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2553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02
本技术公开一种摄像驱动装置,包括:相互扣合形成空腔的保护壳和底座,镜头载体、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导向结构均设置于空腔内;镜头载体搭载于底座上,底座设有第一电路板;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为弧形的凸起结构,第一滑槽为V字型的槽结构,第一滑槽内设有部分凸起,第一导向部对称设置于横梁的两端;第一导向结构设置于底座的内壁与其位置相对应的镜头载体的外壁之间;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电路板和镜头载体之间,驱动镜头载体沿第一导向结构运动;本技术的摄像驱动装置,第一导向部与第一滑槽采用局部接触式结构,减小被驱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镜头载体的稳定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摄像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摄像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手持光学产品中,例如数字相机、摄影机、手机等光学系统,是由光学透镜群组与摄像驱动装置搭配合成。在拍摄过程当中,为了适应多种场景拍照,在调焦过程中镜头沿z轴移动容易而产生晃动,进而导致无法清晰成像或影像模糊,通常在水平方向调整镜头的位移从而防止镜头在对焦过程中产生晃动,在上述三轴运动中,镜头难以平稳运行。

2、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滚珠、簧片等结构实现镜头的平稳运行,且为了保证动子的移动空间,都是采用额外增加零件的方式实现马达正常运动,上述结构组装部件多且工艺复杂,导致马达的叠加公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摄像驱动装置,在镜头载体与底座之间设置导向结构,减小被驱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镜头载体运动平稳性。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

3、相互扣合形成空腔的保护壳和底座,镜头载体、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导向结构均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镜头载体搭载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设有第一电路板;

4、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滑槽为v字型的槽结构,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部分凸起,所述第一导向部对称设置于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内壁与其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的外壁之间;

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镜头载体之间,驱动所述镜头载体沿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运动。

6、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挡墙,所述第一滑槽竖向设置于所述挡墙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滑槽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的外侧壁,所述横梁嵌入所述镜头载体的外侧壁内;或,所述第一导向部竖向设置于所述挡墙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的外侧壁,所述横梁嵌入所述挡墙的内侧壁。

7、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驱动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驱动磁石,所述第一驱动磁石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挡墙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驱动线圈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驱动所述镜头载体沿竖直方向运动。

8、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搭载的底板、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所述镜头载体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载体内,所述第一滑槽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滑槽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的外侧壁,所述横梁嵌入所述镜头载体的外侧壁内;或,所述第一导向部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的外侧壁,所述横梁嵌入所述第二载体的内侧壁。

9、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第一驱动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驱动磁石,所述第一驱动磁石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驱动线圈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驱动所述镜头载体沿竖直方向运动。

10、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二滑槽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滑槽为v字型的槽结构;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二导向部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导向部和所述第二滑槽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

11、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电路板的第二驱动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驱动磁石,所述第二驱动磁石设置于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驱动所述第一载体沿第一水平方向运动。

12、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导向结构,所述第三导向结构包括第三滑槽和第三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为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三滑槽为v字型的槽结构;所述第三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载体上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三滑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三导向部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载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导向部和所述第三滑槽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

13、优选地,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电路板的第三驱动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三驱动线圈位置相对应的第三驱动磁石,所述第三驱动磁石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载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三驱动线圈与所述第三电路板电连接,驱动所述第二载体沿第二水平方向运动。

14、优选地,所述镜头载体的上表面的四角处和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有防撞凸台。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技术的摄像驱动装置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为弧形凸起结构,第一滑槽为v字型的槽结构且第一滑槽内设有部分凸起,第一导向部与第一滑槽采用局部接触式结构,减小摩擦力,实现镜头载体竖向的稳定运动;一对第一导向部之间通过横梁连接,且横梁嵌设于镜头载体或底座内,起到加强和支撑作用,横梁使第一导向部之间的尺寸固定,结构简单,各部件之间的安装尺寸更稳定可控,减少马达的叠加公差。

17、2、本技术的摄像驱动装置在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设置第二导向结构和第三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和第三导向结构分别沿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设置,从而实现镜头载体在第一水平方向、第二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的三轴运动。

18、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挡墙(6),所述第一滑槽(12)竖向设置于所述挡墙(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部(4)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滑槽(12)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横梁(11)嵌入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内;或,所述第一导向部(4)竖向设置于所述挡墙(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槽(12)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4)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横梁(11)嵌入所述挡墙(6)的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7)的第一驱动线圈(10),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10)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驱动磁石(5),所述第一驱动磁石(5)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电路板(7)设置于所述挡墙(6)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驱动线圈(10)与所述电路板(7)电连接,驱动所述镜头载体(3)沿竖直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搭载的底板(14)、第一载体(15)和第二载体(16),所述镜头载体(3)设置于所述底座(2)的所述第二载体(16)内,所述第一滑槽(12)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1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部(4)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滑槽(12)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横梁(11)嵌入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内;或,所述第一导向部(4)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1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槽(12)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4)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横梁(11)嵌入所述第二载体(16)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7)的第一驱动线圈(10),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10)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驱动磁石(5),所述第一驱动磁石(5)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电路板(7)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1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驱动线圈(1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7)电连接,驱动所述镜头载体(3)沿竖直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二滑槽和第二导向部(19),所述第二导向部(19)为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滑槽为V字型的槽结构;所述第二导向部(19)设置于所述底板(14)上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二导向部(19)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载体(15)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导向部(19)和所述第二滑槽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17),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7)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2)的第二驱动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驱动磁石,所述第二驱动磁石设置于所述第一载体(15)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电路板(22)设置于所述底板(14)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与所述第二电路板(22)电连接,驱动所述第一载体(15)沿第一水平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向结构,所述第三导向结构包括第三滑槽(21)和第三导向部(20),所述第三导向部(20)为弧形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三滑槽为V字型的槽结构;所述第三导向部(20)设置于所述第一载体(15)上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三滑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三导向部(20)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载体(16)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导向部(20)和所述第三滑槽(21)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18),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8)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电路板(8)的第三驱动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三驱动线圈位置相对应的第三驱动磁石,所述第三驱动磁石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16)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电路板(8)设置于所述第一载体(15)的上表面,所述第三驱动线圈与所述第三电路板(8)电连接,驱动所述第二载体(16)沿第二水平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3)的上表面的四角处和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有防撞凸台(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挡墙(6),所述第一滑槽(12)竖向设置于所述挡墙(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部(4)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滑槽(12)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横梁(11)嵌入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内;或,所述第一导向部(4)竖向设置于所述挡墙(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槽(12)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4)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横梁(11)嵌入所述挡墙(6)的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7)的第一驱动线圈(10),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10)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驱动磁石(5),所述第一驱动磁石(5)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电路板(7)设置于所述挡墙(6)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驱动线圈(10)与所述电路板(7)电连接,驱动所述镜头载体(3)沿竖直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搭载的底板(14)、第一载体(15)和第二载体(16),所述镜头载体(3)设置于所述底座(2)的所述第二载体(16)内,所述第一滑槽(12)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1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导向部(4)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滑槽(12)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横梁(11)嵌入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内;或,所述第一导向部(4)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1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槽(12)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4)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横梁(11)嵌入所述第二载体(16)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7)的第一驱动线圈(10),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10)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驱动磁石(5),所述第一驱动磁石(5)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3)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电路板(7)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1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驱动线圈(10)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