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模具搬运,尤其涉及一种扳手。
技术介绍
1、冲压车间内,车身覆盖件模具日常修理、维护和点检必须要进行装拆钢料作业。现有的方案是大于20公斤的钢料会配置吊耳孔,利用天车吊耳来进行装拆。但是小物加工的钢料(重3公斤~15公斤)是没有吊耳孔的,作业人员只能用手来进行装拆钢料,但钢料大小不一,且安装钢料的位置空间狭小,作业人员徒手作业时很难将钢料拿取和安装,导致钢料拿取作业困难。
2、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扳手,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扳手,旨在解决现有钢料拿取作业困难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扳手,所述扳手包括:
3、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握持架和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握持架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
4、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提拉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滑动配合,所述提拉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相对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滑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组合形成紧固体,所述第二紧固件在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的引导下相对所述第一紧固件向靠近所述握持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紧固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导向区域和第一定位区域,所述第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螺纹段沿所述第一紧固件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螺纹段用于与所述定位孔中的内螺纹螺旋配合。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导向区域和第二定位区域,所述第二导向区域朝向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区域,所述第二紧固件向外凸起形成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区域,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与工件上的定位孔中的内螺纹配合。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螺纹段沿所述第二紧固件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螺纹段用于与所述定位孔中的内螺纹螺旋配合。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拉件包括拉杆,所述连接件开设有供所述拉杆穿过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拉杆间隙配合,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握持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件朝向所述拉杆一端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紧固件进入所述限位孔内。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拉件还包括握持杆,所述握持杆与所述拉杆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拉杆相对所述连接件移动。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杆包括相互连接的杆本体和连接部,所述杆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握持架铰接,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腰形孔,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一端通过所述腰形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杆本体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拉杆带动所述第二紧固件相对所述第一紧固件移动。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握持架为环状握持架。
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业人员手持握持架,将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一同伸入工件的定位孔内,然后通过提拉件带动第二紧固件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导向斜面在第一导向斜面的引导下向上移动的同时还向左移动,从而导致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组合形成的紧固体的横向尺寸在逐渐增大,直至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与定位孔的内壁抵紧,从而限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自定位孔中脱出,由于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相较于人手而言占用空间更小,从而使得作业人员能够较为轻松的自狭小的空间中将工件取出。其中,工件可以为钢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导向区域和第一定位区域,所述第一导向区域朝向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区域,所述第一紧固件向外凸起形成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区域,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与工件上的定位孔中的内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螺纹段沿所述第一紧固件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螺纹段用于与所述定位孔中的内螺纹螺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导向区域和第二定位区域,所述第二导向区域朝向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区域,所述第二紧固件向外凸起形成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区域,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与工件上的定位孔中的内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件包括拉杆,所述连接件开设有供所述拉杆穿过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拉杆间隙配合,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握持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朝向所述拉杆一端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紧固件进入所述限位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件还包括握持杆,所述握持杆与所述拉杆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拉杆相对所述连接件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杆包括相互连接的杆本体和连接部,所述杆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握持架铰接,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腰形孔,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一端通过所述腰形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杆本体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拉杆带动所述第二紧固件相对所述第一紧固件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架为环状握持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导向区域和第一定位区域,所述第一导向区域朝向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区域,所述第一紧固件向外凸起形成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区域,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与工件上的定位孔中的内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螺纹段沿所述第一紧固件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螺纹段用于与所述定位孔中的内螺纹螺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导向区域和第二定位区域,所述第二导向区域朝向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区域,所述第二紧固件向外凸起形成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区域,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与工件上的定位孔中的内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熙,梁景辉,陈军雄,张名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