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及其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22908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3
本技术涉及油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其空调系统。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出气管、出油管和螺旋导流板,筒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连通孔,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连通孔,出气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通孔伸入筒体内,进气管的一端穿过筒体的侧壁并伸入筒体内,出油管与第二连通孔连通,螺旋导流板绕置于出气管位于筒体内的部分的外周侧,进气管伸入筒体的一端位于螺旋导流板轴向上的两端之间。其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螺旋导流板,来引导通过进气管进入筒体内的制冷剂的流向,提高其气液分离效果的同时,减少其紊流,避免制冷剂的流动路径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损失,影响油分离器所安装的空调系统的功耗和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分离,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其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1、空调压缩机运行时需要润滑油进行润滑,但由于压缩机排出制冷剂时润滑油会随制冷剂一起排出。润滑油的存在一方面会使空调系统管路的热阻增大,降低传热效果,从而降低空调系统的制冷或制热效率;另一方面如果润滑油不及时返回压缩机,会缩短压缩机使用寿命。

2、油分离器用于分离润滑油和制冷剂,并将分离出的润滑油通过出油管回流至压缩机。但是现有的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有限,为了提高分离效率,通常采用增大油分离器的体积(增大筒体长度)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油分离器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便于生产组装。也有部分油分离器通过在筒体内设置螺旋导流板以引导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而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效率,但是制冷剂进入筒体后,容易出现紊流,无法按照螺旋导流板的引流方向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分离器。

2、一种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连通孔,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连通孔;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并伸入所述筒体内;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伸入所述筒体内;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在所述筒体内,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所述出气管的端口位于所述进气管的端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孔之间;

3、螺旋导流板,所述螺旋导流板绕置于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筒体内的部分的外周侧;其中,所述进气管伸入所述筒体的一端的端口位于所述螺旋导流板轴向上的两端之间。

4、如此设置,制冷剂通过进气管进入到筒体内,并在筒体内气液分离,其气体通过第一连通口进入出气管并经由出气管流向外部管路,由于进气管伸入筒体的一端位于螺旋导流板轴向的两端之间,因此制冷剂的上下流动路径都会被螺旋导流板止挡,也就是说从进气管进入筒体的制冷剂均能够进入到螺旋导流板,并被螺旋导流板引流,沿着螺旋导流板的旋向流动,以减少紊流的产生,提高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避免紊流造成的压降而使得制冷剂流速降低,影响油分离器所安装的空调系统的功耗和制冷效率。

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所述螺旋导流板的外周侧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x,x满足0≤x≤3mm。

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内径为d,所述进气管伸入所述筒体内的一端的管口内径为d,d≥d/0.4。

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包括直筒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直筒段的轴向两端的锥形段,一端的所述锥形段上开设有所述第一连通孔,另一端的所述锥形段上开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

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直筒段的侧壁伸入至所述筒体的内部。

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所述出气管插入所述筒体的部分以及所述出油管与所述筒体连接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三者同轴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伸入所述筒体的一端的端口的与所述出气管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管伸入所述筒体内的部分的管径沿着所述出气管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所述进气管伸入所述筒体内的部分的管径沿着所述进气管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所述出气管的端口的管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气管的端口的管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导流板的螺旋圈数至少为一圈。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油分离器。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设置螺旋导流板,来引导通过进气管进入筒体内的制冷剂的流向,提高其气液分离效果的同时,减少其紊流,避免制冷剂的流动路径混乱而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损失,影响油分离器所安装的空调系统的功耗和制冷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筒体(10)的径向方向,所述螺旋导流板(40)的外周侧与所述筒体(1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X,X满足0≤X≤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的内径为D,所述进气管(30)伸入所述筒体(10)内的一端的管口内径为d,D≥d/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包括直筒段(11)以及连接于所述直筒段(11)的轴向两端的锥形段(12),一端的所述锥形段(12)上开设有所述第一连通孔(13),另一端的所述锥形段(12)上开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0)的一端通过所述直筒段(11)的侧壁伸入至所述筒体(10)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所述出气管(20)插入所述筒体(10)的部分、所述出油管(50)与所述筒体(10)连接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三者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0)伸入所述筒体(10)的一端的端口的轴线与所述出气管(20)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20)伸入所述筒体(10)内的部分的管径沿着所述出气管(20)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所述进气管(30)伸入所述筒体(10)内的部分的管径沿着所述进气管(30)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所述出气管(20)的端口的管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气管(30)的端口的管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板(40)的螺旋圈数至少为一圈。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筒体(10)的径向方向,所述螺旋导流板(40)的外周侧与所述筒体(1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x,x满足0≤x≤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的内径为d,所述进气管(30)伸入所述筒体(10)内的一端的管口内径为d,d≥d/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包括直筒段(11)以及连接于所述直筒段(11)的轴向两端的锥形段(12),一端的所述锥形段(12)上开设有所述第一连通孔(13),另一端的所述锥形段(12)上开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0)的一端通过所述直筒段(11)的侧壁伸入至所述筒体(10)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杰陈佳杨郎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