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255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1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室内热交换器和导风板,外壳开设有出风口,室内热交换器设于外壳内,导风板转动安装于出风口,导风板为双层结构,包括由上至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扰流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板靠近上方的一侧设置扰流部可以有效打散气流,当扰流部为孔槽结构时,气流可以从孔槽间隙中散出,并部分从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吹出,起到散风扰流和提升防直吹能力的效果,而当扰流部为凸块结构时,气流撞击扰流部同样能够起到散风扰流和提升防直吹能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1、当前空调技术发展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趋向:一是追求实现稳定、清洁、无任何刺激(不冷不热)的人工环境,因为这种环境最有利于人体健康;另一种是主张热环境的适当动态化,即不完全改变人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只在必要时采用由简单到完全的自觉调节手段(例如自然通风、人工等温动态送风、非等温动态送风等)来改善室内环境。而吹风方式是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吹风方式不仅可改善人们的吹风感受,也可以提高人体热舒适的温度上限,降低空调能耗,实现节能;空调传统的机械送风为持续的稳态气流,容易引起吹风感而造成不适,瞬态变化的气流能够明显提升人体舒适度;因此,营造动态无序变化的气流,改善空调吹风疲劳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需求,目前并没有能够解决此类问题较好的方案;解决吹风感明显,风感单调,打破传统的机械导风形式成为空调舒适送风的重要方向。

2、目前行业内现有的方案主要有两种:

3、1.电机变频法(学术研究常用):通过控制风机转速模拟自然风。但是存在转速波动易造成噪声的忽大忽小,并且低风速占比较大,换热效果差;2.多风板次序扫掠法(日系品牌常用):多个横向、纵向风板不同次序扫掠,模拟自然风。仍然存在周期性风速,自然风感弱,且多风板扫过人体,产生多股气流同时感知,冷感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提升空调送风的舒适度。

2、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4、外壳,所述外壳开设有出风口;

5、室内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外壳内,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

6、导风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用于改变出风角度;

7、其中,所述导风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扰流部,所述第一板相比于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扰流部为孔槽,且所述扰流部上下贯通所述第一板。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6mm-12.5mm。

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8.5mm。

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将所述第一板分割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三叉星形状或四叉星形状,所述扰流部呈60°相位差依次排列。

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呈长条孔形状并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扰流部沿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呈长条孔形状并沿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呈波浪状延伸。

14、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15、外壳,所述外壳开设有出风口;

16、室内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外壳内,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

17、导风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用于改变出风角度;

18、其中,所述导风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扰流部,所述第一板相比于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扰流部为凸块,所述扰流部设于所述第一板,用于打散所述出风口的气流。

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呈长条状并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扰流部的中心呈折线状延伸。

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呈长条孔形状并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扰流部沿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21、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外壳作为容纳室内热交换器的载体,其上设置有出风口,可供空调出风,室内热交换器可以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为室内降温或升温,导风板上的转轴与外壳配合实现转动,从而改变出风角度,实现吹扫等功能,第一板相比于第二板更靠近出风口,对应出风位置,因此在第一板靠近上方的一侧设置扰流部可以有效打散气流,当扰流部为孔槽结构时,气流可以从孔槽间隙中散出,并部分从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吹出,起到散风扰流和提升防直吹能力的效果,而当扰流部为凸块结构时,气流撞击扰流部同样能够起到散风扰流和提升防直吹能力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6mm-12.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8.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将所述第一板分割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三叉星形状或四叉星形状,所述扰流部呈60°相位差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呈长条孔形状并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扰流部沿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呈长条孔形状并沿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呈波浪状延伸。

8.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呈长条状并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扰流部的中心呈折线状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呈长条孔形状并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扰流部沿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6mm-12.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间距为8.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将所述第一板分割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三叉星形状或四叉星形状,所述扰流部呈60°相位差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呈长条孔形状并沿所述第一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扰流部沿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新张凤娇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