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3728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涉及减水剂制备领域,包括如下步骤,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缓凝剂中多糖类、聚合氨基酸和有机酸类的配比和超缓凝减水剂制备。该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通过采用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与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作为母液进行复配,采用低成本的原材料进行制作,可以有效降低该减水剂的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该减水剂生产的简易化,便于该减水剂进行广泛推广使用,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便于在混凝土进行初凝之时对咬合桩切割,从而便于对下个咬合桩浇筑时间的把握,从而缩短咬合桩的施工时间,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该减水剂使用时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水剂制备,具体为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在混凝土进行水下咬合桩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对其进行切割、浇筑,形成连续桩墙,因此需要减缓混凝土凝固的时间,而在减缓混凝土凝固,并且超长凝结时间下混凝土会出现泌水的情况,容易导致混凝土板结难以切割;

2、为了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泌水的情况,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会向混凝土的内部加入减水剂,减水剂在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可以使得水泥颗粒进行分散,减少相同单位混凝土的用水量,并且减水剂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还会伴随悬浮剂、稳泡剂等进行使用,从而提高该减水剂的使用效果;

3、但是现有的减水剂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要想将用量较大的混凝剂均匀复配到减水剂中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较长时间的搅拌,严重影响了减水剂的复配生产效率,且如果复配了较多缓凝剂的聚羧酸减水剂静置的时间稍长,还会出现上下层减水剂中含有的缓凝剂组分含量不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造成一些凝结时间偏短或超长的问题,使用起来较为不方便;

4、专利申请公告号为cn103848944b的公开了一种超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将具有缓凝效果的膦酸酯结构引入到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将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超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直接用于凝结时间要求较长的混凝土中,即可省去复配缓凝剂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产品更加均匀、稳定,避免混凝土出现凝结时间异常,用的各种原料的价格低廉,反应活性好,反应彻底,不形成影响减水剂性能的沉淀,超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中不使用有机溶剂,无毒,不污染环境;

5、专利申请公告号为cn104059199b的公开了一种聚羧酸超缓凝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利用高分子结构设计原理,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合成一种兼具减水与缓凝功能的超缓凝减水剂。该超缓凝剂为一种由几种功能性单体共聚而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官能团,能够与水泥浆体中的钙离子络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覆盖在水泥水化产物的表面,阻止水泥水化,超缓凝剂结构中的羟基也能够通过氢键直接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阻止水泥颗粒与水的直接接触,阻止水化的进行。随着水化过程的进行,这种吸附层将逐渐消耗,水化将正常继续进行,因此不影响水泥后期水化。所得的超缓凝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适应性较好,亦可与之复配使用;

6、在上述公开专利中,该专利中的减水剂解决了上述提出的问题,但是该减水剂使用过程中在还存在以下问题,上述减水剂在使用的过程中难以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咬合桩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需要对其进行切割,而切割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难以控制,同时容易出现混凝土初凝过早或过晚的情况,耽误施工所需要的时间,容易对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容易导致该减水剂的使用效果难以控制。

7、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制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难以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咬合桩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需要对其进行切割,而切割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难以控制,同时容易出现混凝土初凝过早或过晚的情况,耽误施工所需要的时间,容易对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容易导致该减水剂的使用效果难以控制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3、(1)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

4、将聚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倒入反应容器中并进行酯化反应,且聚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比例为1:2.1,恒温反应时间为5-6小时,同时需要保证反应温度为115-120摄氏度,气体压强为1.5帕斯卡;

5、(2)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

6、将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倒入反应容器内并溶于水,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与反应容器内水的比例为1:5,恒温反应时间为4-5小时,同时需要保证反应温度为60-80摄氏度;

7、(3)缓凝剂中多糖类、聚合氨基酸和有机酸类的配比

8、将多糖类、聚合氨基酸和有机酸类按照5:4:1的配比进行混合,将多糖类、聚合氨基酸和有机酸类按照设计倒入容器内,进行加热反应,加热温度为45-50摄氏度,且反应时间为2小时左右。

9、(4)超缓凝减水剂制备

10、将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与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进行1:1的比例倒入容器内进行混合搅拌,且在混合8分钟之后倒入多糖类、聚合氨基酸和有机酸类制作的缓凝剂,并且缓凝剂占据容器内部液体的15%-5%,同时需要使得5分钟之后即可;

