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烧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2903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3
本公开涉及散热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非均质烧结管,其包括热管体和毛细结构层;热管体的内部具有供蒸汽流动的蒸汽腔道;毛细结构层附设于热管体的内管壁,并至少部分地凸出延伸于蒸汽腔道;毛细结构层沿热管体的周向由多个非均质厚度的孔隙单元体排布形成。该非均质烧结管具有非均匀毛细结构层,能够增强毛细作用力、增大毛细结构层与蒸汽腔道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毛细结构层中的蒸发液体进行吸热蒸发,而且在热源分布不均场景下,非均匀厚度的毛细结构层多数区域热阻小、传热快,在相同时间内能够更快将热源的热量传入蒸汽腔道,且非均匀厚度的毛细结构层中厚度突出部分在冷凝端回水能力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散热器件,尤其涉及一种非均质烧结管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管,都是采用均厚均质的毛细烧结管,这种散热管一般是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管壁有吸液芯,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汽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

2、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现在的芯片热点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高温,有些地方低温,并且压扁平铺的烧结管内管壁处的铜粉都是均匀一样的厚度,热的地方和冷的地方热传递的热阻都是一样的,难以适应芯片热点不均匀的实际使用场景。

3、有鉴于此,市面上亟需一种新式结构的烧结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均质烧结管实际使用时存在的热阻一致、难以适应芯片热点不均匀场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体和毛细结构层;

2、所述热管体内部具有供蒸汽流动的蒸汽腔道;

3、所述毛细结构层附设于所述热管体的内管壁,并至少部分地凸出延伸于所述蒸汽腔道;

4、其中,所述毛细结构层沿所述热管体的周向由多个非均质厚度的孔隙单元体排布形成。

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孔隙单元体沿所述热管体的内部周向延伸设置;

6、所述孔隙单元体至少包括沿热管体的周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子体、和第二子体;

7、所述第一子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子体的厚度。

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体、所述第二子体均设置为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矩形毛细条状。

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体与所述第二子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子体;

10、且所述第二子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子体的厚度。

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体、所述第二子体均设置为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梯形毛细条;

12、且所述梯形毛细条的上底侧面远离所述热管体的管壁设置。

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体、所述第二子体均设置为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三棱形毛细条;

14、且所述三棱形毛细条的一侧棱边远离所述热管体的管壁设置。

15、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体与所述第二子体紧邻排布,且二者之间形成楔状毛细间隙。

1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管体能够被挤压成截面形状为腰形状的扁圆管;

17、所述毛细结构层能够随所述热管体的内管壁适配形变。

1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管体中的蒸汽腔道能够塞装热管芯棒;

19、所述热管芯棒与所述热管体的内管壁直接形成用于填充烧结铜粉的填充间隙,且所述烧结铜粉能够被烧结固化形成所述毛细结构层。

2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均质烧结管包括位于两端的蒸发端和冷凝端,以及将二者连接的隔热段;

21、其中,所述蒸发端中所述毛细结构层的烧结铜粉的粒径小于所述冷凝端中所述毛细结构层的烧结铜粉的粒径。

2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非均质烧结管,其具有非均匀毛细结构层,能够强化自身毛细作用力的同时,还能够增大毛细结构层与蒸汽腔道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毛细结构层中的蒸发液体进行吸热蒸发,而且在热源分布不均场景下,非均匀厚度的毛细结构层多数区域热阻小、传热快,在相同时间内能够更快将热源的热量传入蒸汽腔道,且非均匀厚度的毛细结构层中厚度突出部分在冷凝端回水能力更强,能够有效解决烧结管实际使用时存在的热阻一致、难以适应芯片热点不均匀场景的问题。

2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单元体(21)沿所述热管体(1)的内部周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体(211)、所述第二子体(212)均设置为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矩形毛细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体(211)与所述第二子体(2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子体(2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体(211)、所述第二子体(212)均设置为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梯形毛细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体(211)、所述第二子体(212)均设置为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三棱形毛细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体(211)与所述第二子体(212)紧邻排布,且二者之间形成楔状毛细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体(1)设置为能够被挤压成截面形状为腰形状的扁圆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体(1)中的蒸汽腔道能够塞装热管芯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均质烧结管包括位于两端的蒸发端和冷凝端,以及将二者连接的隔热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单元体(21)沿所述热管体(1)的内部周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体(211)、所述第二子体(212)均设置为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矩形毛细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体(211)与所述第二子体(2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子体(2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均质烧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体(211)、所述第二子体(212)均设置为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梯形毛细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驰李丽品李宇黄健杨府鑫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