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连接在鱼杆上并卷绕鱼线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包括: 绕线轮主体; 从所述绕线轮主体向上延伸的T形杆连接腿部,所述杆连接腿部与所述绕线轮主体的一部分形成整体,并在其中具有通向外部的容纳空间;以及 通过从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来连接在所述绕线轮主体上的加强构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绕线轮单元。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
技术介绍
旋转绕线轮总体包括具有摇把的绕线轮单元,安装在该绕线轮单元上以便前后运动并在其外周边上卷绕鱼线的卷筒,支承在该绕线轮单元上以便在其上自由转动并用来在该卷筒上卷绕鱼线的转子以及将摇把的转动传递到该转子上的转子驱动机构。该绕线轮单元由单一合成树脂或金属制成,并包括绕线轮主体和从该绕线轮主体对角线向上延伸以便与其形成整体的T形杆连接腿部。采用这种类型的旋转绕线轮,由于在卷绕鱼线时大的力(扭矩)施加杆连接腿部上,公知的是在该杆连接腿部中内嵌模制芯件。这种实例表示在日本未审查专利中请H11-346610中。在传统的旋转绕线轮中,由于芯件内嵌模制在该杆连接腿部中,可以增加和保持该杆连接腿部的强度。但是,由于在该杆连接腿部中内嵌模制芯件的方法是复杂的,涉及到的是该杆连接腿部的形成有过多问题并且制造成本增加。为此,需要一种克服现有技术所述问题的绕线轮单元。本专利技术满足现有技术的这个需要以及其他需要,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得以明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便宜的结构来方便地增加和保持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上的杆连接腿部的强度。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包括其中安装有多种机构的绕线轮主体,从该绕线轮主体向上延伸并与其形成整体而且具有通向其外部的容纳空间的杆连接腿部以及从该开口安装在该容纳空间内的加强构件。在此绕线轮单元中,该容纳空间形成为通向该绕线轮主体的外部,并且该加强构件从其开口安装在该容纳空间内。与芯件内嵌模制在该杆连接腿部的情况相比,由于在形成该杆连接腿部的工艺之后加强构件可从该开口安装在该容纳空间内,该杆连接腿部的强度可通过便宜的结构方便地增加和保持。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一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该杆连接腿部由合成树脂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该杆连接腿部是将要与人的手直接接触的部分,并且由于它由合成树脂制成,将具有出色的触感。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该加强构件由金属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该加强作用将是出色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该加强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该加强构件可以变轻。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一到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开口形成在该杆连接腿部的至少一前侧或后侧。在这种情况下,该杆连接腿部通过例如从纵向形成在杆连接腿部中的裂口形开口安装该加强构件来特别加强其抗扭强度。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该加强构件安装在该容纳空间中,使其一部分从中伸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该加强构件的一部分制成从该周边表面伸出,将难以增加整体杆连接腿部的厚度。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开口形成在该杆连接腿部上的多个位置上,并且多个加强构件从该多个开口安装在该容纳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该杆连接腿部的强度可通过多个加强构件来进一步增加和保持。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八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一到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该加强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该容纳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到该杆连接腿部上并从其上拆卸,该加强构件便于更换。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八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该绕线轮主体还包括其中安装有多种机构的主体构件和与该加强构件一起旋在该主体构件上的盖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使得该盖构件的螺钉同样用于该加强构件的螺钉来减少部件的数量。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九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该杆连接腿部与该主体构件整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该杆连接腿部和该主体构件相互形成整体,简化了该盖构件的结构。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一方面的绕线轮单元是第九方面的绕线轮单元,其中该杆连接腿部与该盖构件形成整体。在这种情况下,该杆连接腿部和该盖构件是整体的,并且减少其厚部分和薄部分的混同,使得该主体构件制成很薄以便增加和保持其精度,并且该杆连接腿部制成很厚以便保持其强度。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清楚,该说明结合附图披露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附图说明现对于形成此原始披露一部分的附图进行参考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横向视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腿部的截面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底部视图;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并与图2相对应的连接腿部的截面图;以及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并与图2相对应的连接腿部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所选择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只出于说明目的,而不作为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限定。如图1和2所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包括可转动地支承可自由转动的摇把1并安装在鱼杆上的绕线轮单元2,转子3和卷筒4。转子3用来将鱼线卷绕在卷筒4上。卷筒4布置在转子3的前部并可自由前后运动,使得鱼线通过转子3卷绕在其外周表面上。应该注意摇把1可安装在绕线轮单元2的左侧,如图1所示,或安装在绕线轮单元2的右侧,如图2所示。如图1和3所示,绕线轮单元2包括具有支承转子3和卷筒4的壳体2a和可拆卸地旋在壳体2a上的盖部分2b的绕线轮主体2c。绕线轮单元2还包括从绕线轮主体2c对角线向上延伸的杆连接腿部36。如图1和3所示,壳体2a由合成树脂制成并通过注射模制生产。如图3所示,壳体2a具有可以在其中容纳多种机构的空间和摇把1可安装其上的摇把支承部分28。如图1和3所示,盖部分2b由合成树脂制成并通过注射模制生产。如图3所示,盖部分2b具有摇把1可安装其上的摇把支承部分28。杆连接腿部36与盖部分2b整体形成,并且是从盖部分2b对角线向上延伸的T形构件。如图2所示,杆连接腿部36是实体和厚壁构件,其一端纵向延伸以便形成连接部分36a。杆连接腿部36具有沿其长度纵向开口的容纳空间36b和安装在此容纳空间36b中的加强构件37。加强构件37是安装成使其一部分从杆连接腿部36的外周表面伸出的金属构件。通孔37a形成在加强构件37的下部分上,并且螺钉38插入通孔37a和盖部分2b并旋紧到壳体2a上。以此方式,加强构件37固定地连接到壳体2a上。加强构件37和螺钉38是本领域公知的传统构件。因此,加强构件37和螺钉38的结构将不在这里详细描述或说明。同样,加强构件37可通过螺钉之外的其他装置固定地连接在壳体2a上。在以此方式构成的旋转绕线轮中,容纳空间36b形成为通向杆连接腿部36的外部,并且加强构件37从该开口安装在容纳空间36b内。在将盖部分2b连接到壳体2a之后,加强构件37可从杆连接腿部36内的开口安装在容纳空间36b内。因此,与芯件内嵌模制在杆连接腿部36中的情况相比,杆连接腿部36的强度可通过便宜的结构方便地增加和保持。其他实施例(a)适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绕线轮的类型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可适于具有牵引机构或具有制动杆而不是防反转机构的控制机构的旋转绕线轮。(b)尽管加强构件37在所述实施例中由金属制成,它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连接在鱼杆上并卷绕鱼线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包括绕线轮主体;从所述绕线轮主体向上延伸的T形杆连接腿部,所述杆连接腿部与所述绕线轮主体的一部分形成整体,并在其中具有通向外部的容纳空间;以及通过从所述开口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来连接在所述绕线轮主体上的加强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连接腿部由合成树脂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由金属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由合成树脂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通向所述杆连接腿部的至少一后侧和前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强构件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时,所述加强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杆连接腿部伸出。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杆连接腿部的多个位置上开口;以及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多个从所述多个开口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加强构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主体还包括主体构件和与所述加强构件一起连接在所述主体构件上的盖构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连接腿部与所述主体构件形成整体。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岛启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