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缓冲,尤其是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
技术介绍
1、机械设备的缓冲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当前机械设备的缓冲方法主要可分为:机械缓冲、液压缓冲、橡胶缓冲和气体缓冲等。液压缓冲通过液体的阻尼作用来实现缓冲,利用油液的黏滞和流动性能,实现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达到减缓或消除碰撞或振动的效果。液压缓冲适应性强,且能够根据需要调节缓冲力大小,适用于速度较快、质量较大的设备。
2、铰接点是各种设备可动机械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铰接点是连接各个将对转动部件的主要约束方式。铰接点通常是有销轴与连接两部件的轴孔组成,由于制造误差与销轴装配的需要,销轴与轴孔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间隙,销轴与轴孔间隙的存在导致运动过程中铰接点会产生冲击载荷,使机械结构的受力状态恶化,严重时可能影响机械的正常运作,对于经常承受冲击外载的机械结构,铰接点处销轴与轴孔之间的载荷传递会使冲击外载的影响进一步加大,降低机械结构的使用寿命。
3、机械结构的缓冲是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当前对于可动机械机构的缓冲研究很少考虑铰接点方面,缓解销轴与轴孔之间的接触情况能够改善连接部件的受力情况。机构运动过程中保持销轴与轴孔的紧密接触能够尽可能的消除铰接点间隙造成的机构运动误差,现有的销轴在与轴孔装配后销轴半径无法改变,不能实现销轴与轴孔在整个圆周上的密切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抗冲击的自
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双向通液机构包括沿径向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转动盘、单向阀体及单向阀块;所述转动盘与轴体同轴设置且相对轴体转动,转动盘上沿轴向设置用以使油液排出的第二排液通道,转动盘中心孔内安装单向阀体;所述单向阀体与轴体同轴固定连接,单向阀体内设置分别用以安装单向阀块和注油管的阀块腔和油管腔,所述阀块腔和油管腔连通,单向阀体上设置用以使油液排出的第一排液通道和第三排液通道,联通腔经第一排液通道、第二排液通道及第三排液通道后与油管腔连通;单向阀块设置在阀块腔内,且沿轴向相对单向阀体滑移,单向阀块一端可密封地抵接在油管腔端部,单向阀块远离油管腔一侧设置单向阀挡圈,所述单向阀挡圈固定安装在单向阀体上,单向阀块与单向阀挡圈之间抵接单向阀弹簧,单向阀块侧壁上设置进液孔,且单向阀块内设置进液腔,单向阀块端部不与油管腔端部抵接时,油管腔经进液孔及进液腔与联通腔连通。
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轴体端部朝向转动盘一侧固定连接转动盘限位块,转动盘朝向轴体一侧固定连接极限挡块,所述极限挡块包括进油挡块及排油挡块,所述进油挡块与排油挡块设置在转动盘限位块的相对两侧,且进油挡块与排油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转动盘限位块的长度;当转动盘转动至进油挡块与转动盘限位块抵接时,处于进油位,此时第二排液通道不与第一排液通道和第三排液通道连通,当转动盘转动至排油挡块与转动盘限位块抵接时,处于排油位,此时第二排液通道分别与第一排液通道和第三排液通道连通。
5、优选地,所述注油管自锁机构包括自锁固定环、推进弹簧、推进控制环及锁钩机构,所述锁钩机构包括防脱钩,所述自锁固定环与轴体同轴且相对固定设置,自锁固定环上设置锁钩槽,防脱钩沿径向铰接在锁钩槽处,防脱钩末端设置在自锁固定环中部,且防脱钩默认状态为末端向外打开;推进控制环同轴设置在自锁固定环远离轴体的一侧,推进弹簧连接在自锁固定环与推进控制环之间,并使自锁固定环与推进控制环持续相对靠近;推进控制环远离自锁固定环一侧固定连接抵接块,抵接块设置在锁钩槽处,锁钩槽外侧靠近轴体一侧固定连接闭锁位垫块和开启位垫块,所述闭锁位垫块和开启位垫块朝向抵接块一侧,且闭锁位垫块的高度高于开启位垫块的高度;
