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换电,具体涉及一种换电平台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1、换电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重要补能方式,以其时间短、体验好、对电池影响小等优势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换电通常在换电站内进行,换电过程中待换电车辆停放于换电平台上,换电机器人在待换电车辆的下方与电池仓之间往复移动,实现对亏电电池的拆卸以及对满电电池的安装。
2、由于待换电车辆与换电平台之间空间较为局促,换电机器人通常无法直接进入,因此市场上通常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在换电平台上设置举升机构将待换电车辆举起形成换电机器人进出的空间;另一种是将换电平台架高,并在换电平台下方形成换电机器人进出的空间;还有一种是在换电平台下方向下挖出换电机器人移动的通道,供换电机器人移动。相对于其它两种解决方案,设置举升机构的方案对于换电站选址、基建、运输等要求比较低,更适合推广和使用。但是这种方案不可避免地也存在部分缺陷:例如当举升机构将待换电车辆举升起来以后,待换电车辆下方的空间将存在安全性隐患。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待换电车辆被举升后车辆下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电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一抬升部和第二抬升部,所述第一抬升部被设置成能够抬升待换电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抬升部被设置成能够抬升待换电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中的另一个,所述换电平台还包括第一伸缩护罩,所述平台本体上形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护罩,可以在待换电车辆被抬升后,利用第一伸缩护罩的随动伸出将待换电车辆下方的空间遮挡,防止人员或宠物进入待换电车辆下方,提升换电过程的安全性。第一容纳槽的设置,使得第一伸缩护罩可以嵌设在平台本体上,避免由于第一伸缩护罩凸出平台本体而影响泊车。
3、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伸缩护罩包括多个第一遮蔽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之间彼此滑动嵌套连接,多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处于最内侧或最外侧的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一抬升部连接。
4、多个第一遮蔽件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少第一伸缩护罩对换电平台的空间占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之间彼此滑动嵌套连接,可以简化结构,保证滑动稳定性。
5、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遮蔽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由所述第一板体的横向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一内折弯,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位于内侧的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滑动嵌套在位于外侧的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内。
6、上述设置方式,有利于降低第一遮蔽件的制造成本。
7、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遮蔽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位于内侧的第一遮蔽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的一个向远离另一个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接并因此使得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共同滑动。
8、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在滑动过程中实现相邻第一遮蔽件之间的有效限位,提高滑动稳定性。
9、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位于外侧的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的下侧边向所述第一内折弯内部弯折的内翻边,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位于内侧的第一遮蔽件的顶侧设置的第一加强板伸出该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后的外边沿。
10、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伸缩护罩还包括第一顶部连接板,多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伸出后位于最上侧的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抬升部连接;并且/或者
11、所述第一伸缩护罩还包括第一底部连接板,多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伸出后位于最下侧的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底部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连接。
12、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伸缩护罩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护罩沿所述换电平台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13、通过设置多个第一伸缩护罩,有利于降低第一伸缩护罩的制造和装配难度。
14、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抬升部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被设置成能够对待换电车辆的两个前轮定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升降,所述第一伸缩护罩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连接。
15、将第一伸缩护罩与第一定位装置连接,可以最大程度地遮蔽车辆下方的空间,降低安全隐患。
16、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辊筒组,所述第一框体远离所述平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形成所述第一翻边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一伸缩护罩与所述第一连接筋连接。
17、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电平台还包括第二伸缩护罩,所述平台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伸缩护罩可纵向伸缩设置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并且所述第二伸缩护罩与所述第二抬升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护罩被设置成在待换电车辆被抬升时随着所述第二抬升部的抬升动作而伸出,并使得待换电车辆的下方空间被遮挡,在待换电车辆被下降时随着所述第二抬升部的下降动作而缩回。
18、通过设置第二伸缩护罩,可以在待换电车辆被抬升后,利用第二伸缩护罩的随动伸出从车辆尾部将待换电车辆下方的空间遮挡,防止人员或宠物从车辆尾部进入待换电车辆下方,提升换电过程的安全性。
19、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伸缩护罩包括多个第二遮蔽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之间彼此滑动嵌套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中处于最内侧或最外侧的第二遮蔽件与所述第二抬升部连接。
20、多个第二遮蔽件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少第二伸缩护罩对换电平台的空间占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之间彼此滑动嵌套连接,可以简化结构,保证滑动稳定性。
21、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遮蔽件包括第二板体以及由所述第二板体的横向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二内折弯,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中位于内侧的第二遮蔽件的第二内折弯滑动嵌套在位于外侧的第二遮蔽件的第二内折弯内。
22、上述设置方式,有利于降低第二遮蔽件的制造成本。