11、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便于在混凝土进行初凝之时对咬合桩切割,从而便于对下个咬合桩浇筑时间的把握,从而缩短咬合桩的施工时间。‌

12、优选的,所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的常用原料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和乙烯基磺酸钠中的一种。

13、优选的,所述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需要加入阻聚剂和催化剂,且阻聚剂为甲基丙烯酸,并且催化剂为甲苯磺酸,所述甲苯磺酸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2%,且甲基丙烯酸用量为甲基丙烯酸质量的0.2%,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反应时间为5小时‌。

14、优选的,所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可以加入引发剂,且引发剂为四乙烯三胺(tepa)、环氧乙烷何环氧丙烷种的一种,并且引发剂占据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内部容器液体的1.5%-2%,同时引发剂的反应时间为4小时。

15、优选的,所述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溶液ph值在6-8之间,且溶液ph调整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并且在溶液处于常温时加入,同时在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之后需要上下搅拌,在搅拌之后需要时刻检测,检测间隔时间为30-60秒,通过在反应的过程中进行搅拌,可以使得不同的物料充分混合,便于物料能够均匀反应,同时保证反应的质量。

16、优选的,所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溶液ph值在6-7.5之间,且溶液ph调整采用硫酸溶液,并且在溶液处于常温时加入,同时在硫酸溶液加入之后需要上下搅拌,在搅拌之后需要时刻检测,检测间隔时间为30-60秒。

17、优选的,所述缓凝剂中多糖类、聚合氨基酸和有机酸类配比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添加催化剂,且催化剂为石灰水,并且石灰水占据多糖类、聚合氨基酸和有机酸类的0.5%,在超缓凝减水剂制作的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溶液内部之间的反应,缩短反应的时间,并且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反应的速度,从而缩短该制备工艺制备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

18、优选的,所述在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和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反应容器内部进行搅拌,且搅拌需要使得反应容器内部物料上下翻转,保证反应容器内部物料加热的均匀性和反应的速率,在加入减水剂的混凝土进行凝固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状态受扰动无明显变化,可以保证混凝土凝结的稳定性,不易产生裂缝,保证混凝土浇筑建筑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的常用原料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和乙烯基磺酸钠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需要加入阻聚剂和催化剂,且阻聚剂为甲基丙烯酸,并且催化剂为甲苯磺酸,所述甲苯磺酸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2%,且甲基丙烯酸用量为甲基丙烯酸质量的0.2%,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反应时间为5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可以加入引发剂,且引发剂为四乙烯三胺(TEPA)、环氧乙烷何环氧丙烷种的一种,并且引发剂占据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内部容器液体的1.5%-2%,同时引发剂的反应时间为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溶液PH值在6-8之间,且溶液PH调整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并且在溶液处于常温时加入,同时在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之后需要上下搅拌,在搅拌之后需要时刻检测,检测间隔时间为30-6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溶液PH值在6-7.5之间,且溶液PH调整采用硫酸溶液,并且在溶液处于常温时加入,同时在硫酸溶液加入之后需要上下搅拌,在搅拌之后需要时刻检测,检测间隔时间为30-60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凝剂中多糖类、聚合氨基酸和有机酸类配比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添加催化剂,且催化剂为石灰水,并且石灰水占据多糖类、聚合氨基酸和有机酸类的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和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反应容器内部进行搅拌,且搅拌需要使得反应容器内部物料上下翻转,保证反应容器内部物料加热的均匀性和反应的速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的常用原料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和乙烯基磺酸钠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需要加入阻聚剂和催化剂,且阻聚剂为甲基丙烯酸,并且催化剂为甲苯磺酸,所述甲苯磺酸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2%,且甲基丙烯酸用量为甲基丙烯酸质量的0.2%,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反应时间为5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可以加入引发剂,且引发剂为四乙烯三胺(tepa)、环氧乙烷何环氧丙烷种的一种,并且引发剂占据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内部容器液体的1.5%-2%,同时引发剂的反应时间为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咬合桩用超缓凝减水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虎檀杨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和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