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卸料系统,具体为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粉罐车的卸料大多都是手动卸料,依赖操作人员熟练的按照标准操作步骤作业,然而,培养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实践,且操作步骤繁琐,各种阀门数量多,即使是熟练的操作人员,也有出错的可能,且各个阀门分布在粉罐车的各个位置,必须到达阀门的位置操作,工作强度也很大。
2、开发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更容易操作而不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在一个位置可完成所有卸料控制,且避免人为的失误产生损失,是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罐体、压力传感器a、助吹口a、气动阀a、二次助吹装置a、二次助吹口a、卸料管a、助吹口b、气动阀b、二次助吹装置b、二次助吹口b、卸料管b、卸料主管、泄压管、气动蝶阀m、通大气口、助吹口c、气动阀c、二次助吹装置c、二次助吹口c、卸料管c、压力传感器b、卸料管口、第一进气管、连接二次助吹口a端、气动蝶阀aa、连接二次助吹口c端、气动蝶阀cc、连接二助吹口b端、气动蝶阀bb、第二进气管、气动蝶阀n、连接助吹口b端、气动蝶阀b、连接助吹口c端、气动蝶阀c、连接助吹口a端、气动蝶阀a、进气管口、气动蝶阀g、单向阀和安全阀,所述罐体内侧的顶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a,罐体一端的漏斗处设置有助吹口a,罐
3、优选的,所述助吹口a通过管道与连接助吹口a端连接。
4、优选的,所述二次助吹口a通过管道与连接二次助吹口a端连接。
5、优选的,所述二次助吹口b与连接二助吹口b端连接。
6、优选的,所述助吹口b与连接助吹口b端连接。
7、优选的,所述泄压管的一端设置有通大气口。
8、优选的,所述二次助吹口c与连接二次助吹口c端连接。
9、优选的,所述卸料管口连接仓储,进气管口外接压缩气源。
1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更加智能,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可以有效的保障安全的快速卸料,有效的降低人为失误出现的机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包括罐体(1)、压力传感器A(2)、助吹口A(3)、气动阀A(4)、二次助吹装置A(5)、二次助吹口A(6)、卸料管A(7)、助吹口B(8)、气动阀B(9)、二次助吹装置B(10)、二次助吹口B(11)、卸料管B(12)、卸料主管(13)、泄压管(14)、气动蝶阀M(15)、通大气口(16)、助吹口C(17)、气动阀C(18)、二次助吹装置C(19)、二次助吹口C(20)、卸料管C(21)、压力传感器B(22)、卸料管口(23)、第一进气管(24)、连接二次助吹口A端(25)、气动蝶阀AA(26)、连接二次助吹口C端(27)、气动蝶阀CC(28)、连接二助吹口B端(29)、气动蝶阀BB(30)、第二进气管(31)、气动蝶阀N(32)、连接助吹口B端(33)、气动蝶阀B(34)、连接助吹口C端(35)、气动蝶阀C(36)、连接助吹口A端(37)、气动蝶阀A(38)、进气管口(39)、气动蝶阀G(40)、单向阀(41)和安全阀(4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侧的顶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A(2),罐体(1)一端的漏斗处设置有助吹口A(3),罐体(1)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吹口A(3)通过管道与连接助吹口A端(3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助吹口A(6)通过管道与连接二次助吹口A端(2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助吹口B(11)与连接二助吹口B端(2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吹口B(8)与连接助吹口B端(3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14)的一端设置有通大气口(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助吹口C(20)与连接二次助吹口C端(2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罐车的智能卸料系统,包括罐体(1)、压力传感器a(2)、助吹口a(3)、气动阀a(4)、二次助吹装置a(5)、二次助吹口a(6)、卸料管a(7)、助吹口b(8)、气动阀b(9)、二次助吹装置b(10)、二次助吹口b(11)、卸料管b(12)、卸料主管(13)、泄压管(14)、气动蝶阀m(15)、通大气口(16)、助吹口c(17)、气动阀c(18)、二次助吹装置c(19)、二次助吹口c(20)、卸料管c(21)、压力传感器b(22)、卸料管口(23)、第一进气管(24)、连接二次助吹口a端(25)、气动蝶阀aa(26)、连接二次助吹口c端(27)、气动蝶阀cc(28)、连接二助吹口b端(29)、气动蝶阀bb(30)、第二进气管(31)、气动蝶阀n(32)、连接助吹口b端(33)、气动蝶阀b(34)、连接助吹口c端(35)、气动蝶阀c(36)、连接助吹口a端(37)、气动蝶阀a(38)、进气管口(39)、气动蝶阀g(40)、单向阀(41)和安全阀(4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侧的顶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a(2),罐体(1)一端的漏斗处设置有助吹口a(3),罐体(1)一端的漏斗底端安装有气动阀a(4),气动阀a(4)的一侧连接有二次助吹装置a(5),二次助吹装置a(5)的顶端设置有二次助吹口a(6),二次助吹装置a(5)的一侧连接有卸料管a(7),罐体(1)底端中部的漏斗处设置有助吹口b(8),罐体(1)底端中部的漏斗处底端安装有气动阀b(9),气动阀b(9)的一侧连接有二次助吹装置b(10),二次助吹装置b(10)的顶端设置有二次助吹口b(11),二次助吹装置b(10)的一侧连接有卸料管b(12),卸料管a(7)和卸料管b(12)的一端连接有卸料主管(13),助吹口b(8)一侧的罐体(1)底端安装有泄压管(14),泄压管(14)上安装有气动蝶阀m(15),罐体(1)另一端底部漏斗上设置有助吹口c(17),罐体(1)另一端底部漏斗的底端安装有气动阀c(18),气动阀c(18)的一侧连接有二次助吹装置c(19),二次助吹装置c(19)的顶部设置有二次助吹口c(20),二次助吹装置c(19)的一侧设置有与卸料主管(13)连通的卸料管c(21),卸料主管(13)靠近一端位置处安装有压力传感器b(22),卸料主管(13)的一端设置有卸料管口(23),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管(24),第一进气管(24)的一端设置有与二次助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梁泰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