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24829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4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抱紧装置,包括板状的底座、分别铰接于底座上的左侧气缸和右侧气缸、下端分别与底座铰接的左侧卡钳和右侧卡钳;当左侧卡钳和右侧卡钳均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左侧卡钳和右侧卡钳之间的最小间隙小于待卡紧物的外廓尺寸;左侧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左侧卡钳相连接,右侧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右侧卡钳相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抱紧装置结构小巧简单,动作可靠,且能有效降低气缸的负荷非常适应于汽车生产装配线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尤其涉及一种抱紧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汽车装配线等场合,经常需要用到物料转送机等设备,用来将某一输送带上的物料(例如汽车车身组件)停转移到其他输送带上去。而在转移过程中,除了用物料转送机上配置的承托机构来支撑物料的重量外,还在物料转送机上设置抱紧机构,用于将物料牢固夹紧,起到辅助固定作用,防止物料意外脱落。

2、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3、现有的抱紧机构中,抱紧动作的执行机构(可称为卡钳)左右(或上下)相对设置,在各自配置的气缸驱动下,两个卡钳相对直线运动,将位于两卡钳中间的物料夹紧,该种方式下,由于两个气缸在轴向方向上排列成一条直线,因此在该方向上的尺寸较大,限制了物料转送机的使用范围。因此,如何优化抱紧机构,使其尺寸小巧、结构简便,更适用于在物料转送机上应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抱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抱紧装置因尺寸大而导致的使用受限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抱紧装置,包括:板状的底座、分别铰接于底座上的左侧气缸和右侧气缸、以及后端分别与底座铰接的左侧卡钳和右侧卡钳;当左侧卡钳和右侧卡钳均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左侧卡钳和右侧卡钳之间的最小间隙小于待卡紧物料的外廓尺寸;左侧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左侧卡钳相连接,右侧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右侧卡钳相连接。

3、进一步的,当左侧卡钳和右侧卡钳均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左侧卡钳的内侧面与右侧卡钳的内侧面互相平行。

4、进一步的,左侧气缸的缸体头部与底座相铰接,右侧气缸的缸体头部与底座相铰接。

5、进一步的,左侧卡钳的顶部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台,右侧卡钳的顶部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台。

6、进一步的,左侧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左侧卡钳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杆组件;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包括横杆和垂直连接于横杆外侧端部下方的纵杆;第一连杆的外侧端通过第一铰接轴连接于底座上,横杆的内侧端通过第二铰接轴连接于左侧卡钳的中部,横杆的外侧端与所第一连杆的内侧端通过第三铰接轴相连接,左侧气缸的活塞杆端与纵杆的底端相铰接;左侧气缸位于左侧卡钳的左后方;当左侧卡钳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第三铰接轴的连线为一条直线,且连线与左侧卡钳相垂直。

7、进一步的,左侧卡钳的摆动范围为50°~70°。

8、进一步的,底座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当左侧卡钳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第三铰接轴抵在限位块后方。

9、进一步的,右侧卡钳的长度短于左侧卡钳的长度;当左侧卡钳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等高。

10、进一步的,右侧卡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缘,右侧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凸缘铰接,右侧气缸的缸体的铰接端位于凸缘下方。

11、进一步的,右侧气缸的活塞杆端与右侧卡钳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连杆结构;第二连杆结构与第一连杆结构左右镜像。

12、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技术方案优化了抱紧装置的结构,将用于抱紧物料的卡钳由相对直线运动的形式转化为摆杆的形式,从而使每个卡钳所配置的气缸可以设置于卡钳侧方、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呈直线布置,从而大幅缩小了尺寸,更便于在物料转送机上应用。

14、此外,本技术方案中,还在气缸和卡钳中增设了连杆机构,当卡紧物料时,连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可确保物料不会意外松脱,并且物料对卡钳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于连杆机构上,因而大幅减少了气缸的受力,可有效提升气缸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的底座(1)、分别铰接于所述底座(1)上的左侧气缸(4)和右侧气缸(5)、以及后端分别与所述底座(1)铰接的左侧卡钳(2)和右侧卡钳(3);当所述左侧卡钳(2)和所述右侧卡钳(3)均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所述左侧卡钳(2)和所述右侧卡钳(3)之间的最小间隙小于待卡紧物料的外廓尺寸;所述左侧气缸(4)的活塞杆端与所述左侧卡钳(2)相连接,所述右侧气缸(5)的活塞杆端与所述右侧卡钳(3)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左侧卡钳(2)和所述右侧卡钳(3)均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所述左侧卡钳(2)的内侧面与所述右侧卡钳(3)的内侧面互相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气缸(4)的缸体头部与所述底座(1)相铰接,所述右侧气缸(5)的缸体头部与所述底座(1)相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卡钳(2)的顶部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台(9),所述右侧卡钳(3)的顶部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台(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气缸(4)的活塞杆端与所述左侧卡钳(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横杆(7)和垂直连接于所述横杆(7)外侧端部下方的纵杆(8);所述第一连杆(6)的外侧端通过第一铰接轴(11)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横杆(7)的内侧端通过第二铰接轴(12)连接于所述左侧卡钳(2)的中部,所述横杆(7)的外侧端与所第一连杆(6)的内侧端通过第三铰接轴(13)相连接,所述左侧气缸(4)的活塞杆端与所述纵杆(8)的底端相铰接;所述左侧气缸(4)位于所述左侧卡钳(2)的左后方;当所述左侧卡钳(2)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铰接轴(11)、所述第二铰接轴(12)、所述第三铰接轴(13)的连线为一条直线,且所述连线与所述左侧卡钳(2)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卡钳(2)的摆动范围为50°~7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当所述左侧卡钳(2)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三铰接轴(13)抵在所述限位块(15)后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卡钳(3)的长度短于所述左侧卡钳(2)的长度;当所述左侧卡钳(2)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台(9)与所述第二凸台(10)等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卡钳(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缘(14),所述右侧气缸(5)的活塞杆端与所述凸缘(14)铰接,所述右侧气缸(5)的缸体的铰接端位于所述凸缘(14)下方。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气缸(5)的活塞杆端与所述右侧卡钳(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连杆结构;所述第二连杆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杆结构左右镜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的底座(1)、分别铰接于所述底座(1)上的左侧气缸(4)和右侧气缸(5)、以及后端分别与所述底座(1)铰接的左侧卡钳(2)和右侧卡钳(3);当所述左侧卡钳(2)和所述右侧卡钳(3)均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所述左侧卡钳(2)和所述右侧卡钳(3)之间的最小间隙小于待卡紧物料的外廓尺寸;所述左侧气缸(4)的活塞杆端与所述左侧卡钳(2)相连接,所述右侧气缸(5)的活塞杆端与所述右侧卡钳(3)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左侧卡钳(2)和所述右侧卡钳(3)均摆动至内侧极限位置时,所述左侧卡钳(2)的内侧面与所述右侧卡钳(3)的内侧面互相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气缸(4)的缸体头部与所述底座(1)相铰接,所述右侧气缸(5)的缸体头部与所述底座(1)相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卡钳(2)的顶部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台(9),所述右侧卡钳(3)的顶部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台(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气缸(4)的活塞杆端与所述左侧卡钳(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横杆(7)和垂直连接于所述横杆(7)外侧端部下方的纵杆(8);所述第一连杆(6)的外侧端通过第一铰接轴(11)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横杆(7)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亮姜海师李英彬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华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