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减振降噪结构件、电驱动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减振降噪结构件、电驱动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24099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40
本申请涉及一种减振降噪结构件、电驱动系统和车辆,其中,减振降噪结构件包括声学黑洞板层,声学黑洞板层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空腔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为弧面。声学黑洞板层还包括贯穿空腔的弧面与声学黑洞板层的表面的至少一个穿孔,且穿孔位于空腔的弧面与声学黑洞板层的表面的最小距离位置处,可以对低频到高频的振动噪声精准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减振降噪,具体涉及一种减振降噪结构件、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为降低电驱动系统噪声,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减振降噪,分别为在噪声源头上使用降低振动激励的方法,以及在噪声路径上采用各种声学包裹的方法。上述方式中,降低振动激励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牺牲电驱动系统的动力性能,采用声学包裹不仅需要增加成本更需要占用寸土寸金的空间布置。

2、通过“声学黑洞效应”,为减振降噪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声学黑洞概念可以类比天体物理学中的黑洞概念。天体物理学中黑洞是指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可以吞噬邻近宇宙区域的所有光线和任何物质。声学黑洞的概念可以与之类比,声学黑洞效应,即通过对电驱动系统覆盖件的几何参数进行幂律调整,使声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逐渐减小以至于趋近于零。理想情况下,声波在声学黑洞结构末端的传播速度会减小到零,因此不会发生波的反射,实现高效减振降噪。但是已有的声学黑洞结构件对声波频率的不能精准的吸收,对全频振动噪声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导致减振降噪的效果差。

3、cn117789686a公开了一种吸附式声学黑洞水声降噪平板结构及应用,包括多个吸附于单元均匀平板下表面的单元声学黑洞板,以及单元声学黑洞板的下表面连接的单元阻尼层,构成降噪平板结构;其中,单元声学黑洞板的上端面为相互垂直交叉分布的abh槽分割对接的凹弧面,单元均匀平板可将其内部的振动能量集中到单元声学黑洞板上,并利用单元阻尼层实现对低频振动噪声的吸收与耗散,从而实现声学黑洞效应的水声降噪,但该吸附式声学黑洞水声降噪平板结构不能对全频振动噪声进行吸收与耗散。

4、cn117847123a公开了一种含有声学黑洞的约束阻尼结构,包括声学黑洞层和阻尼约束层;阻尼约束层包括交替设置的微纳阻尼层和碳纤约束层,微纳阻尼层和碳纤约束层交叠6-8层,其中,声学黑洞层对低频振动噪声的吸收与耗散,然后使用阻尼约束层来进一步增强对低频振动噪声的吸收与耗散,但该含有声学黑洞的约束阻尼结构不能对全频振动噪声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已有的声学黑洞结构件对声波频率的不能精准的吸收,导致对全频振动噪声的控制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申请涉及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减振降噪结构件。减振降噪结构件包括:声学黑洞板层。声学黑洞板层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空腔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为弧面。声学黑洞板层还包括贯穿空腔的弧面与声学黑洞板层的表面的至少一个穿孔,且穿孔位于空腔的弧面与声学黑洞板层的表面的最小距离位置处。

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使得振动噪声进入声学黑洞板层内部设置的空腔时,会在空腔内部进行聚集,并且振动噪声会受到弧面的多次反射和散射,从而增加振动噪声与空腔的相互作用,进而耗散声波能量,使得振动噪声的能量随着弧面聚集并衰减并耗散,能使中低频声波逐渐耗散,甚至降为零,不再继续传播;同时,穿孔具有吸声能力,中高频噪声通过穿孔进入空腔后,会在空腔内部进行聚集并多次衰减并耗散,能够降低中高频振动噪声传播。而且,由于声学黑洞板层中的空腔结构,使得振动激励到达减振降噪结构件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可以减小振动激励;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声学黑洞板层,可以对低频到高频的多个频段的振动噪声精准吸收,具有较好的减振降噪的效果。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声学黑洞板层包括第一凹槽板和第二凹槽板。

6、第一凹槽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凹槽。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第一表面。

7、第二凹槽板包括: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相对设置。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第三表面。

