过应用设备的内存管理监控获取;

11、所述评分计算单元根据获取的状态参数向量p进行计算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性评分;并将稳定性评分表示为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

12、优选的,所述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性评分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获取,并将计算结果标记为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

13、;

14、式中,fmax表示应用设备支持的最大帧率,nmax表示预设的应用设备可接受的上限网络延迟。

15、优选的,所述状态存储与传输模块对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序列化,转换为网络传输格式,包括json、xml和二进制格式,再使用哈希函数进行加密打包,获取传输数据包,再通过互联网将传输数据包传输到目标设备并进行存储和验证,存储包括提取时间戳信息和应用唯一性作为标记对解压后的传输数据包进行存储至云端。

16、优选的,所述状态同步验证模块包括目标采集单元和目标处理单元;

17、所述目标采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目标设备一致性验证,根据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包括向量参数以及类型进行目标设备相同向量参数以及类型的采集,进行目标一致性验证,具体通过实时采集目标设备的状态数据,包括目标设备的目标帧率mft、目标网络延迟mnd、目标cpu使用率mcp、目标内存使用量mmu和目标设备总内存mtm,获取目标设备数据集m={mft,mnd,mcp,mmu,mtm}。

18、优选的,所述目标处理单元通过将目标设备数据集m与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差异性计算,获取同步差异向量d,进行标记与目标设备的同步效果状态;

19、所述同步差异向量d包括同步帧率差异tft、同步网络延迟差异tnd、同步cpu使用率差异tcp、同步内存使用量差异tmu和同步设备总内存差异ttm;

20、所述同步差异向量d={tft,tnd,tcp,tmu,ttm};

21、所述同步帧率差异tft通过计算公式获取;

22、所述同步网络延迟差异tnd通过计算公式获取;

23、所述同步cpu使用率差异tcp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获取:

24、;

25、式中,表示cpu使用的可接受预设偏差阈值,当mcp≤cp+时,表示目标设备cpu使用率未超出cpu使用率的可接受范围;当mcp>cp+时,表示目标设备cpu使用率超出cpu使用率的可接受范围,计算差异值,并将差异值标记为同步cpu使用率差异tcp,具体可cpu使用率的可接受范围由用户设定;

26、所述同步内存使用量差异tmu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获取:

27、;

28、式中,表示内存使用量的可接受预设偏差阈值,当mmu≤mu+时,表示目标设备内存使用量未超出内存使用量的可接受范围;当mmu<mu+时,表示目标设备内存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状态采集模块、状态存储与传输模块、状态同步验证模块、异常检测模块和评估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采集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和评分计算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性评分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获取,并将计算结果标记为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存储与传输模块对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序列化,转换为网络传输格式,包括JSON、XML和二进制格式,在使用哈希函数进行加密打包,获取传输数据包,再通过互联网将传输数据包传输到目标设备并进行存储和验证,存储包括提取时间戳信息和应用唯一性作为标记对解压后的传输数据包进行存储至云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同步验证模块包括目标采集单元和目标处理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处理单元通过将目标设备数据集M与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差异性计算,获取同步差异向量D,进行标记与目标设备的同步效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检测模块根据同步差异向量D进行计算每个向量差异信息对源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的同步偏差影响,并将同步偏差影响限定0至1范围内,获取同步帧率偏差率PFt、同步网络延迟偏差率PNd、同步CPU使用率偏差率PCp、同步内存使用量偏差率PMu和同步设备总内存偏差PTm,组成同步偏差向量E={PFt,PNd,PCp,PMu,PT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帧率偏差率PFt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获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模块包括拟合单元和匹配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单元通过综合同步质量指数Q与预设的交互同步偏差阈值PZ进行匹配,获取目标设备与原设备的同步状态评估策略方案,并根据同步状态评估策略方案内容进行二次同步和优化操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状态采集模块、状态存储与传输模块、状态同步验证模块、异常检测模块和评估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采集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和评分计算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性评分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获取,并将计算结果标记为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存储与传输模块对应用状态特征向量s进行序列化,转换为网络传输格式,包括json、xml和二进制格式,在使用哈希函数进行加密打包,获取传输数据包,再通过互联网将传输数据包传输到目标设备并进行存储和验证,存储包括提取时间戳信息和应用唯一性作为标记对解压后的传输数据包进行存储至云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同步验证模块包括目标采集单元和目标处理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多场景应用的跨维度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森李彪罗路陈龙邱野初诗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车凌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