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菌类培育,具体为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
技术介绍
1、金耳菌种培育过程是先将金耳菌种培育原料进行预先混合,最后将金耳菌种进行培养的,一般的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配方为木屑78%,麦麸18%,玉米粉2%,石膏粉1%,蔗糖1%以及60%的含水,通常采用预混装置对其原料进行混料处理.
2、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8189051u,公开了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包括双斗混料箱,所述双斗混料箱的上部端口位置处对称连接有封闭端盖,且双斗混料箱的下方位于边角位置处对称设置有支撑脚架,所述双斗混料箱的内侧设置有双重混料组件,且双斗混料箱的下方位于前后两侧中部位置处对称开设有卸料管口。
3、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通过双重混料组件中两组拌料杆的搅拌拌料以及两组螺旋输送绞龙的螺旋搅拌,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金耳菌种培育的各组原料直接倒入堆积在混料箱内,导致各组原料不能快速有效均匀的混合。
4、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包括预混壳体,所述预混壳体内部的下方开设有预混腔,还包括储料腔,所述储料腔的数量为多组,所述储料腔呈环形均匀开设在预混壳体内部的上方,且所述储料腔的底端与预混腔的顶端连通
3、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预混壳体的顶端焊接有安装架,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置于安装架的内侧,所述安装架上表面的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安装架并与第一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4、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尺寸相配合。
5、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预混壳体外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多组进料槽,所述进料槽与储料腔一一对应,且所述进料槽与储料腔内部的上端连通。
6、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螺旋输送叶片与储料腔的尺寸相配合,所述拌料杆与预混腔的尺寸相配合。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储料腔、预混腔、驱动电机、第一转动杆和拌料杆的结合,能够把金耳菌种培育原料导入至预混腔内进行混合搅拌,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转动杆和螺旋输送叶片的结合,在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转动杆驱动拌料杆的同时,第一齿轮能够带动多组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杆底端的螺旋输送叶片在储料腔内转动,进一步能够把各组储料腔内的金耳菌种培育原料均匀的导入至预混腔内进行混合,从而解决现有的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各组原料直接倒入并堆放在预混腔内,导致各组原料不能快速有效均匀混合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包括预混壳体(1),所述预混壳体(1)内部的下方开设有预混腔(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料腔(12),所述储料腔(12)的数量为多组,所述储料腔(12)呈环形均匀开设在预混壳体(1)内部的上方,且所述储料腔(12)的底端与预混腔(11)的顶端连通,所述储料腔(12)顶端内壁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所述第二转动杆(13)下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片(14),所述第二转动杆(1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5),所述预混腔(11)顶端内壁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一转动杆(16)下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拌料杆(17),所述第一转动杆(16)的上端贯穿第一齿轮(18)的中部并与第一齿轮(1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壳体(1)的顶端焊接有安装架(2),所述第一齿轮(18)和第二齿轮(15)置于安装架(2)的内侧,所述安装架(2)上表面的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贯穿安装架(2)并与第一转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15)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15)的尺寸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壳体(1)外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多组进料槽(22),所述进料槽(22)与储料腔(12)一一对应,且所述进料槽(22)与储料腔(12)内部的上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叶片(14)与储料腔(12)的尺寸相配合,所述拌料杆(17)与预混腔(11)的尺寸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包括预混壳体(1),所述预混壳体(1)内部的下方开设有预混腔(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料腔(12),所述储料腔(12)的数量为多组,所述储料腔(12)呈环形均匀开设在预混壳体(1)内部的上方,且所述储料腔(12)的底端与预混腔(11)的顶端连通,所述储料腔(12)顶端内壁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所述第二转动杆(13)下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片(14),所述第二转动杆(1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5),所述预混腔(11)顶端内壁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一转动杆(16)下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拌料杆(17),所述第一转动杆(16)的上端贯穿第一齿轮(18)的中部并与第一齿轮(1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耳菌种培育原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壳体(1)的顶端焊接有安装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伟,钟正全,王诚波,钟正勇,邓代雄,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青山仙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