8、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相对设置且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分别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空腔。

9、其中,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弧面,第二凹槽具有第二弧面,第一凹槽的中间区域设有至少一个穿孔,第一凹槽的中间区域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声学黑洞板层不仅可以对低频到高频的多个频段的振动噪声精准吸收,具有较好的减振降噪的效果,还可以使声学黑洞板层更加方便加工,降低加工难度。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指定方向,第一弧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幂指数规律缩减,第一指定方向为从第一弧面的边缘指向中心的方向,且第一指定方向与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沿第二指定方向,第二弧面与第四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幂指数规律缩减,第二指定方向为从第二弧面的边缘指向中心的方向,且第二指定方向与第二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

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可以更有效地聚集和吸收振动噪声能量,进一步提高声学黑洞板层的减振降噪效果。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板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第二凹槽板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在第一方向上相同位置处对应相等;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表面。

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可以使得振动噪声在空腔内两个弧面的散射和能量损失一致,从而可以提高空腔吸声效果,进而提高空腔的减振降噪效果。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板的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一凹槽间隔设置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凹槽板的第三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第二凹槽间隔设置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与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

1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减振降噪结构件的多个空腔能够提供更大的吸声面积和更复杂的声波传播路径,使得振动噪声能够更加有效的被吸收和耗散,可以进一步提高声学黑洞板层的减振降噪效果。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的中间区域设有多个穿孔,多个穿孔沿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减振降噪结构件的多个穿孔可以吸收较多的中高频振动噪声,进一步提高声学黑洞板层的减振降噪效果;而且还可以形成一个宽频带的吸声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声学黑洞板层的减振降噪效果。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mm。

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可以使声学黑洞板层在低频到高频的多个频段上都具有较好的减振降噪效果。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板的第四表面设有阻尼材料,阻尼材料对应设置于第二凹槽的中间区域,第二凹槽的中间区域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2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减振降噪结构件的阻尼材料可有效吸收未被耗散尽的振动噪声,可以进一步提高声学黑洞板层的减振降噪效果。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声学黑洞板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黑洞板层(10)包括:第一凹槽板(100)和第二凹槽板(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指定方向(X1),所述第一弧面(131)与所述第二表面(120)之间的距离以幂指数规律缩减,所述第一指定方向(X1)为从所述第一弧面(131)的边缘指向中心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指定方向(X1)与所述第一凹槽(130)的延伸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板(100)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凹槽板(200)沿所述第一方向(Y)的尺寸,在第一方向(Y)上相同位置处对应相等;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120)。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板(100)的第一表面(110)具有多个第一凹槽(130),所述多个第一凹槽(130)间隔设置沿第二方向(X)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0)的中间区域设有多个穿孔(140),所述多个穿孔(140)沿所述第一凹槽(13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140)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板(200)的第四表面(220)设有阻尼材料,所述阻尼材料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30)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凹槽(230)的中间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230)的延伸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30)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0)的边界的第一凹槽(130)的开口边界,与所述第一表面(110)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30)的材料包括:吸音棉。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黑洞板层(10)的材料包括:Al-Si-Cu合金材料。

14.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减振降噪对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降噪结构件包括声学黑洞板层(10);所述第一凹槽板(100)相对于所述第二凹槽板(200)更靠近减振降噪对象。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驱动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声学黑洞板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黑洞板层(10)包括:第一凹槽板(100)和第二凹槽板(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指定方向(x1),所述第一弧面(131)与所述第二表面(120)之间的距离以幂指数规律缩减,所述第一指定方向(x1)为从所述第一弧面(131)的边缘指向中心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指定方向(x1)与所述第一凹槽(130)的延伸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板(100)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凹槽板(200)沿所述第一方向(y)的尺寸,在第一方向(y)上相同位置处对应相等;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120)。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板(100)的第一表面(110)具有多个第一凹槽(130),所述多个第一凹槽(130)间隔设置沿第二方向(x)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0)的中间区域设有多个穿孔(140),所述多个穿孔(140)沿所述第一凹槽(13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降噪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140)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四梅赵晨余富勇郑伟杨家友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