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二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的信号采样等信息一般在物理回路通过电缆接入智能组件等过程层ied设备,过程层ied设备通过光缆介质以通讯的方式通过虚端子将自身信号接入保护测控等间隔层ied设备,保护测控等间隔层ied设备与远动机及后台机等站控层设备通讯,将变电站的信息完整地反映出来。电缆接线、光缆敷设等物理回路信息采用sdd模型描述,而过程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虚回路信息采用scd模型描述。可以看到,sdd模型可以描述电缆接线、光缆敷设等物理信息,难以描述光缆内部的虚回路是如何连接的;scd模型可以描述光缆内部的虚回路是如何连接的,但是难以反映实际物理光口信息、光缆信息、电缆接线等信息。两种模型缺少映射关系,实际应用检索困难,无法将两套模型进行联合插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dd模型可以描述电缆接线、光缆敷设等物理信息,难以描述光缆内部的虚回路是如何连接的;scd模型可以描述光缆内部的虚回路是如何连接的,但是难以反映实际物理光口信息、光缆信息、电缆接线等信息。两种模型缺少映射关系,实际应用检索困难,无法将两套模型进行联合插叙等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
3、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步骤1、分别解析sd
5、步骤2、分别解析sdd、scd模型文件,提取光缆信息建立虚回路端口与物理端口之间映射关系;
6、步骤3、分别解析sdd、scd模型文件,提取装置内部物理连接点与icd节点的关联关系;
7、步骤4、建立虚实关联文件*.smap,承载所有连接关系。
8、所述提取装置信息建立装置之间映射关系的方法包括:
9、步骤1.1、在sdd模型文件中遍历所有device元素,提取设备所在屏柜的name及desc属性,提取装置的iedname、desc及model属性,分别记录为cubiclename、cubicledesc、iedname、devicedesc和devicemodel;
10、步骤1.2、依据空格符“-”对属性提取特征码,形成{{屏柜名称}、{屏柜描述}、{装置位置及编号}、{装置描述}和{装置型号}}数组,并将数组作为哈希码的输入,形成sdd模型文件中装置唯一的哈希码;
11、步骤1.3、在scd模型文件中,遍历所有的装置,提取装置的iedname、描述、型号,组合成为“iedname-描述-型号”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作为哈希码的输入,形成scd模型文件中装置唯一的哈希码;
12、步骤1.4、将步骤1.3中获得的装置字符串与步骤1.2中提取的特征码进行匹配,特征匹配成功的记录为同一个装置,并将sdd的装置iedname、装置特征码、装置哈希码、sdd中的装置iedname、组合字符串及装置哈希码存储到smap文件的device部分,完成sdd模型文件与scd模型文件装置的匹配。
13、提取光缆信息建立虚回路端口与物理端口之间映射关系的方法包括:
14、步骤2.1、在sdd模型文件中按端口类型type=“fp”遍历各个装置的光口通信端口,提取端口所在装置和板卡,形成唯一码iedname/slot/no;
15、步骤2.2、在scd模型文件中按装置遍历,提取各装置的端口信息,形成唯一码iedname-端口编号;
16、步骤2.3、根据承载文件中记录的device对应关系进行装置的匹配,并将sdd文件中各个装置的光口按slot-no排序,将scd文件中各个装置的光口同样按端口编号排序,两者均采用升序或降序,顺序编号相同的一组即为两两对应,将sdd文件中iedname/slot/no信息与scd文件中iedname-端口编号信息成对记录至承载文件中,完成端口的匹配。
17、提取装置内部物理连接点与icd节点的关联关系的方法包括:
18、步骤3.1、遍历sdd中开入、开出、电压、电流及直流五类端口,提取端口信息iedname/slot/no;
19、步骤3.2、遍历scd模型中装置的发送数据集,提取数据对象引用名ld/ln.do.da及对应短地址,解析短地址按sdd文件类似结构拆分,结合装置iedname,组合为iedname/slot/no;
20、步骤3.3、根据获取sdd模型与scd模型中装置对应关系,同时匹配板卡号slot与端口号no,获取装置背板接线针与scd模型中icd节点的关联关系,将sdd文件中的端口信息iedname/slot/no与scd文件中的icd节点信息iedname/ld/ln.do.da记录至承载文件中,完成端口的匹配。
21、建立虚实关联文件*.smap,承载所有连接关系的方法包括:分别完成两个模型之间装置的映射、光纤连接端口的映射以及装置内部物理连接点与icd节点的映射后通过建立虚实关联文件,包含装置级、端口级和连接点级的连接关系;装置级记录sdd模型与scd模型装置的映射,内容包括“sdd的装置iedname、装置特征码、装置哈希码、sdd中的装置iedname、组合字符串和装置哈希码”;端口级记录sdd模型与scd模型之间光纤连接端口的映射,内容包括“sdd文件中iedname/slot/no信息和scd文件中iedname-端口编号信息”;连接点级记录装置内部物理连接点与scd中icd节点的映射,内容包括“sdd文件中的端口信息(iedname/slot/no)与scd文件中的icd节点信息(iedname/ld/ln.do.da)”。
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3、本专利技术通过建立sdd模型与scd模型的关联映射关系,完成了sdd模型与scd模型之间的交互,解决了物理回路模型与ied实例配置及通讯互通的问题,为变电站多维全景展示、施工验收及运检各环节异常分析和故障诊断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回路展示完整性,提高故障诊断效率。
24、解决了现有技术中dd模型可以描述电缆接线、光缆敷设等物理信息,难以描述光缆内部的虚回路是如何连接的;scd模型可以描述光缆内部的虚回路是如何连接的,但是难以反映实际物理光口信息、光缆信息、电缆接线等信息。两种模型缺少映射关系,实际应用检索困难,无法将两套模型进行联合插叙等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装置信息建立装置之间映射关系的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光缆信息建立虚回路端口与物理端口之间映射关系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装置内部物理连接点与ICD节点的关联关系的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虚实关联文件*.smap,承载所有连接关系的方法包括:分别完成两个模型之间装置的映射、光纤连接端口的映射以及装置内部物理连接点与ICD节点的映射后通过建立虚实关联文件,包含装置级、端口级和连接点级的连接关系;装置级记录SDD模型与SCD模型装置的映射,内容包括“SDD的装置iedname、装置特征码、装置哈希码、SDD中的装置iedname、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装置信息建立装置之间映射关系的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光缆信息建立虚回路端口与物理端口之间映射关系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装置内部物理连接点与icd节点的关联关系的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sdd与scd模型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虚实关联文件*.smap,承载所有连接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郑茂然,尹丕祥,余江,张弛,史泽兵,周青媛,余容,章翔,孙道让,娄大伟,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