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22184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首先通过自检电路,对检测电路进行自检;通过欠压检测电路,对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实现主电路的断电操作;通过BUCK电路,实现对充电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逐步提升,提升充电效率;通过电流检测电路,实现对BUCK电路输出电流的检测,并实现BUCK脉冲的封闭和延迟检测;通过温度检测电路,对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并联动散热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储能充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充电控制,尤其涉及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116742665b的专利公开了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储能充电系统,包括获取待充电设备通过充电部件发送给充电控制部件的充电请求信息;根据充电请求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如果需要调整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使储能充电系统的储能装置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将储能装置的充电功率或放电功率调整为零。

2、现阶段的储能充电系统虽避免总负荷超过变压器的容量和发生逆流,但无法实现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控且缺乏保护机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设备虽避免总负荷超过变压器的容量和发生逆流,但无法实现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控且缺乏保护机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

3、步骤一、首先通过自检电路,对监测电路进行自检;

4、步骤二、通过欠压检测电路,对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并实现主电路的断电操作;

5、步骤三、通过buck电路,实现对充电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逐步提升,提升充电效率;

6、步骤四、通过电流检测电路,实现对buck电路输出电流的检测,并实现buck脉冲的封闭和延迟检测;

7、步骤五、通过温度检测电路,对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并联动散热操作。

8、进一步地,所述欠压检测电路与buck电路之间串联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导线分别与充电电路开关、buck脉冲开关、散热模块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自检电路一端串联有警报器一,所述欠压检测电路一端串联有警报器二,所述散热模块一端串联有警报器三。

10、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对主电路电流设置成延迟检测。

11、进一步地,所述buck脉冲开关串联入buck电路,实现对buck电路输入电池电压的调控,实现多级充电的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自检电路包括监测组件和配网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显示屏、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装置自检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

13、进一步地,所述配网组件包括遥控端子排、遥信端子排和电源端子排。

14、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端子排通过导线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遥控端子排和遥信端子排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一端连接零点位,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有数据接口。

15、进一步地,所述欠压检测电路、buck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构成循环。

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17、(1)通过自检电路的设置,实现对各检测模块和散热模块进行电路自检,防止因电路的短路造成系统的损坏,且通过自检电路实现对监测的自动化保护。

18、(2)现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控,包括电压、电流、温度、荷电状态(soc)和健康状态(soh),保护机制的设置,防止过充、过放、过热和短路等,实现智能化功能,自适应控制、预测维护和自我诊断。

19、(3)通过buck电路与为处理器的联动设置,实施多级充电策略,如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浮充阶段,根据电池的soc来调整充电功率,以避免对电池造成伤害。

20、(4)设计冗余和故障转移机制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检测电路与BUCK电路之间串联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导线分别与充电电路开关、BUCK脉冲开关、散热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检电路一端串联有警报器一,所述欠压检测电路一端串联有警报器二,所述散热模块一端串联有警报器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对主电路电流设置成延迟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脉冲开关串联入BUCK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检测电路、BUCK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构成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检电路包括监测组件和配网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显示屏、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装置自检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配网组件包括遥控端子排、遥信端子排和电源端子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排通过导线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遥控端子排和遥信端子排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一端连接零点位,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有数据接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步骤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检测电路与buck电路之间串联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导线分别与充电电路开关、buck脉冲开关、散热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检电路一端串联有警报器一,所述欠压检测电路一端串联有警报器二,所述散热模块一端串联有警报器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对主电路电流设置成延迟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充电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脉冲开关串联入buck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晓平刘思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功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