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机箱及动力机组。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发电机、发焊机以及直流充电机等多数动力机组通常需要安装在机箱内,以保护内部的机组并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
2、现有技术中的机箱通常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多块侧板,侧板的顶部连接有顶板,底座、侧板和顶板共同围合形成密封箱体。为了方便拆卸机箱,侧板与底座、顶板以及相邻的侧板之间通常通过螺栓连接。
3、虽然现有的机箱通过螺栓可以方便拆卸,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在维修、保养以及定期检查动力机组等工作过程中均需要打开机箱,打开机箱时需要拆卸多个螺栓,才能打开机箱。这使得拆箱工作变得繁琐,延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尤其在需要快速排除机组故障,尽快恢复机组使用的情况下,拆箱工作严重影响了检修工作。其次,多次拆卸和安装螺栓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螺栓滑丝,从而降低了螺栓的稳定行,进而影响到机箱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箱及动力机组,旨在提高机箱拆卸的便捷性,从而减少工作人员每次维护机组拆卸机箱所需的时间。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机箱,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盖体本体,所述盖体本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可拼合形成盖体本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拼合时与所述底座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盖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盖体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通过铰
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需要打开机箱时,向上提第二盖体,第二盖体绕与底座的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分离,进而方便检修维护机箱内安装的机组。无需进行拆卸螺栓的操作,使得打开机箱的操作简便快捷,减少了每次维护机组打开机箱所需要的时间。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连接有回弹件,所述回弹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盖体铰接,当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端时,所述第一端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端的趋势。向上提起第二盖体时,受到回弹件的回弹作用,使得第二盖体更容易提起。当第二盖体打开的到合适的角度时,通过回弹件可以防止第二盖体向外侧或者内侧倾倒。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弹件为气动撑杆。气动撑杆具有良好的支撑、缓冲性能以及稳定的工作性能,能够保证机箱的使用寿命。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盖体外侧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朝向所述第一盖体的内侧凹陷。由于安装于机箱内的机组通常需要在机箱外部设置控制面板,以便于在外部控制机组。可以将控制面板安装在凹陷部内,从而使得控制面板不会突出于机箱的表面,可以降低控制面板的按钮受到剐蹭而损坏的风险。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盖体和/或所述第二盖体内侧设有隔音区域,所述隔音区域设有隔音层。通过隔音层可以有效隔绝机组产生的噪音,降低噪音污染。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盖体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盖体通过锁扣连接。通过锁扣可以防止第二盖体在不需要的时候被打开,提高安全性。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盖体和/或第二盖体上开设有散热孔。通过散热孔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11、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动力机组,包括机组本体、排气管道和机箱,所述机组本体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端位于所述排气口内。由于机组安装在机箱内,能够通过打开第二盖体检修维护动力机组本体,操作简单方便。机组本体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能够通过排气管道排出至外界,提高了散热性能。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风道口,所述机组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排气管道穿过所述第一风道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由于排气管道的部分位于第二腔室内,排气管到散发到第二腔室内的热量受到隔板的阻隔不易返回至第一腔室内,从而降低第一腔室内的温度,为机组本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风道口,所述第二风道口处设有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空气抽入所述第二腔室内。机组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第一腔室中,通过排风组件将第一腔室内的热空气抽入第二腔室内,加快了散热速度,有效防止机组本体的工作环境温度过高的问题发生。
1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箱及动力机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机箱打开简单,无需拆卸螺栓等连接件,方便维护内部的机组。
16、2、打开机箱速度快,降低维护机组的工作时长。
17、3、降低了动力机组工作的环境温度,保障了动力机组工作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箱,包括底座(1)和设于底座(1)上的盖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包括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所述第一盖体(2)和所述第二盖体(3)可拼合形成盖体本体,所述第一盖体(2)与所述第二盖体(3)拼合时与所述底座(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盖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盖体(3)远离所述第一盖体(2)的一端通过铰链(4)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第二盖体(3)的自由端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盖体(2)的方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回弹件(5),所述回弹件(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盖体(3)铰接,当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端时,所述第一端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端的趋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件(5)为气动撑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2)外侧设有凹陷部(203),所述凹陷部(203)朝向所述第一盖体(2)的内侧凹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3)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盖体(2)通过锁扣(7)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2)和/或第二盖体(3)上开设有散热孔(14)。
8.一种动力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本体、排气管道(15)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机箱,所述机组本体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16),所述排气管道(15)的排气端位于所述排气口(16)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动力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隔板(8)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9)和第二腔室(10),所述隔板(8)上开设有第一风道口(11),所述机组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9)内,所述排气管道(15)穿过所述第一风道口(11),所述排气口(16)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动力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上开设有第二风道口(12),所述第二风道口(12)处设有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9)内的空气抽入所述第二腔室(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箱,包括底座(1)和设于底座(1)上的盖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包括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所述第一盖体(2)和所述第二盖体(3)可拼合形成盖体本体,所述第一盖体(2)与所述第二盖体(3)拼合时与所述底座(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盖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盖体(3)远离所述第一盖体(2)的一端通过铰链(4)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第二盖体(3)的自由端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盖体(2)的方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回弹件(5),所述回弹件(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盖体(3)铰接,当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端时,所述第一端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端的趋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件(5)为气动撑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2)外侧设有凹陷部(203),所述凹陷部(203)朝向所述第一盖体(2)的内侧凹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2)和/或所述第二盖体(3)内侧设有隔音区域,所述隔音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良鑫,王理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凯米尔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