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具体涉及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以及其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汽车顶盖前横梁以及其与侧围总成连接的强度、刚度对汽车的雪压、碰撞压顶、nvh等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保证顶盖前横梁的强度、刚度等性能,一般会采用在顶盖前横梁上增加加强腔体或增加加强支架等方式。采用加强支架的方式,由于加强支架需要螺接到侧围及顶盖前横梁上,故会导致车身钣金件的数量增加;而采用增加加强腔体的方式会牺牲部分头部空间。
2、又如专利文献cn 217804929 u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顶盖横梁连接板、车身构件及车辆,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预搭扣,设置在所述顶盖横梁连接板的第一面上,可弹性卡接在顶盖横梁上开设的对应过孔内,以使所述顶盖横梁与所述顶盖横梁连接板卡接。该结构虽具有安装方便,不易松脱等优点,但仍此存在以下弊端:首先,此结构需新增一次折弯工序,导致工艺难度增加,模具成本及冲次费用增加。其次,顶盖横梁连接板增加翻边结构会导致折弯区域料片加长,从而材料利用率降低。最后,顶盖前横梁没有设置配重块,车辆行驶在部分工况会产生低频路噪,给乘员带来不好的体验。
3、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顶盖前横梁及与侧围总成连接结构及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以及其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车辆,能提高顶盖前横梁总成以及顶盖前横梁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的强度。
2、第一方面,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包括相固定连接在一起的
3、可选地,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为热成型板。热成型板具有较高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顶盖前横梁内板的结构强度。
4、可选地,所述顶盖前横梁外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贴合面 ,该第一贴合面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其包括第一台阶部的顶面,以及位于第一台阶部两侧的焊接面。采用横截面为“几”字型的第一贴合面,其结构强度较高。
5、可选地,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的两端部上还分别设有第二贴合面,该第二贴合面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其包括第二台阶部的顶面,以及位于第二台阶部两侧的焊接面。采用横截面为“几”字型的第二贴合面,其结构强度较高。
6、可选地,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上安装有配重块,且配重块位于顶盖前横梁外板和顶盖前横梁内板之间的腔体内。通过在顶盖前横梁内板上增加配重块来解决汽车低频路噪,提升了乘员舒适性。
7、可选地,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上与配重块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膨胀胶。通过在顶盖前横梁内板上喷涂膨胀胶,能够减少配重块与顶盖前横梁内板之间因为间隙过小或螺栓衰减导致的异响。
8、可选地,还包括顶棚内衬安装支架,所述顶棚内衬安装支架的一端分别与顶盖前横梁外板、顶盖前横梁内板相焊接。提高了顶棚内衬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
9、第二方面,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和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包括侧围总成、顶盖前横梁总成和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其中,所述侧围总成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a立柱上内板、侧围外板以及侧围外板上部加强件;
10、所述顶盖前横梁总成采用如本技术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
11、所述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的第一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上的第二台阶部相适配的第三台阶部,并与顶盖前横梁内板相固定连接;所述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的中部设有与顶盖前横梁外板上的第一台阶部相适配的第四台阶部,并与顶盖前横梁外板相固定连接;所述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的第二端部与a立柱上内板相固定连接。
12、可选地,所述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设置有预挂螺栓;
13、所述顶盖前横梁外板上在与预挂螺栓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工艺过孔。预挂螺栓的设置,能够解决侧围总成与顶盖前横梁预挂装配定位等问题。
14、第三方面,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采用如本技术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和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6、(1)本技术通过在顶盖前横梁外板和顶盖前横梁内板的中间区域设置凸起结构,通过凸起结构能够提高顶盖前横梁外板和的顶盖前横梁内板的整体强度。同时本技术在顶盖前横梁外板和顶盖前横梁内板的端部均设置有台阶部,在顶盖前横梁总成通过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与侧围总成连接后,顶盖前横梁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处能够形成两处台阶部,通过两处台阶部进行结构加强,减少了顶盖前横梁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部位的受力变形,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顶盖前横梁总成与侧围总成连接处的强度。
17、(2)本技术通过在顶盖前横梁内板上增加配重块来解决汽车低频路噪,提升了乘员舒适性。
18、(3)本技术通过在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上增加预挂螺栓,预挂螺栓的设置,首先能够有效解决顶盖前横梁总成与侧围总成的预挂装配问题,其次,采用预挂螺栓来代替现有的折弯翻边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零部件、模具成型难度,从源头上降低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包括相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顶盖前横梁外板(1)和顶盖前横梁内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外板(1)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13),所述顶盖前横梁外板(1)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台阶部(15);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3)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35),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3)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台阶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3)为热成型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外板(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贴合面(14),该第一贴合面(14)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其包括第一台阶部(15)的顶面,以及位于第一台阶部(15)两侧的焊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3)的两端部上还分别设有第二贴合面(32),该第二贴合面(32)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其包括第二台阶部(31)的顶面,以及位于第二台阶部(31)两侧的焊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3)上与配重块(4)相对应位置处设有膨胀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棚内衬安装支架(2),所述顶棚内衬安装支架(2)的一端分别与顶盖前横梁外板(1)、顶盖前横梁内板(3)相焊接。
8.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和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包括侧围总成、顶盖前横梁总成和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6),其中,所述侧围总成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6)、A立柱上内板(7)、侧围外板(8)以及侧围外板上部加强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总成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和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端顶盖前横梁支撑板(6)设置有预挂螺栓(6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和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包括相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顶盖前横梁外板(1)和顶盖前横梁内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外板(1)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13),所述顶盖前横梁外板(1)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台阶部(15);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3)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35),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3)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台阶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3)为热成型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外板(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贴合面(14),该第一贴合面(14)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其包括第一台阶部(15)的顶面,以及位于第一台阶部(15)两侧的焊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内板(3)的两端部上还分别设有第二贴合面(32),该第二贴合面(32)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其包括第二台阶部(31)的顶面,以及位于第二台阶部(31)两侧的焊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顺风,王爽,乔俊朋,杨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