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及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22820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及制备方法,具体为:将棉织物浸渍在DM‑海藻酸铵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干燥,将得到的棉织物浸渍在PB‑植酸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干燥,将得到的棉织物浸渍在盐酸多巴胺溶液中逐层组装,干燥;将棉织物浸入吡咯溶液中,并在吡咯溶液中滴加引发剂使吡咯发生聚合,搅拌,干燥,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DM海藻酸铵隔绝植酸损害棉织物的同时赋予隔绝层阻燃性能;其次,将含磷多元羧酸PB植酸与DM海藻酸铵交联,得到角交联分子结构的抗静电/阻燃面料,构筑角交联轻微凝胶结构。最后,利用多巴胺与吡咯聚合层层组装在织物表面使织物具有导电性能,且在不影响阻燃性能的同时具备抗静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织物制备,具体涉及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还涉及该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


技术介绍

1、静电产生于物体摩擦等过程,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电子工业中则影响产品质量。抗静电方法包括导电纤维添加法和织物整理法,但存在添加量与性能、成本及洗涤耐久性的平衡问题。面料燃烧是复杂热氧化过程,阻燃原理是中断燃烧环节,方法有阻燃纤维法和阻燃整理法,然而现有技术在抗静电和阻燃性能平衡、耐久性以及对舒适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方面存在局限性,如导电纤维与阻燃剂可能不兼容、整理剂影响静电传导、性能受环境因素影响且可能改变面料手感等。

2、采用后整理方法对棉织物赋予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是一项涉及多种材料和工艺的技术。在阻燃性能方面,通过选择含磷或含氮等阻燃剂,利用浸渍法将棉织物浸泡在阻燃剂溶液中,或采用涂层法将阻燃剂与粘结剂混合涂覆在织物表面。在抗静电性能方面,选用表面活性剂类、高分子永久型等抗静电剂,以浸渍、喷涂等方式处理棉织物,使织物表面形成导电层或引入导电基团,从而具备抗静电能力,这种后整理方法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在实现棉织物阻燃和抗静电性能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其原有性能的影响,并确保处理后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然而,通过后整理手段使棉织物兼具阻燃性能以及抗静电性能的研究并不成熟,且存在涂层容易脱落、两种性能互相影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该织物具有较高的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

3、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4、步骤1,将棉织物浸渍在dm-海藻酸铵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干燥,制备含凝胶状dm海藻酸铵的棉织物;

5、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棉织物浸渍在pb-植酸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干燥,制备角交联轻微凝胶结构的棉织物;

6、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棉织物浸渍在盐酸多巴胺溶液中逐层组装,干燥;将棉织物浸入吡咯溶液中,并在吡咯溶液中滴加引发剂使吡咯发生聚合,进行超声搅拌,干燥,即可得到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

7、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8、步骤1中,步骤1中,浸渍时间为20-60min,海藻酸铵溶液由海藻酸铵和去离子水构成;海藻酸铵溶液与dm的体积比为10-20:1;海藻酸铵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9、dm为二甲基n,n-双(2-羟基乙基磷酰胺);二甲基n,n-双(2-羟基乙基磷酰胺)的制备过程为:

10、将体积比为4:2:3的四氢呋喃、亚磷酸二甲酯和二乙醇胺混合,搅拌1h,过滤出白色沉淀,干燥,得到淡黄色的二甲基n,n-双(2-羟基乙基磷酰胺)。

11、步骤2中,pb为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植酸溶液由植酸和去离子水构成;植酸溶液与pb的体积比为10:2-5;植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10%。

12、步骤2中,浸渍时间为20min-6h。

13、步骤3中,浸渍时间为20-60min,

14、干燥温度均为40℃-80℃,干燥时间均为2h;超声时间为2-4h。

15、步骤3中,盐酸多巴胺溶液由盐酸多巴胺粉末和去离子水构成;盐酸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为5%-15%;

16、引发剂为三氯化铁溶液,三氯化铁溶液的浓度为0.2mol/l-1 mol/l;吡咯的溶液浓度为1%-5%。

17、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本专利技术采用逐层浸渍组装方法构筑的角交联结构的织物,利用二甲基n,n-双(2-羟基乙基磷酰胺)/海藻酸铵(dm海藻酸铵)复合材料隔绝植酸损害棉织物的同时赋予隔绝层阻燃性能。其次,将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引入植酸,得到含磷多元羧酸pb植酸,与dm海藻酸铵交联,凝胶状隔绝层与含磷多元羧酸阻燃层之间分子链会形成角度交联,得到角交联分子结构的抗静电/阻燃面料,增强两层功能性涂层之间的分子链结合强度,构筑角交联轻微凝胶结构。最后,利用多巴胺与吡咯聚合层层组装在织物表面使织物具有导电性能,使织物在不影响阻燃性能的同时具备抗静电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采用凝胶状DM海藻酸铵和复合阻燃剂PB植酸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形成凝胶形态的“角交联” 三维结构,采用聚吡咯与棉织物嵌入式结构构筑对棉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步骤1中,浸渍时间为20-60min,海藻酸铵溶液由海藻酸铵和去离子水构成;海藻酸铵溶液与DM的体积比为10-20:1;海藻酸铵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DM为二甲基N,N-双(2-羟基乙基磷酰胺);二甲基N,N-双(2-羟基乙基磷酰胺)的制备过程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PB为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植酸溶液由植酸和去离子水构成;植酸溶液与PB的体积比为10:2-5;植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1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浸渍时间为20min-6h。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浸渍时间为20-60min,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盐酸多巴胺溶液由盐酸多巴胺粉末和去离子水构成;盐酸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为5%-15%;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采用凝胶状dm海藻酸铵和复合阻燃剂pb植酸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形成凝胶形态的“角交联” 三维结构,采用聚吡咯与棉织物嵌入式结构构筑对棉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步骤1中,浸渍时间为20-60min,海藻酸铵溶液由海藻酸铵和去离子水构成;海藻酸铵溶液与dm的体积比为10-20:1;海藻酸铵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角交联结构的层层自组装抗静电/阻燃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dm为二甲基n,n-双(2-羟基乙基磷酰胺);二甲基n,n-双(2-羟基乙基磷酰胺)的制备过程为:

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志宏刘鹏程陈苗刘哲汪秀琛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绒芯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