23、在上述换电平台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中,位于外侧的第二遮蔽件上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位于内侧的第二遮蔽件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一抬升部和第二抬升部,所述第一抬升部被设置成能够抬升待换电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抬升部被设置成能够抬升待换电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中的另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护罩包括多个第一遮蔽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之间彼此滑动嵌套连接,多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处于最内侧或最外侧的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一抬升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由所述第一板体的横向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一内折弯,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位于内侧的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滑动嵌套在位于外侧的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遮蔽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位于内侧的第一遮蔽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的一个向远离另一个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接并因此使得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共同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护罩还包括第一顶部连接板,多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伸出后位于最上侧的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抬升部连接;并且/或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护罩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护罩沿所述换电平台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升部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被设置成能够对待换电车辆的两个前轮定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升降,所述第一伸缩护罩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辊筒组,所述第一框体远离所述平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形成所述第一翻边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一伸缩护罩与所述第一连接筋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平台还包括第二伸缩护罩,所述平台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伸缩护罩可纵向伸缩设置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并且所述第二伸缩护罩与所述第二抬升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护罩被设置成在待换电车辆被抬升时随着所述第二抬升部的抬升动作而伸出,并使得待换电车辆的下方空间被遮挡,在待换电车辆被下降时随着所述第二抬升部的下降动作而缩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护罩包括多个第二遮蔽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之间彼此滑动嵌套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中处于最内侧或最外侧的第二遮蔽件与所述第二抬升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蔽件包括第二板体以及由所述第二板体的横向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二内折弯,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中位于内侧的第二遮蔽件的第二内折弯滑动嵌套在位于外侧的第二遮蔽件的第二内折弯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中,位于外侧的第二遮蔽件上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位于内侧的第二遮蔽件上设置有第四限位结构,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中的一个向远离另一个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限位结构能够与所述第四限位结构抵接并因此使得两个所述第二遮蔽件共同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为位于外侧的第二遮蔽件的第二内折弯的下侧边向所述第二内折弯内部弯折的内翻边,所述第四限位结构为位于内侧的第二遮蔽件的顶侧设置的第二加强板伸出该第二遮蔽件的第二内折弯后的外边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护罩还包括第二顶部连接板,多个所述第二遮蔽件中伸出后位于最上侧的第二遮蔽件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顶部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抬升部连接;并且/或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护罩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护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一抬升部和第二抬升部,所述第一抬升部被设置成能够抬升待换电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抬升部被设置成能够抬升待换电车辆的前部和后部中的另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护罩包括多个第一遮蔽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之间彼此滑动嵌套连接,多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处于最内侧或最外侧的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一抬升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由所述第一板体的横向两端向同一侧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一内折弯,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位于内侧的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滑动嵌套在位于外侧的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遮蔽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位于内侧的第一遮蔽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的一个向远离另一个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接并因此使得两个所述第一遮蔽件共同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位于外侧的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的下侧边向所述第一内折弯内部弯折的内翻边,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位于内侧的第一遮蔽件的顶侧设置的第一加强板伸出该第一遮蔽件的第一内折弯后的外边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护罩还包括第一顶部连接板,多个所述第一遮蔽件中伸出后位于最上侧的第一遮蔽件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抬升部连接;并且/或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护罩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护罩沿所述换电平台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升部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被设置成能够对待换电车辆的两个前轮定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升降,所述第一伸缩护罩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辊筒组,所述第一框体远离所述平台本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形成所述第一翻边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一伸缩护罩与所述第一连接筋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平台还包括第二伸缩护罩,所述平台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伸缩护罩可纵向伸缩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肖鸿,邹积勇,张玉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蔚来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