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3826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柜,属于中压电气技术领域,充气柜包括气箱和第一导流散热管,气孔组包括沿气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通气孔;第一导流散热管与气孔组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导流散热管设于气箱内或气箱外,且第一导流散热管的两端与对应的气孔组的两个通气孔一一对应连通设置。本技术提供的充气柜,当第一导流散热管设于气箱内时,气箱外的空气经第一导流散热管流过可以带走气箱内的热量;当第一导流散热管设于气箱外时,经第一导流散热管可以实现气箱内上方的气体与下方的气体形成快速的热量对流与交换,改善充气柜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压电气,尤其涉及一种充气柜


技术介绍

1、充气柜作为新一代开关设备,为了改善充气柜的散热,一般会采用增大气箱上的散热器的方式,即通过增加气箱有效容积和散热面积促进气箱内外热量交换。但大外形的散热器成本高、安装位置受限,推广价值不高,且充气柜在运行时还可能会出现热量过于集中且散热条件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柜,可以改善充气柜的散热,有效防止充气柜内热量集中。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充气柜,包括:

4、气箱,所述气箱上设有至少一个气孔组,所述气孔组包括沿所述气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通气孔;

5、第一导流散热管,与所述气孔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设于所述气箱内或所述气箱外,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气孔组的两个所述通气孔一一对应连通设置。

6、可选地,所述气箱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气孔组包括第一气孔组,所述第一气孔组包括设于所述顶板上的第一通气孔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设于所述气箱内。

7、可选地,所述气箱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侧板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沿所述气箱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底板之间;以及,

8、所述气孔组包括第二气孔组,所述第二气孔组包括设于所述侧板上的第三通气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板部上的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通气孔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设于所述气箱外;和/或

9、所述气孔组包括第三气孔组,所述第三气孔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板部上的第五通气孔以及设于所述侧板上的第六通气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通气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通气孔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设于所述气箱内。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包括:

11、第一管主体;

12、第一波纹管体,所述第一管主体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波纹管体;

13、第一密封接头,与所述第一波纹管体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接头与所述气箱连接,且所述第一密封接头与对应的所述通气孔连通设置。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接头与所述气箱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

15、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主体设置为直管状或l型管状。

16、可选地,包括多个所述气箱,所述气箱上设有互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气箱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散热管,所述第二导流散热管与对应的两个所述气箱的所述互通孔一一对应连通设置。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包括:

18、第二管主体;

19、第二波纹管体,所述第二管主体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波纹管体;

20、第二密封接头,与所述第二波纹管体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接头与所述气箱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接头与对应的所述通气孔连通设置。

21、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主体设置为u型管状。

22、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接头与所述气箱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23、有益效果:

24、本技术提供的充气柜,当第一导流散热管设于气箱内时,第一导流散热管的两端与对应的气孔组的两个通气孔一一对应连通,气箱外的空气经第一导流散热管流过可以带走气箱内的热量,可以改善充气柜的散热,有效防止充气柜内热量集中。当第一导流散热管设于气箱外时,因同一气孔组的两个通气孔存在高度差,且气箱内上方的气体热量大于下方的气体热量,经第一导流散热管可以实现气箱内上方的气体与下方的气体形成快速的热量对流与交换,且第一导流散热管内的气体也可以与气箱外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防止充气柜内热量集中的同时,改善充气柜的散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箱(100)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110)和底板(120),所述气孔组包括第一气孔组,所述第一气孔组包括设于所述顶板(110)上的第一通气孔以及设于所述底板(120)上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2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20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200)设于所述气箱(10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箱(100)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110)和底板(120),所述顶板(1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111)、侧板(112)和第二板部(113),所述第二板部(113)沿所述气箱(100)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板部(111)和所述底板(120)之间;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2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接头(213)与所述气箱(10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主体(211)设置为直管状或L型管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气箱(100),所述气箱(100)上设有互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气箱(100)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散热管(300),所述第二导流散热管(300)与对应的两个所述气箱(100)的所述互通孔一一对应连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20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主体(311)设置为U型管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接头(313)与所述气箱(10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箱(100)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110)和底板(120),所述气孔组包括第一气孔组,所述第一气孔组包括设于所述顶板(110)上的第一通气孔以及设于所述底板(120)上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2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20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散热管(200)设于所述气箱(10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箱(100)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110)和底板(120),所述顶板(1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111)、侧板(112)和第二板部(113),所述第二板部(113)沿所述气箱(100)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板部(111)和所述底板(120)之间;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柜,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先杨悖思王昱龙远炎李俊豪孙哲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