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集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3915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9
本技术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集成模块。冷媒集成模块包括流道本体、安装座和接头;流道本体包括相对正对的流道上板和流道下板;流道上板和流道下板均包括多个薄壁状的流道单元,每个流道单元均具有开口槽;流道上板和流道下板的流道单元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流道上板的流道单元与流道下板上对应的流道单元相互连接形成管状的流道管,且正对布置的流道单元的开口槽围合形成密闭的流道;多个流道管依次连通形成整体,且流道保持贯通以形成供制冷剂介质循环流动;流道管的端部能够设置连接口,连接口能够与安装座或接头连接。如此改善现有技术成本高、重量大、合格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管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集成模块


技术介绍

1、传统热管理技术通常采用分布式独立构造,空间利用率不高,会造成部分能源及空间浪费。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人们开始研究整车热管理技术,将各热管理子系统耦合起来,可以更高效的利用车载能源和车载空间,降低整车能耗。目前热管理集成模块主要分为制冷剂侧集成模块,水侧集成模块以及两者的耦合。

2、而制冷剂侧热管理集成模块主要由冷媒流道板、干燥罐(或气液分离器)、传感器、电池冷却器、水冷冷凝器以及各种阀类等零部件组成,其中干燥罐(或气液分离器)、传感器、电池冷却器、水冷冷凝器以及各种阀类等功能件装配在冷媒流道板上。现有技术中的冷媒流道板外部设有接头,用于各种阀类(插入式)以及传感器等功能件装配,内部设有流道以供制冷剂介质流动。目前制冷剂侧集成模块使用的冷媒流道板通过一体压铸的方式进行制作,其余零部件通过螺栓等进行连接。然而现有技术的集成模块具有以下缺点:

3、1、成本高:压铸材料具有局限性,需选择专用的压铸铝材(si,mg元素含量需控制在较低水平);模具费用高;功能件装配位置为了保证气密性,压铸后还需机加。

4、2、重量重:冷媒流道板通过一体压铸,为了保证气密性,内部流道壁厚设计较厚,重量较重。

5、3、合格率低:现有压铸材料流动性低,容易产生气孔,合格率低。

6、4、热量损失:压铸成本较高,为了进一步缩减成本,高压流道与低压流道设计较为紧凑且密集,导致不可避免的热交换,从而导致热量损失。


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冷媒集成模块,其能够采用分体式装配的结构以组合形成流道板,从而改善现有技术成本高、重量大、合格率低的问题。

2、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媒集成模块,包括:

4、流道本体、安装座和接头;

5、所述流道本体包括相对正对的流道上板和流道下板;所述流道上板和所述流道下板均包括多个薄壁状的流道单元,每个所述流道单元均具有开口槽;所述流道上板和所述流道下板的流道单元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6、每个所述流道上板的流道单元与所述流道下板上对应的流道单元相互连接形成管状的流道管,且正对布置的流道单元的开口槽围合形成密闭的流道;多个所述流道管依次连通形成整体,且所述流道保持贯通以形成供制冷剂介质循环流动;

7、所述流道管的端部能够设置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能够与安装座或所述接头连接。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单元为半圆管道,以使所述流道的横截面为圆形。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流道单元之间具有间隙空间。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单元的开口槽周缘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均布于所述开口槽的周缘以形成环状;

11、且所述流道上板的延伸板和所述流道下板正对位置的延伸板能够相互贴合。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上板的延伸板和所述流道下板正对位置的延伸板保持相互平行。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开口槽的宽度。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上板和所述流道下板均采用板材冲压,且所述流道上板和所述流道下板能够通过进炉焊接形成密封的流道。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接头被配置与所述流道本体通过铆接工艺或夹持实现固定后,再通过焊接实现紧固连接。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翅片结构;所述翅片结构可选择地设置于任一所述流道单元的外壁上,以增加所述流道本体的散热面积。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翅片结构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附着于所述流道单元上。

18、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19、这样的冷媒集成模块包括流道本体、安装座和接头。其中流道本体包括相对正对的流道上板和流道下板。而流道上板和流道下板均包括多个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布置的薄壁状的流道单元,每个流道单元均具有开口槽。进一步的,流道上板和流道下板相互连接时,对应的流道单元连接为密闭的流道管,而对应的开口槽则围合形成密封的流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整块板件中通过铸造形成延伸的流道的方式,本方案的流道仅在薄壁的流道管中,且流道管为分体式结构连接组合而成;相邻的流道管之间不存在现有结构中的铸造件连接,从而使得热量能够在流道管之间的间隙散发,避免了热量集中。即这样的冷媒集成模块为分体制造后在加工为流动管,从而改善铸造带来的成本高、重量大、合格率和热量损伤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超力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