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栈桥和预应力筋张拉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栈桥结构及其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近年来,我国隧洞施工技术实现了显著的发展,施工效率的提升已成为业界的普遍追求。随着施工设备重量的增加,施工单位对栈桥的跨距和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绝大多数栈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前后两点支撑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5210467u所披露的一种栈桥设计。为了使栈桥能够适应更长的跨距或更大的载荷需求,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通常包括使用更高强度的钢材,或增加结构件在受力方向上的截面尺寸。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提升主要受力构件的强度,从而提高栈桥的承载能力,但同时也显著增加了栈桥的自重和组装难度,而且不利于节约施工成本,进而影响了施工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承载能力,增大栈桥跨距,能弥补长期使用中预应力损失的预应力栈桥结构。
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预应栈桥结构的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预应力栈桥结构,包括栈桥主梁、张拉机构、第一锚具、第二锚具、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以及用于使栈桥主梁下侧受压的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穿设于所述栈桥主梁上,所述第一锚具和所述第二锚具分别设于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所述第一锚具通过所述张拉机构与所述栈桥主梁连接且所述栈桥主梁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锚具回退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锚具通过所述预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在所述栈桥主梁上的固定块,所述预应力筋位于两所述固定块之间,各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锚具之间卡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连接有移动块驱动件。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块上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锚具上设有两个第二倾斜面,两所述第一倾斜面与两所述第二倾斜面一一对应紧贴。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导向块,两所述导向块之间形成第一导向通道,所述第一锚具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内,所述导向块和所述固定块之间形成第二导向通道,所述移动块位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内。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机构为限位块。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栈桥主梁可拆卸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张拉机构和所述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均包括至少一个张拉油缸。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栈桥主梁前端设有前支撑腿、前引桥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前引桥上下摆动的摆动驱动件,栈桥主梁后端设有后支撑腿、走行机构、后引桥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后引桥上下摆动的摆动驱动件。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撑腿为伸缩结构,所述栈桥主梁上设有纵移小车,所述纵移小车上设有伸缩支腿。
13、一种预应力栈桥结构的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s1:在栈桥主梁上穿设预应力筋,将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锚具和第二锚具,并在预应力筋上粘贴应变片;
15、s2: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拉动第二锚具、直至预应力筋的松紧度满足张拉条件;
16、s3:张拉机构拉动第一锚具直至应变片显示预应力筋的预应力达到设计值;
17、s4:限位机构将第一锚具锁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预应力栈桥结构,预应力筋穿设于栈桥主梁上,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锚具和第二锚具,第一锚具与张拉机构连接,第二锚具与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连接。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可以在张拉机构张拉前调整预应力筋的松紧程度,有利于保证预应力筋的张拉质量。张拉机构可以通过拉动第一锚具,带动预应力筋向张拉方向伸长,当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张拉至设计值后,张拉机构可停止提供拉力,并通过限位机构防止第一锚具回退,进而防止预应力筋回退,预应力筋的预应力通过第一锚具、第二锚具、限位机构和预应力松紧调节机构传递到栈桥主梁上,使栈桥主梁下侧受压。这种预应力的施加显著减少了栈桥主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弯曲变形,从而提高了栈桥主梁的抗弯能力和整体承载能力,能够提高栈桥主梁的跨距。当预应力筋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预应力损失时,还可以通过张拉机构再次拉动锚具来张拉预应力筋来弥补出现的预应力损失。
19、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预应力栈桥结构的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通过在预应力筋上粘贴应变片可以实时监控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值,有利于保证预应力筋张拉后的预应力满足要求;预应力筋在张拉前有经过松紧度的调整,有利于防止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出现局部应力集中,也有利于减少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有利于保证预应力传导的可靠性;预应力筋的两端均可以被拉动,有利于预应力筋张拉后的预应力能够达到设计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栈桥主梁(1)、张拉机构(2)、第一锚具(31)、第二锚具(32)、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9)以及用于使栈桥主梁(1)下侧受压的预应力筋(4),所述预应力筋(4)穿设于所述栈桥主梁(1)上,所述第一锚具(31)和所述第二锚具(32)分别设于所述预应力筋(4)的两端,所述第一锚具(31)通过所述张拉机构(2)与所述栈桥主梁(1)连接且所述栈桥主梁(1)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锚具(31)回退的限位机构(5),所述第二锚具(32)通过所述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9)与所述栈桥主梁(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两个相对布置在所述栈桥主梁(1)上的固定块(53),所述预应力筋(4)位于两所述固定块(53)之间,各所述固定块(53)与所述第一锚具(31)之间卡设有移动块(51),所述移动块(51)连接有移动块驱动件(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51)上设有第一倾斜面(511),所述第一锚具(31)上设有两个第二倾斜面(3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还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导向块(54),两所述导向块(54)之间形成第一导向通道,所述第一锚具(31)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内,所述导向块(54)和所述固定块(53)之间形成第二导向通道,所述移动块(51)位于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为限位块(5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55)上设有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与所述栈桥主梁(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机构(2)和所述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9)均包括至少一个张拉油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栈桥主梁(1)前端设有前支撑腿(11)、前引桥(14)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前引桥(14)上下摆动的摆动驱动件(7),栈桥主梁(1)后端设有后支撑腿(12)、走行机构(13)、后引桥(15)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后引桥(15)上下摆动的摆动驱动件(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腿(11)为伸缩结构,所述栈桥主梁(1)上设有纵移小车(16),所述纵移小车(16)上设有伸缩支腿(16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的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栈桥主梁(1)、张拉机构(2)、第一锚具(31)、第二锚具(32)、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9)以及用于使栈桥主梁(1)下侧受压的预应力筋(4),所述预应力筋(4)穿设于所述栈桥主梁(1)上,所述第一锚具(31)和所述第二锚具(32)分别设于所述预应力筋(4)的两端,所述第一锚具(31)通过所述张拉机构(2)与所述栈桥主梁(1)连接且所述栈桥主梁(1)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锚具(31)回退的限位机构(5),所述第二锚具(32)通过所述预应力筋松紧调节机构(9)与所述栈桥主梁(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两个相对布置在所述栈桥主梁(1)上的固定块(53),所述预应力筋(4)位于两所述固定块(53)之间,各所述固定块(53)与所述第一锚具(31)之间卡设有移动块(51),所述移动块(51)连接有移动块驱动件(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51)上设有第一倾斜面(511),所述第一锚具(31)上设有两个第二倾斜面(311),两所述第一倾斜面(511)与两所述第二倾斜面(311)一一对应紧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栈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还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导向块(54),两所述导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颂,粟俊杰,段长林,郑怀臣,王薪程,王亚波,毛成宝,杨芳,杨青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