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1、风井和电井都是地下室顶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提供了保障。然而,在战时,为了保证风井和电井这些通道不被敌人利用,防止敌人利用通道进入建筑物内部,同时也为了减小建筑物受到攻击时的损害,需要对其进行封堵来确保其隐蔽性及安全性。
2、传统封堵方法是通过定制模数统一的钢筋混凝土封堵条来进行封堵,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常规的矩形洞口。为了使建筑空间利用率达到最高,风井、电井需紧邻梁边、墙边设置,风井、电井洞口有时会出现非矩形的形状,一般为直角梯形。对于这种异形洞口,采用模数统一的钢筋混凝土封堵条会出现开模量大的问题,既提高了成本,又浪费工时,且施工不便;采用传统现浇封堵板件的方式,受到底部悬空地下室的影响,不便建立支护结构,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长方体形钢筋混凝土封堵条不便适配地下室顶板异形开口的问题,并且采用预制板和现浇结构结合的方案,避免从地下室内部重新建立支护结构的问题,以预制板作为底部承托模板提高施工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包括:
4、翻边,围绕地下室顶板开口布置并竖向延伸至地面,翻边内壁设有挑耳;
5、支座组件,底端埋设于挑耳内,顶端延伸至挑耳上方形成定位杆;
6、预
7、现浇层,布设于预制板顶面上方,预制板上连接的钢吊环延伸至现浇层上方;
8、回填土层,布设于现浇层上方。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下室顶板开口呈直角梯形,翻边为筒状结构,翻边内壁形成的通道连通地下室顶板开口。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挑耳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翻边内壁外形成凸起结构。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座组件包括角钢、定位杆和锚筋,角钢布置在挑耳的棱线位置,锚筋一端固定于角钢,另一端探入挑耳内并与挑耳固连;定位杆一端固定于角钢,另一端延伸至挑耳外。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钢上连接有多根间隔布置的锚筋,角钢上连接有多根间隔布置的定位杆。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板为直角梯形板件,预制板上开设有与定位杆一一对应配合的定位孔。
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板包括混凝土层、桁架筋和钢吊环,桁架筋一端埋设于混凝土层内,另一端延伸至混凝土层顶面上方,以建立和现浇层之间的连接;钢吊环一端埋设于混凝土层内,另一端延伸至混凝土层顶面上方。
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板与现浇层构成叠合板,叠合板与翻边内壁之间填充有聚苯乙烯泡沫。
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现浇层顶面边沿与现浇层顶面上方的翻边内壁贴附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沿翻边内壁周向分布,并避让钢吊环布置。
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吊环顶端延伸至回填土内。
18、本技术通过预制板和现浇层形成的现浇板共同形成叠合板,替代传统钢筋混凝土封堵条对地下室顶板开口进行封堵,降低了开模次数,简化现场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
19、本技术将聚苯乙烯泡沫设置于翻边内壁和叠合板之间,聚苯乙烯泡沫既作为现浇层形成现浇板时的模板,又能够将叠合板与翻边内壁隔离,便于战后盖板的拆除,方便风井、电井后续的正常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开口呈直角梯形,翻边为筒状结构,翻边内壁形成的通道连通地下室顶板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挑耳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翻边内壁外形成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组件包括角钢、定位杆和锚筋,角钢布置在挑耳的棱线位置,锚筋一端固定于角钢,另一端探入挑耳内并与挑耳固连;定位杆一端固定于角钢,另一端延伸至挑耳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上连接有多根间隔布置的锚筋,角钢上连接有多根间隔布置的定位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为直角梯形板件,预制板上开设有与定位杆一一对应配合的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包括混凝土层、桁架筋和钢吊环,桁架筋一端埋设于混凝土层内,另一端延伸至混凝土层顶面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与现浇层构成叠合板,叠合板与翻边内壁之间填充有聚苯乙烯泡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顶面边沿与现浇层顶面上方的翻边内壁贴附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沿翻边内壁周向分布,并避让钢吊环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吊环顶端延伸至回填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开口呈直角梯形,翻边为筒状结构,翻边内壁形成的通道连通地下室顶板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挑耳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翻边内壁外形成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组件包括角钢、定位杆和锚筋,角钢布置在挑耳的棱线位置,锚筋一端固定于角钢,另一端探入挑耳内并与挑耳固连;定位杆一端固定于角钢,另一端延伸至挑耳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上连接有多根间隔布置的锚筋,角钢上连接有多根间隔布置的定位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顶板封堵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清瑞,常柄,范瑜,何树岗,顾德府,李文辉,聂宏森,唐煌,蒋利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