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部分新能源重卡商用车,为了应对其庞大的电量需求及恶劣的工作环境,采用了底挂式的电池包装配结构。然而,这种装配结构一般为特定型号的电池包做出,通用性较差,用户无法根据长短途行程的不同需求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电池包。
2、因此,电池包装配结构具有一定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所述柔性装配结构能够适配多种不同规格的电池包。
2、本技术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用于将电池包可拆卸地安装在车辆上,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装配框架,所述装配框架具有与底盘大梁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装配框架包括:第一装配单元和第二装配单元,所述第一装配单元包括:用于连接在两根所述底盘大梁之间的第一横梁、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之间的第一纵梁,所述第一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根,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与两所述底盘大梁之间合围形成一矩形框,所述第二装配单元适于安装在所述底盘大梁的远离所述第一装配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包括: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一端适于连接所述底盘大梁,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可以利用第一装配单元、第二装配单元来安装电池包,将电池包通过装配结构固定在底盘大梁上,而且两个第二装配单元对称设置在第一装配单元两侧,有利于电池包固定位置相对底盘大梁均匀分散,有利于受力均衡,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
5、通过将装配结构可拆卸连接在底盘大梁上,可以使装配结构根据车辆需要的电池包的数量进行适应性调整。当不需要电池包时可以直接拆下装配结构,当需要电池包时可以根据电池包的数量调整装配结构的安装数量。
6、每个装配结构上第一纵梁有至少两个长度规格可选,第二纵梁也同样有至少两个长度规格可选,单个装配结构通过更换、匹配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同一装配结构可以匹配出至少两个长度规格,可以安装至少两个规格的电池包,从而实现对电池包的柔性化安装。
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还包括转接架,所述转接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至少一者上,且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且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紧固连接,使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第一横梁搭接而无固定连接。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纵梁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沿所述第一纵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作为所述第一纵梁的每个所述第一梁杆上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间距相等;当所述第二纵梁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沿所述第二纵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作为所述第二纵梁的每个所述第二梁杆上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间距相等。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单元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一装配单元单独可拆装,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两根设置在所述底盘大梁上的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形成安装电池包的固定块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装配单元为至少两个且成对设置,且同对两个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单元相对两侧,每对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单独可拆装,所述第二装配单元还包括外边梁,所述外边梁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的远离所述底盘大梁的一端,每两根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底盘大梁上的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所述外边梁之间形成安装电池包的固定块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固定件设在与所述底盘大梁相连的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上。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单元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两个,所述第二装配单元为四个,所述第二装配单元两两沿所述第一装配单元相对两侧排布,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单元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二装配单元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装配单元还包括外边梁,所述外边梁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的远离所述底盘大梁的一端,每两根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两根设置在所述底盘大梁上的第一纵梁或第二纵梁、所述外边梁之间形成安装电池包的固定块的第二容纳腔。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侧的所述第一横梁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电池包的定位部,且两个所述定位部相对两个所述底盘大梁的对称线呈中心对称设置。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方形定位柱,所述方形定位柱中心形成圆形定位孔,所述定位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横梁上。
13、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二纵梁均为铸造件。
14、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两根底盘大梁以及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所述底盘大梁连接在所述车身的底部;所述柔性装配结构安装在所述底盘大梁上。电池包的装配机构为本申请中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
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能够安装多种不同规格的电池包,进而提高车辆的适配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通过浮动螺母与底盘大梁连接。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用于将电池包可拆卸地安装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架,所述转接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至少一者上,且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且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紧固连接,使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第一横梁搭接而无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纵梁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沿所述第一纵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作为所述第一纵梁的每个所述第一梁杆上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单元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一装配单元单独可拆装,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两根设置在所述底盘大梁上的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形成安装电池包的固定块的第一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第一横梁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电池包的定位部,且两个所述定位部相对两个所述底盘大梁的对称线呈中心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方形定位柱,所述方形定位柱中心形成圆形定位孔,所述定位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一横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二纵梁均为铸造件。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通过浮动螺母与底盘大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用于将电池包可拆卸地安装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架,所述转接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至少一者上,且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且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紧固连接,使所述电池包与所述第一横梁搭接而无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纵梁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沿所述第一纵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作为所述第一纵梁的每个所述第一梁杆上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单元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一装配单元单独可拆装,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两根设置在所述底盘大梁上的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形成安装电池包的固定块的第一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多规格电池包的柔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单元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两个,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俊龙,王剑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深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