6、当推进控制环转动至抵接块内侧与闭锁位垫块抵接时,处于闭锁位,此时抵接块外侧与防脱钩内侧抵接,并驱动防脱钩转动至闭合位,使防脱钩末端抵接在注油管外侧;当推进控制环转动至抵接块内侧与开启位垫块抵接时,处于开启位,此时抵接块外侧与防脱钩内侧脱离,防脱钩恢复默认状态并与注油管脱离。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锁钩机构还包括扭簧及销轴,所述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自锁固定环上,扭簧两端分别连接在销轴与自锁固定环上,防脱钩固定连接在销轴上。
8、优选地,所述防脱钩的数量为多个,且关于自锁固定环周向均布。
9、优选地,还包括轴端挡板,所述轴端挡板可拆卸地连接轴体远离双向通液机构一端,轴端挡板的外径大于轴体的外径;轴体靠近双向通液机构的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径大于轴体的外径。
10、优选地,所述活塞推阻缓冲机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活塞推阻缓冲机构沿轴体周向均布,每组包括多个活塞推阻缓冲机构,且沿轴体轴向分布。
11、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为台阶轴,且靠近活塞一侧的活塞杆直径小于靠近活塞盖一侧的直径,活塞杆外套接缓冲套,所述缓冲套抵接在活塞与活塞杆台阶面之间,缓冲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12、优选地,所述活塞盖的外表面与轴体外周面平齐。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将油液注入到轴体的联通腔与活塞腔内推动活塞推阻缓冲机构,使活塞顶与轴孔紧密贴合,轴体内各活塞腔通过联通腔相互连接,可实现各活塞的自适应调节;活塞腔与联通腔之间安装有阻尼孔可进一步增大缓冲过程中油液的阻尼,提升缓冲效果;通过设置回推弹簧、缓冲套及阻尼孔,实现多重缓冲作用;
15、2.通过双向通液机构实现油液的流入和排出动作的实时切换,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16、3.通过注油管自锁机构实现注油管的锁止,防止注油过程中注油管的意外脱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体(2)、活塞推阻缓冲机构、双向通液机构及注油管自锁机构;所述轴体(2)内部设置相互连通的活塞腔(21)及联通腔(22),所述活塞推阻缓冲机构沿轴体(2)径向安装在活塞腔(21)内;所述活塞推阻缓冲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塞盖(311)、活塞杆(331)及紧固螺母(372),活塞杆(331)外套设回推弹簧(34)及活塞(36),所述回推弹簧(34)两端抵接在活塞盖(311)与活塞(36)之间,活塞(36)相对活塞杆(331)沿轴向滑移,活塞(36)外周面与活塞腔(21)内壁紧密抵接,活塞腔(21)靠近联通腔(22)一端固定安装有端块(381),端块(381)内设置贯通的阻尼孔(382),所述阻尼孔(382)连通活塞腔(21)一侧的孔径小于连通联通腔(22)一侧的孔径;所述双向通液机构设置在轴体(2)端部,用以控制油液输入及排出,所述注油管自锁机构设置在双向通液机构远离轴体(2)一侧,用以锁紧或松开注油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通液机构包括沿径向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特征在于,轴体(2)端部朝向转动盘(51)一侧固定连接转动盘限位块(4),转动盘(51)朝向轴体(2)一侧固定连接极限挡块(511),所述极限挡块(511)包括进油挡块及排油挡块,所述进油挡块与排油挡块设置在转动盘限位块(4)的相对两侧,且进油挡块与排油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转动盘限位块(4)的长度;当转动盘(51)转动至进油挡块与转动盘限位块(4)抵接时,处于进油位,此时第二排液通道(513)不与第一排液通道(521)和第三排液通道(522)连通,当转动盘(51)转动至排油挡块与转动盘限位块(4)抵接时,处于排油位,此时第二排液通道(513)分别与第一排液通道(521)和第三排液通道(52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自锁机构包括自锁固定环(61)、推进弹簧(62)、推进控制环(63)及锁钩机构,所述锁钩机构包括防脱钩(643),所述自锁固定环(61)与轴