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充电桩,具体为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
技术介绍
1、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速度会异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是异常巨大的。
2、充电桩,也称为电动车充电站或电动汽车供电设备,是一种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装置,使电动汽车能够存储足够的电量以支持其运行。
3、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操作和费用数据打印,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4、现有直流充电桩模块没有充电控制程序主要依赖外部控制器软件来控制和识别不同车型,这种方式存在着成本高、响应速度慢、兼容性差,充电功率不灵活的问题,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包括组合式智能充电桩,所述组合式智能充电桩上设有充电桩机箱、can接口,相邻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之间通过can接口、环形连接接口进行连接构成环形连接,使多个组合式智能充电桩构成环形互联,多
3、所述组合式智能充电桩构成环形连接后具有负载平衡功能,根据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的负载情况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4、优选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上设有充电桩机箱,所述充电桩机箱的内部设有断路器a、ac220控制器、环形连接端口、ac/dc模块、保护单元、通信单元、充电控制单元、协议识别模块、交流接触器、断路器b,所述断路器b的另一连接端设有充电枪;
5、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过压保护单元、过流保护单元、短路保护单元、漏电保护单元、温度监控单元;
6、所述通信单元支持标准can通信和以太网、无线通信;
7、所述协议识别模块上包括多种充电协议的固件,通过车辆充电端口的通讯信号自动识别车辆的充电协议类型。
8、优选的,所述组合式智能充电桩上设有两个标准化的环形连接接口,环形连接接口支持功率传输和数据通信。
9、优选的,所述通信单元上包括无线通信wifi模块、5g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10、优选的,所述过压保护单元上设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节点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连接端与稳压二极管配合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另一连接端设有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连接端设有电阻r7,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与电源bt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过流保护单元上设有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入12v,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入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连接端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基极与三极管q1、电阻r9之间的节点连接,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之间设有电阻r8,电阻r8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短路保护单元上设有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10、三极管q3,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10、三极管q3串联,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入电阻r12,电阻r12的另一连接端设有电阻r14,电阻r14的另一连接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与电阻r12之间的节点与接入电阻r11,电阻r11的另一连接端接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与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入电阻r13,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
13、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控单元上设有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3的一端接入5v电压,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一侧设有极性电容e6,电阻r14的一连接端接入运算放大器lm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lm的反相输出端接入电阻r16、电容c1,电阻r16的一端接入电阻r17,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lm的输出端设有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18与电阻r19相互并联。
14、优选的,所述温度监控单元上设有电容c2,电阻r22、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23、发光二极管led3,电阻r22、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23、发光二极管led3相互串联,电阻r22的一连接端接入电阻r20,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入电阻r21,电阻r21的另一连接端与二极管le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led4的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容c3的负极接地,二极管led4的正极还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温度监控单元上设有cn模块,cn模块上的stat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23之间的节点连接,cn模块上的ce端与电阻r22、电阻r20之间的节点连接,cn模块上的ldrv端与fet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组合式智能充电桩上设有can接口,相邻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之间通过can接口、环形连接接口构成环形连接,实现多个组合式智能充电桩的环形互联,多个组合式智能充电桩支持并联模式,组合式智能充电桩构成环形连接后具有负载平衡功能,根据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的负载情况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环形连接接口用于实现模块间的环形互联,环形连接接口支持功率传输和数据通信,并采用防水、防尘设计,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7、(2)通信单元支持标准can通信和以太网、无线通信,通信单元上包括无线通信wifi模块、5g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通信单元通过环形总线实现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和系统管理,支持实时的状态监控和控制信号传输,支持标准can通信和以太网、无线通信,实现与车辆和后台管理系统的实时交互;
18、(3)组合式智能充电桩构成环形连接后具有负载平衡功能,根据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的负载情况自动调节输出功率,采用串联、并联相结合的设计,同时,不管是串联,还是并联的充电桩之间用于连接的电缆线上均设有电压控制器以及自动通断开关,在串联,并联都无法达到负载的功率的同时,可以利用电压控制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升压;
19、(4)该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包括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上设有充电桩机箱(2)、CAN接口,相邻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之间通过CAN接口、环形连接接口进行连接构成环形连接,使多个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构成环形互联,多个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支持并联模式,所述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上一个充电桩与设定场所中任意一个充电桩之间采用电缆线进行独立的连接,两个相互连接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的电缆线上设有电压控制器以及自动通断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上设有充电桩机箱(2),所述充电桩机箱(2)的内部设有断路器A(3)、AC220控制器(4)、环形连接端口(5)、AC/DC模块(6)、保护单元(7)、通信单元(8)、充电控制单元(9)、协议识别模块(10)、交流接触器(11)、断路器B(12),所述断路器B(12)的另一连接端设有充电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8)上包括无线通信WIFI模块、5G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单元(13)上设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节点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连接端与稳压二极管配合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另一连接端设有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连接端设有电阻R7,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与电源BT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单元(14)上设有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入12V,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入电阻R9,电阻R9的另一连接端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基极与三极管Q1、电阻R9之间的节点连接,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之间设有电阻R8,电阻R8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单元(15)上设有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10、三极管Q3,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10、三极管Q3串联,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入电阻R12,电阻R12的另一连接端设有电阻R14,电阻R14的另一连接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与电阻R12之间的节点与接入电阻R11,电阻R11的另一连接端接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与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入电阻R13,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控单元(17)上设有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3的一端接入5V电压,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一侧设有极性电容E6,电阻R14的一连接端接入运算放大器LM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LM的反相输出端接入电阻R16、电容C1,电阻R16的一端接入电阻R17,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入5V电压,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LM的输出端设有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18与电阻R19相互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控单元(17)上设有电容C2,电阻R22、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23、发光二极管LED3,电阻R22、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23、发光二极管LED3相互串联,电阻R22的一连接端接入电阻R20,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入电阻R21,电阻R21的另一连接端与二极管LE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LED4的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容C3的负极接地,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包括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上设有充电桩机箱(2)、can接口,相邻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之间通过can接口、环形连接接口进行连接构成环形连接,使多个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构成环形互联,多个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支持并联模式,所述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上一个充电桩与设定场所中任意一个充电桩之间采用电缆线进行独立的连接,两个相互连接的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的电缆线上设有电压控制器以及自动通断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上设有充电桩机箱(2),所述充电桩机箱(2)的内部设有断路器a(3)、ac220控制器(4)、环形连接端口(5)、ac/dc模块(6)、保护单元(7)、通信单元(8)、充电控制单元(9)、协议识别模块(10)、交流接触器(11)、断路器b(12),所述断路器b(12)的另一连接端设有充电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智能充电桩(1)上设有两个标准化的环形连接接口,环形连接接口支持功率传输和数据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8)上包括无线通信wifi模块、5g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单元(13)上设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的节点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连接端与稳压二极管配合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另一连接端设有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连接端设有电阻r7,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与电源bt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充电控制协议能自动识别可环形连接组合的智能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单元(14)上设有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入12v,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豫,王宏江,冯俊,武培峰,钱成爽,刘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威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