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治疗成为一门促进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利,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恢复日常生产、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带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2、由于疾病或外伤等病因导致上肢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往往可借助装置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力量,但现有的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不灵活,运动模式单一,操作枯燥,无法提高用户在使用设备时的兴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灵活,运动模式单一,操作枯燥,无法提高用户在使用设备时的兴趣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套柱,所述第一套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与第一套柱呈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内底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支撑板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接收器。
3、为了使得该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达到便于手握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
4、为了使得该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达到便于显示观看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顶板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接耳,所述第三连接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触摸操作显示屏。
5、为了使得该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达到便于调节顶板高度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套柱内顶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支柱。
6、为了使得该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达到便于支撑第一支柱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柱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支撑杆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
7、为了使得该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达到便于支撑装置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8、为了使得该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达到便于调节第一支柱角度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靠近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底座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行程限位器。
9、为了使得该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达到便于调节座椅位置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
10、为了使得该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达到便于调节座椅高度的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柱,所述第二套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和第二套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栓,所述第二支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
11、该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的训练方法,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2、s1: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站立训练或者坐着训练,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的外表面,可以调节座椅与第一套柱的间距,当座椅靠近第一套柱时,患者可以坐着完成康复训练,当座椅远离第一套柱时,二者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间,患者可以站立训练,改变第二支柱在第二套柱内部的位置,对座椅的高度调节;
13、s2:根据患者选择的训练方式或者身高调节装置的高度和角度,第一电机驱动丝杆转动,可以改变第一支柱在第一套柱内部的位置,调节顶板的高度,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主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带动第一支柱以支撑杆为圆心旋转一定的角度,将第一支柱的角度进行调节,行程限位器在第二电机停止运行时对从动齿轮进行限位固定;
14、s3: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收缩时,支撑板与顶板保持垂直状态,在使用摇杆时,患者的上肢可以前后圆周旋转训练,当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延伸时,支撑板与顶板保持水平状态,患者在使用摇杆时,上肢可以进行左右圆周旋转训练,或者通过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不断伸缩,带动支撑板进行角度调节,患者可以进行摆臂训练,摇杆转动时,支架带动红外线发射器旋转,红外线接收器接收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以此感应并计算摇杆旋转的圈数,并在触摸操作显示屏上进行显示,以便患者了解训练进程。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通过支撑板、电动伸缩杆和摇杆的设置,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收缩时,支撑板与顶板保持垂直状态,使患者的上肢可以进行前后圆周旋转训练,当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延伸时,支撑板与顶板保持水平状态,使患者在使用摇杆时上肢可以进行左右圆周旋转训练,或者通过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不断伸缩,带动支撑板进行角度调节,使得患者手握摇杆时可以进行摆臂训练,可以实现上肢的康复训练运动,提供不同难度的协调性训练,有多种功能,可以实现多种训练,丰富了装置的使用方式,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17、2、该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通过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和触摸操作屏的设置,摇杆转动时,支架带动红外线发射器旋转,红外线接收器接收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以此感应并计算摇杆旋转的圈数,触摸操作显示屏通过第三连接耳与支撑臂相互铰接,使得触摸操作显示屏的倾斜角度可调节,触摸操作显示屏将训练的数据进行显示,以便患者了解训练进程,同时可以在训练时播放娱乐信息,有助于患者的身心愉悦,使得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进行。
18、3、该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通过丝杆、支撑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行程限位器的设置,第一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使第一支柱在第一套柱的内部滑动,调节顶板的高度,能很好的适应不同患者身高变化,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使主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带动第一支柱以支撑杆为圆心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将第一支柱的角度进行调节,使训练机构的角度得到调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行程限位器在第二电机停止运行时对从动齿轮进行限位固定,使得结构更加牢固稳定。
19、4、该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通过滑轨、第二套柱、第二支柱和座椅的设置,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的外表面,可以调节座椅与第一套柱的间距,适用于不同臂长的患者使用,改变第二支柱在第二套柱内部的位置,可以对座椅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座椅方便患者停止训练时休息或者坐着完成康复训练,使训练更具有灵活性,调节完成后拧紧调节栓,即可对第二支柱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使用时下滑,确保患者的使用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套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5),所述第一连接耳(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耳(7),所述第二连接耳(7)与第一套柱(1)呈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内底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摇杆(8),所述摇杆(8)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9),所述支架(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器(10),所述支撑板(4)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接收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8)外表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握把(12),所述握把(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臂(14),所述支撑臂(14)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接耳(15),所述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柱(1)内顶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7),所述第一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8),所述丝杆(1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支柱(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19)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所述支撑杆(20)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1),所述支撑杆(20)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3),所述底板(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的上表面靠近底座(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5),所述第二电机(2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6),所述转动杆(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7),所述底座(21)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行程限位器(2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29),所述滑轨(29)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柱(31),所述第二套柱(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柱(32),所述第二支柱(32)和第二套柱(3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栓(33),所述第二支柱(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34)。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套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5),所述第一连接耳(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耳(7),所述第二连接耳(7)与第一套柱(1)呈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内底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摇杆(8),所述摇杆(8)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9),所述支架(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发射器(10),所述支撑板(4)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接收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8)外表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握把(12),所述握把(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臂(14),所述支撑臂(14)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接耳(15),所述第三连接耳(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触摸操作显示屏(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柱(1)内顶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7),所述第一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8),所述丝杆(1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支柱(1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凯,位新,朱海静,骆健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穗海新峰医疗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