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载光电探测,特别涉及一种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1、可见光0.4~0.7μm与近红外0.7~0.9μm波段是机载光电探测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工作波段。可见光0.4~0.7μm包含有景物的彩色信息,近红外0.7~0.9μm波段具有更强穿透能力,两者成像图像特征均易于人眼识别。现今同时具备可见光、近红外两个波段的大面阵成像探测器在机载光电探测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了获取以上两个波段的图像,需要在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中增加滤光装置,需要输出可见光图像时将0.4~0.7μm波段滤光片切入成像系统中,将0.7~0.9μm滤光片切出,反之则可获得近红外画面。
2、目前,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切换设计均采用在ccd/cmos靶面前或者在光路中增加切换机构实现两个波段切换成像。这种切换方式适合于在横向方向(垂直于光轴方向)上有足够空间且光路处于密封环境条件下使用,而对于集成度高横向空间有限、工作环境恶劣的机载传感器上应用较为困难。如专利(cn 113985685 a)涉及了一种紧凑型滤光片切换组件、装配方法和应用,采用弧形导向轨、滑块、传动机构实现了探测器靶面前滤光片切换。该方式占用探测器前横向过多空间,且探测器与后端汇聚镜存在开放空间,无法完成密封,探测器靶面易被外界环境污染,引起成像不良的风险。国内相关文献则集中在可见光与近红外共孔径设计后端采用棱镜或者分光镜分光实现可见光与近红外同时成像,该类方式采用可见光、近红外两个探测器,系统复杂、成本高。
3、本专利技术针对机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该装置通过控制可见光滤光部件以及近红外滤光部件的切换,实现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解决当前机载可见光近红外共探测器传感器波段切换体积大、影响密封问题。
2、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用于可见光滤光部件和近红外滤光部件之间的切换,包括:
3、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相互连接;
4、可见光滤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
5、近红外滤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并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
6、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驱动所述可见光滤光部件转动,并沿轴向切入或切出;
7、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驱动所述近红外滤光部件转动,并沿轴向切入或切出;
8、所述可见光滤光部件切入或切出的轴向与所述近红外滤光部件切入或切出的轴向为同一轴向。
9、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10、第一枢轴,通过两端套设的第一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枢轴上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可见光滤光部件连接;
11、第一蜗轮,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枢轴一端通过延伸形成的自由端上;
12、第一电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轴向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
13、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通过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同时驱动第一枢轴,从而驱动所述可见光滤光部件转动。
14、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15、第二枢轴,通过两端套设的第二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枢轴上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近红外滤光部件连接;
16、第二蜗轮,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枢轴一端通过延伸形成的自由端上;
17、第二电机,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轴向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二蜗轮啮合;
18、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通过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同时驱动第二枢轴,从而驱动所述近红外滤光部件转动。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的轴线垂直。
20、优选的,所述可见光滤光部件和近红外滤光部件均采用相同设计尺寸,切入时可保证两种滤光部件的滤光片中心在同一个位置。
21、优选的,所述可见光滤光部件为0.4~0.7μm波段滤光片;所述近红外滤光部件为0.7~0.9μm波段滤光片。
22、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该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光线输入端设置上述的轴向波段切换装置。
23、优选的,控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可见光滤光部件切入至光线输入端时,可见光滤光部件的轴线与光线输入端轴线为同一轴线;
24、或者控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近红外滤光部件切入至光线输入端,近红外滤光部件的轴线与光线输入端轴线为同一轴线。
25、优选的,按顺序依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反转、第二驱动机构正转,或者依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正转、第二驱动机构反转,则完成可见光滤光部件切出及近红外滤光部件切入,或者完成近红外滤光部件切出及可见光滤光部件切入,实现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本专利技术基于可见光滤光部件以及近红外滤光部件,通过按顺序依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反转、第二驱动机构正转,或者依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正转、第二驱动机构反转,则完成可见光滤光部件切出及近红外滤光部件切入,或者完成近红外滤光部件切出及可见光滤光部件切入,实现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本专利技术解决当前机载可见光近红外共探测器传感器波段切换体积大、影响密封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可见光滤光部件和近红外滤光部件之间的切换,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的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滤光部件(2-2)和近红外滤光部件(3-2)均采用相同设计尺寸,切入时可保证两种滤光部件的滤光片中心在同一个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滤光部件(2-2)为0.4~0.7μm波段滤光片;所述近红外滤光部件(3-2)为0.7~0.9μm波段滤光片。
7.一种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可见光滤光部件(2-2)切入至光线输入端时,可见光滤光部件(2-2)的轴线与光线输入端轴线为同一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按顺序依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反转、第二驱动机构正转,或者依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正转、第二驱动机构反转,则完成可见光滤光部件(2-2)切出及近红外滤光部件(3-2)切入,或者完成近红外滤光部件(3-2)切出及可见光滤光部件(2-2)切入,实现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可见光滤光部件和近红外滤光部件之间的切换,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的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滤光部件(2-2)和近红外滤光部件(3-2)均采用相同设计尺寸,切入时可保证两种滤光部件的滤光片中心在同一个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阵可见光近红外成像传感器轴向波段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可辉,李宽,翟方超,张琰,刘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