体(2)同轴且相对固定设置,自锁固定环(61)上设置锁钩槽,防脱钩(643)沿径向铰接在锁钩槽处,防脱钩(643)末端设置在自锁固定环(61)中部,且防脱钩(643)默认状态为末端向外打开;推进控制环(63)同轴设置在自锁固定环(61)远离轴体(2)的一侧,推进弹簧(62)连接在自锁固定环(61)与推进控制环(63)之间,并使自锁固定环(61)与推进控制环(63)持续相对靠近;推进控制环(63)远离自锁固定环(61)一侧固定连接抵接块(631),抵接块(631)设置在锁钩槽处,锁钩槽外侧靠近轴体(2)一侧固定连接闭锁位垫块(612)和开启位垫块(613),所述闭锁位垫块(612)和开启位垫块(613)朝向抵接块(631)一侧,且闭锁位垫块(612)的高度高于开启位垫块(613)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机构还包括扭簧(641)及销轴(642),所述销轴(642)可转动地连接在自锁固定环(61)上,扭簧(641)两端分别连接在销轴(642)与自锁固定环(61)上,防脱钩(631)固定连接在销轴(6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体(2)、活塞推阻缓冲机构、双向通液机构及注油管自锁机构;所述轴体(2)内部设置相互连通的活塞腔(21)及联通腔(22),所述活塞推阻缓冲机构沿轴体(2)径向安装在活塞腔(21)内;所述活塞推阻缓冲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活塞盖(311)、活塞杆(331)及紧固螺母(372),活塞杆(331)外套设回推弹簧(34)及活塞(36),所述回推弹簧(34)两端抵接在活塞盖(311)与活塞(36)之间,活塞(36)相对活塞杆(331)沿轴向滑移,活塞(36)外周面与活塞腔(21)内壁紧密抵接,活塞腔(21)靠近联通腔(22)一端固定安装有端块(381),端块(381)内设置贯通的阻尼孔(382),所述阻尼孔(382)连通活塞腔(21)一侧的孔径小于连通联通腔(22)一侧的孔径;所述双向通液机构设置在轴体(2)端部,用以控制油液输入及排出,所述注油管自锁机构设置在双向通液机构远离轴体(2)一侧,用以锁紧或松开注油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通液机构包括沿径向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转动盘(51)、单向阀体(52)及单向阀块(53);所述转动盘(51)与轴体(2)同轴设置且相对轴体(2)转动,转动盘(51)上沿轴向设置用以使油液排出的第二排液通道(513),转动盘(51)中心孔内安装单向阀体(52);所述单向阀体(52)与轴体(2)同轴固定连接,单向阀体(52)内设置分别用以安装单向阀块(53)和注油管(7)的阀块腔和油管腔,所述阀块腔和油管腔连通,单向阀体(52)上设置用以使油液排出的第一排液通道(521)和第三排液通道(522),联通腔(22)经第一排液通道(521)、第二排液通道(513)及第三排液通道(522)后与油管腔连通;单向阀块(53)设置在阀块腔内,且沿轴向相对单向阀体(52)滑移,单向阀块(53)一端可密封地抵接在油管腔端部,单向阀块(53)远离油管腔一侧设置单向阀挡圈(55),所述单向阀挡圈(55)固定安装在单向阀体(52)上,单向阀块(53)与单向阀挡圈(55)之间抵接单向阀弹簧(54),单向阀块(53)侧壁上设置进液孔(531),且单向阀块(53)内设置进液腔(532),单向阀块(53)端部不与油管腔端部抵接时,油管腔经进液孔(531)及进液腔(532)与联通腔(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冲击的自适应缓冲销轴,其特征在于,轴体(2)端部朝向转动盘(51)一侧固定连接转动盘限位块(4),转动盘(51)朝向轴体(2)一侧固定连接极限挡块(511),所述极限挡块(511)包括进油挡块及排油挡块,所述进油挡块与排油挡块设置在转动盘限位块(4)的相对两侧,且进油挡块与排油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转动盘限位块(4)的长度;当转动盘(51)转动至进油挡块与转动盘限位块(4)抵接时,处于进油位,此时第二排液通道(513)不与第一排液通道(521)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良,李阳阳,胥祯睿,万丽荣,徐文乾,李兆基,祝衍鹏,齐国庆,马晓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