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紧压拉膜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组件及紧压拉膜装置。
技术介绍
1、电缆导体紧压生产一般是使用紧压拉模的方式,也就是指多根单丝通过紧压模孔,在一定拉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使其截面减小增加填充系数,减少了接触电阻,导体表面光洁。其中紧压拉模内孔有入口区、变形区、定径区及安全区四个区组成,对于这四个区产生热量的最多是以变形区,导体在这个区与模具内孔由大变小的过程,线径也是由大变小的过程,拉伸耗能较大,变形体受一定限制,故往往需每层进行使用紧压拉模。
2、线材通过紧压拉模时摩擦会产生热量,这样就会导致线材温度过高而发生氧化变色,导致电阻值发生波动。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却组件及紧压拉膜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组件及紧压拉膜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紧压过程中设备温度升高会导致导体氧化从而影响电阻值的技术问题。
2、根据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却组件,用于紧压拉膜组件的冷却,冷却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冷却水,所述外壳还形成容纳槽;所述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外壳相互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形成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紧压拉膜组件。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水泵和储水箱,所述外壳形成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子容纳槽和第二子容纳槽,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子容纳槽相互连通,且呈阶梯设置。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子容纳槽的壁面均呈弧形设置。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子容纳槽同心设置且大小不一,以形成所述阶梯。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出水连接管和进水连接管,所述出水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水泵连通,所述进水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储水箱连通。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出水连接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出水连接管远离所述储水箱的一端形成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出水连接管安装于所述出水口,且所述出水连接管上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出水口的内壁抵接,所述进水连接管安装于所述进水口,且所述进水连接管上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进水口的内壁抵接。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连接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出水连接管远离所述储水箱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出水口形成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进水口形成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出水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进水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相互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排水孔。
11、根据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紧压拉膜装置,包括紧压拉膜组件、控制组件和上述所述的冷却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紧压拉膜组件和所述水泵信号连接,所述紧压拉膜组件套设于所述安装位。
12、上述方案中,冷却组件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冷却水,外壳还形成有容纳槽;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外壳相互连接,以使两个容纳槽相互连通形成安装位,安装位用于安装紧压拉膜组件。具体地,在生产时,作业人员先在容纳腔内加满冷却水,然后将两个外壳拼接,形成安装位,将紧压拉膜组件安装在安装位,且紧压拉膜组件与容纳槽的内壁抵接,然后启动紧压拉膜组件,将导体的多根线材送入紧压拉膜组件中,这样紧压拉膜组件就会将线材紧压,多根线材就会受到拉力和压力,在一定拉力作用下多根线材就会发生塑性变形,形成电缆中的导体,在压紧的过程中,紧压拉膜组件与线材会发生摩擦,摩擦就会产生热量,这时摩擦产生的热量就会通过外壳从紧压拉膜组件传递至容纳腔中的冷却水中,这样就会降低紧压拉膜组件的温度,防止线材因为温度过高出现氧化的情况发生;同时降低紧压拉膜组件的温度还能够防止紧压拉膜组件中的模具热胀冷缩,防止导体的外径变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组件,用于紧压拉膜组件的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冷却水,所述外壳还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外壳相互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形成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紧压拉膜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水泵和储水箱,所述外壳形成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子容纳槽和第二子容纳槽,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子容纳槽相互连通,且呈阶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子容纳槽的壁面均呈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子容纳槽同心设置且大小不一,以形成所述阶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出水连接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出水连接管远离所述储水箱的一端形成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出水连接管安装于所述出水口,且所述出水连接管上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出水口的内壁抵接,所述进水连接管安装于所述进水口,且所述进水连接管上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进水口的内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连接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出水连接管远离所述储水箱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出水口形成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进水口形成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出水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进水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相互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安装于所述排水孔。
10.一种紧压拉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紧压拉膜组件、控制组件和上述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紧压拉膜组件和所述水泵信号连接,所述紧压拉膜组件套设于所述安装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组件,用于紧压拉膜组件的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冷却水,所述外壳还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外壳相互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容纳槽相互连通形成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安装所述紧压拉膜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水泵和储水箱,所述外壳形成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子容纳槽和第二子容纳槽,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子容纳槽相互连通,且呈阶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子容纳槽的壁面均呈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子容纳槽同心设置且大小不一,以形成所述阶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出水连接管和进水连接管,所述出水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水泵连通,所述进水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储水箱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健,应超,陈卫,杨少辉,夏庆,王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新疆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