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37480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8
本技术涉及管道防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包括防渗框,所述防渗框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管道接口,所述防渗框的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防渗框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安装槽左右两侧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其内壁并延伸至管道接口前后两侧的限位组件,左侧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防渗框顶部且与限位组件固定连接的控制组件,右侧所述限位组件贯穿至左侧的安装腔的内部并与控制组件固定连接。该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有效方便了维护人员对管道防渗的管道进行拆装维护,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防渗,具体为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通常,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2、管道连接结构在使用时需要进行清理维护,才能方便使用者继续使用,现有的管道防渗在对管道进行维护时拆装较为不便,使得维护效率不高,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故而提出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具备了便于维护人员对管道连接结构的管道进行拆装的优点,解决了管道防渗在使用时需要进行清理维护,才能方便使用者继续使用,现有的管道防渗在对管道进行维护时拆装较为不便,使得维护效率不高,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便于维护人员对管道防渗的管道进行拆装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包括防渗框,所述防渗框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管道接口,所述防渗框的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防渗框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安装槽左右两侧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其内壁并延伸至管道接口前后两侧的限位组件,左侧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防渗框顶部且与限位组件固定连接的控制组件,右侧所述限位组件贯穿至左侧的安装腔的内部并与控制组件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导向柱,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导向柱,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套在导向柱外侧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远离管道接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安装腔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单侧两个导向柱相背侧的支撑弹簧,所述移动板靠管道接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贯穿安装腔内壁并延伸至管道接口前后两侧的限位块,单侧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移动板靠管道接口一侧的上下两侧,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单侧两个导向柱之间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一套筒,所述移动板远离管道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绕过第一套筒且延伸至移动板上方的拉绳。

6、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辅助杆,左侧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移动板上方的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二套筒,左侧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位于第二套筒右侧且一端延伸至防渗框顶部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推动块,左侧所述拉绳绕过第二套筒与控制板固定连接,右侧所述拉绳的顶部贯穿至左侧的安装腔并绕过第二套筒且与控制板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与导向柱相适配的圆孔,圆孔的孔内侧壁为光滑设计。

8、优选的,所述安装腔靠管道接口一侧的内壁上连通有开设在管道接口上且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限位块靠管道接口的一侧开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凹槽。

9、优选的,所述防渗框的内部开设有与右侧的拉绳相适配且与左右两侧的安装腔连通的穿孔,左侧所述安装腔的内顶壁连通有开设在防渗框上且与控制板移动轨迹相适配的长方孔。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推动块带动控制板向右移动,控制板带动两个拉绳移动,使拉绳带动左右两侧的移动板向相背侧移动,使左右两侧的移动板挤压支撑弹簧并带动限位块脱离与管道的卡合限位,从而使得维护人员可从防渗框的后侧将管道快速拆除,从而有效方便了维护人员对管道防渗的管道进行拆装维护,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包括防渗框(1),所述防渗框(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的内部设置有管道接口(3),所述防渗框(1)的外侧设置有支架(4),所述防渗框(1)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安装槽(2)左右两侧安装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5)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其内壁并延伸至管道接口(3)前后两侧的限位组件(6),左侧所述安装腔(5)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防渗框(1)顶部且与限位组件(6)固定连接的控制组件(7),右侧所述限位组件(6)贯穿至左侧的安装腔(5)的内部并与控制组件(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导向柱(61),所述安装腔(5)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导向柱(61),所述安装腔(5)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套在导向柱(61)外侧的移动板(62),所述移动板(62)远离管道接口(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安装腔(5)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单侧两个导向柱(61)相背侧的支撑弹簧(63),所述移动板(62)靠管道接口(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贯穿安装腔(5)内壁并延伸至管道接口(3)前后两侧的限位块(64),单侧所述限位块(64)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移动板(62)靠管道接口(3)一侧的上下两侧,所述安装腔(5)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单侧两个导向柱(61)之间的固定杆(65),所述固定杆(65)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一套筒(66),所述移动板(62)远离管道接口(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绕过第一套筒(66)且延伸至移动板(62)上方的拉绳(6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7)包括辅助杆(71),左侧所述安装腔(5)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移动板(62)上方的辅助杆(71),所述辅助杆(7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二套筒(72),左侧所述安装腔(5)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位于第二套筒(72)右侧且一端延伸至防渗框(1)顶部的控制板(73),所述控制板(7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推动块(74),左侧所述拉绳(67)绕过第二套筒(72)与控制板(73)固定连接,右侧所述拉绳(67)的顶部贯穿至左侧的安装腔(5)并绕过第二套筒(72)且与控制板(7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62)的内部开设有与导向柱(61)相适配的圆孔,圆孔的孔内侧壁为光滑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5)靠管道接口(3)一侧的内壁上连通有开设在管道接口(3)上且与限位块(64)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限位块(64)靠管道接口(3)的一侧开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框(1)的内部开设有与右侧的拉绳(67)相适配且与左右两侧的安装腔(5)连通的穿孔,左侧所述安装腔(5)的内顶壁连通有开设在防渗框(1)上且与控制板(73)移动轨迹相适配的长方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包括防渗框(1),所述防渗框(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的内部设置有管道接口(3),所述防渗框(1)的外侧设置有支架(4),所述防渗框(1)的内部设置有位于安装槽(2)左右两侧安装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5)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其内壁并延伸至管道接口(3)前后两侧的限位组件(6),左侧所述安装腔(5)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防渗框(1)顶部且与限位组件(6)固定连接的控制组件(7),右侧所述限位组件(6)贯穿至左侧的安装腔(5)的内部并与控制组件(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管道防渗漏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导向柱(61),所述安装腔(5)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导向柱(61),所述安装腔(5)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活动安装有套在导向柱(61)外侧的移动板(62),所述移动板(62)远离管道接口(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安装腔(5)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单侧两个导向柱(61)相背侧的支撑弹簧(63),所述移动板(62)靠管道接口(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贯穿安装腔(5)内壁并延伸至管道接口(3)前后两侧的限位块(64),单侧所述限位块(64)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移动板(62)靠管道接口(3)一侧的上下两侧,所述安装腔(5)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单侧两个导向柱(61)之间的固定杆(65),所述固定杆(65)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一套筒(66),所述移动板(62)远离管道接口(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绕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涛揭畅邢国淦
申请(专利权)人:蚁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