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管接头制造技术_技高网

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2546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1
管接头1具有形成于第一管2的插入口3、形成于第二管4的承接口5、形成于承接口5的内周的锁定环槽7、收容于锁定环收容槽7的锁定环8以及形成于插入口3的外周的插入口卡合部10。通过在将插入口3插入到承接口5的状态下将插入口卡合部10钩挂于锁定环8,从而能够防止插入口3从承接口5脱离。承接口5在内周具有从承接口5的里端朝向承接口5的开口端部扩径的内侧锥面30和从承接口5的内周向管径方向上的朝内方向突出的弯折角度限制部34。内侧锥面30形成在承接口5的锁定环收容槽7与里端部26之间。弯折角度限制部34阻止第一管2相对于第二管4超过容许角度地弯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防止插入口从承接口脱离的功能的管接头


技术介绍

1、以往,作为这种管接头,例如如图18所示,有将第一管201的插入口202插入到第二管203的承接口204的管接头205。在承接口204的内周形成有锁定环收容槽206。在锁定环收容槽206收容有锁定环207。在插入口202的外周形成有插入口突部208。通过使插入口突部208在插入口202的脱离方向209上从承接口204的里侧钩挂于锁定环207,从而能够防止插入口202从承接口204脱离。

2、将承接口204的内周与插入口202的外周之间密封的密封构件210从承接口204的开口端面211的开口部插入到承接口204的内周与插入口202的外周之间。将密封构件210压入的压环212经由螺栓213及螺母214与承接口204连结。

3、第一管201和第二管203例如是通过离心铸造法铸造的延性铁管。为了在离心铸造时将这些管201、203从离心铸造用的模具拔出,承接口204在外周具有从承接口204的里端面215的位置朝向开口端面211的位置逐渐扩径的外侧锥面216。

4、承接口204的内周面217在管轴方向218上的锁定环收容槽206的附近的位置与承接口204的里端面215之间与第二管203的管轴心平行。由此,承接口204的内径d在锁定环收容槽206的附近的位置与承接口204的里端面215之间恒定。

5、此外,上述那样的管接头205能够参照日本国的日本特开2022-749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2、在上述以往形式中,由于承接口204的管厚t从承接口204的里端面215越靠近锁定环收容槽206则越会逐渐增大,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承接口204的重量增加,由此,管整体的重量也会增加。

3、另外,可以考虑通过增大承接口204的内径d并减薄承接口204的管厚t,从而减少承接口204的重量。然而,在该情况下,承接口204的里端面215附近的位置处的管厚t会变得过薄,该部分的强度有可能会不足。

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承接口的轻量化的管接头。

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6、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具有:

7、插入口,所述插入口形成于第一管;

8、承接口,所述承接口形成于第二管;

9、锁定环槽,所述锁定环槽形成在承接口的内周;

10、锁定环,所述锁定环收容于锁定环收容槽;以及

11、插入口卡合部,所述插入口卡合部形成在插入口的外周,

12、在插入口插入到承接口的状态下,通过使插入口卡合部在插入口的脱离方向上从承接口的里侧钩挂于锁定环,从而能够防止插入口从承接口脱离,其特征在于,

13、承接口在内周具有从承接口的里端部朝向承接口的开口端部扩径的内侧锥面和从承接口的内周向管径方向上的朝内方向突出的弯折角度限制部,

14、内侧锥面形成在承接口的锁定环收容槽与里端部之间,

15、弯折角度限制部阻止第一管相对于第二管超过容许角度地弯折。

16、由此,由于承接口在内周具有从承接口的里端部朝向承接口的开口端部扩径的内侧锥面,因此,与具有与管轴心平行的内周面的承接口相比,承接口的管厚在锁定环收容槽与承接口的里端部之间变薄。由此,能够实现承接口的轻量化。而且,通过使承接口具有上述那样的内侧锥面,从而将承接口的里端部的位置处的管厚保持为充分的厚度,承接口的里端部的强度不会不足。

17、利用承接口的内侧锥面使插入口相对于承接口的弯折角度增大,第一管与第二管的弯折性能提高。由此,通过根据发生地震时的晃动而使第一管与第二管充分地弯折,从而能够防止管的破损。

18、这样,虽然第一管与第二管的弯折性能提高,但若第一管和第二管过度弯折,则有时会产生从插入口与承接口之间产生漏水这样的不良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插入口与承接口的弯折角度限制部抵接,从而将插入口相对于承接口的弯折角度限制在容许角度以下。因此,能够防止插入口相对于承接口过大地弯折,能够防止从插入口与承接口之间产生漏水。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优选的是,承接口在外周具有从承接口的里侧朝向承接口的开口端部扩径的外侧锥面。

20、由此,能够使承接口的管厚在锁定环收容槽与承接口的里端部之间大致均匀。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优选的是,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端部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插入口向承接口的插入方向上的移动的间隔件,

22、在比弯折角度限制部靠承接口的里侧的位置,定心面形成在承接口的内侧锥面与里端部之间,

23、间隔件具有与弯折角度限制部的内周面相接的第一定心用接触部和与定心面相接的第二定心用接触部。

24、由此,通过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端部之间设置间隔件,从而限制插入口向承接口的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另外,通过使插入口卡合部钩挂于锁定环,从而限制插入口向脱离方向的移动。因此,插入口与承接口的管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在不平均力作用于管路的部分,管接头的动作被限制,插入口与承接口之间的伸缩功能以及插入口和承接口的弯折功能受到限制。由此,能够防止管路沿不平均力作用的方向伸缩或弯折而给管接头的密封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25、在将间隔件设置在承接口的内部时,间隔件的第一定心用接触部与弯折角度限制部的内周面相接,并且第二定心用接触部与定心面相接,因此,间隔件的安装位置不会在管径方向上偏移,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隔件相对于承接口的定心作业。

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优选的是,间隔件具有配置在插入口的前端部与承接口的里端部之间的筒状的间隔件主体,并且在管周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圆弧状的分割片,

27、在管周方向上相邻的分割片的端部彼此连接,

28、第一定心用接触部设置在管轴方向上的间隔件主体的一端部,

29、第二定心用接触部设置在管轴方向上的间隔件主体的另一端部,

30、在管轴方向上的第一定心用接触部与第二定心用接触部之间且管径方向上的间隔件主体的外周面与内侧锥面之间形成有空间,

31、管径方向上的间隔件主体的外周面与内侧锥面之间的间隔越靠近承接口的开口端部则越会扩大。

32、由此,在将多个分割片配置在承接口的内部并对间隔件进行组装时,在间隔件主体的外周面与内侧锥面之间形成有空间,因此,不用担心作业者的手被夹在间隔件主体的外周面与内侧锥面之间。因此,间隔件的组装作业的安全性及作业性提高。

33、专利技术效果

34、如以上那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承接口在内周具有从承接口的里端朝向承接口的开口端部扩径的内侧锥面,因此,与具有与管轴心平行的内周面的承接口相比,承接口的管厚在锁定环收容槽与承接口的里端部之间变薄。由此,能够实现承接口的轻量化,管整体被轻量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丸维斗田中龙之介小田圭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