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22169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包括多个离子交换树脂柱,多个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包括依次连接的首部、中部以及尾部,所述首部远离所述中部的一端上可转动的设置有首部多孔板以及与所述首部内空腔连通的首部管道,所述尾部远离所述中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尾部多孔板以及与所述尾部内空腔连通的尾部管道,其中,所述首部多孔板与前一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的所述尾部多孔板贴合并能够相对转动,以使二者至少具有孔位完全对齐的完全导通状态以及孔位完全不对齐的截止状态。本申请提供的离子交换系统可在进行淋洗、解吸、反冲等各种工序时,切换各离子交换树脂柱的串并联状态,提高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申请涉及镍矿冶炼,具体涉及一种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1、红土镍矿是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含镍橄榄石基岩经长期风化、淋滤、浸染、蚀变等地质作用形成的疏松黏土状多矿物聚合体,伴有镍、钴、铬、镁、铝等金属组分。目前处理低品位红土镍矿的方法主要为高压酸浸工艺(简称为hpal),而对红土镍矿浸出液中的镍和钴进行纯化回收,可以采用离子交换工艺。

2、中国专利cn111001444a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塔,所述树脂塔由多段树脂柱短接组合而成,每段树脂柱短接之间用法兰连接,树脂塔上下端部设置有封头,封头有供进出液的管口,所述树脂柱短接之间放置两块多孔板和一块垫板,组成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垫板为中空结构,所述空腔直径与树脂塔内径一致。

3、但其存在的问题是:其树脂柱采用串联方式连接,在完成吸附镍和钴离子后,进行后续的淋洗、解吸、反冲等步骤时仍保持串联状态,导致淋洗、解吸、反冲等工序的处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子交换树脂柱串联导致后续淋洗、解吸、反冲等工序的处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包括:

4、多个离子交换树脂柱,多个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包括依次连接的首部、中部以及尾部,所述首部远离所述中部的一端上可转动的设置有首部多孔板以及与所述首部内空腔连通的首部管道,所述尾部远离所述中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尾部多孔板以及与所述尾部内空腔连通的尾部管道,其中,所述首部多孔板与前一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的所述尾部多孔板贴合并能够相对转动,以使二者至少具有孔位完全对齐的完全导通状态以及孔位完全不对齐的截止状态。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首部包括首部管体以及转动环,所述首部管体呈管状,一端与所述中部固定,所述转动环与所述首部管体另一端密封连接并可相对转动,所述首部多孔板固定在所述转动环上,所述首部管道设置在所述首部管体上,与所述首部管体内部空腔连通。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呈管状,所述中部内部固定有树脂柱,所述树脂柱的端部与所述首部以及所述尾部之间形成有空腔。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部包括尾部管体,所述尾部管体呈管状,一端与所述中部固定,另一端上固定有所述尾部多孔板,所述尾部多孔板与所述尾部管体的端面平齐。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环靠近所述首部管体的环面形成有下凸环,所述首部管体的端部对应开设有与所述下凸环匹配的下环形槽,所述转动环靠近前一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的环面形成有上凸环,前一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的所述尾部的端部对应开设有与所述上凸环匹配的上环形槽,所述下凸环与所述下环形槽实现转动装配,所述上凸环与所述上环形槽实现转动装配。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首部管道上设有首部阀门,用于控制所述首部管道的导通或截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部管道设置在所述尾部管体上,与所述尾部管体内的空腔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部管道上设有尾部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尾部管道的导通或截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首部多孔板上开设有若干首部通孔,所述尾部多孔板上开设有若干尾部通孔,所述首部通孔与所述尾部通孔一一对应匹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部与所述首部、所述尾部通过法兰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包括多个离子交换树脂柱,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包括依次连接的首部、中部以及尾部,所述首部远离所述中部的一端上可转动的设置有首部多孔板以及与所述首部内空腔连通的首部管道,所述尾部远离所述中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尾部多孔板以及与所述首部内空腔连通的尾部管道,其中,所述首部多孔板与前一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的所述尾部多孔板贴合并能够相对转动,以使二者至少具有孔位完全对齐的完全导通状态以及孔位完全不对齐的截止状态。因此,本申请中的离子交换系统可在进行淋洗、解吸、反冲等各种工序时,切换各离子交换树脂柱的串并联状态,提高处理效率。

15、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部包括首部管体以及转动环,所述首部管体呈管状,一端与所述中部固定,所述转动环与所述首部管体另一端密封连接并可相对转动,所述首部多孔板固定在所述转动环上,所述首部管道设置在所述首部管体上,与所述首部管体内部空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呈管状,所述中部内部固定有树脂,所述树脂的端部与所述首部以及所述尾部之间形成有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包括尾部管体,所述尾部管体呈管状,一端与所述中部固定,另一端上固定有所述尾部多孔板,所述尾部多孔板与所述尾部管体的端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靠近所述首部管体的环面形成有下凸环,所述首部管体的端部对应开设有与所述下凸环匹配的下环形槽,所述转动环靠近前一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的环面形成有上凸环,前一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的所述尾部的端部对应开设有与所述上凸环匹配的上环形槽,所述下凸环与所述下环形槽实现转动装配,所述上凸环与所述上环形槽实现转动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部管道上设有首部阀门,用于控制所述首部管道的导通或截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管道设置在所述尾部管体上,与所述尾部管体内的空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管道上设有尾部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尾部管道的导通或截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部多孔板上开设有若干首部通孔,所述尾部多孔板上开设有若干尾部通孔,所述首部通孔与所述尾部通孔一一对应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与所述首部、所述尾部通过法兰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部包括首部管体以及转动环,所述首部管体呈管状,一端与所述中部固定,所述转动环与所述首部管体另一端密封连接并可相对转动,所述首部多孔板固定在所述转动环上,所述首部管道设置在所述首部管体上,与所述首部管体内部空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呈管状,所述中部内部固定有树脂,所述树脂的端部与所述首部以及所述尾部之间形成有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包括尾部管体,所述尾部管体呈管状,一端与所述中部固定,另一端上固定有所述尾部多孔板,所述尾部多孔板与所述尾部管体的端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土镍矿浸出液离子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靠近所述首部管体的环面形成有下凸环,所述首部管体的端部对应开设有与所述下凸环匹配的下环形槽,所述转动环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布罗德乔内戈罗·萨特里约·苏曼特里万文静瓦纳尔迪·里兹基胡意哈西布安·安迪·西亚普特拉沙·萨杜里夫基拉赫马迪·皮扬班纳·伊尔万·夏贾比尔·阿迪·阿拉姆
申请(专利权)人:格林爱科镍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