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因其厚度薄、自发光、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中。
2、oled显示面板一般包括:驱动背板,以及位于驱动背板上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沿背离驱动背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层。其中,各个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都是通过蒸镀工艺统一蒸镀形成的,也即是,各个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是连接在一起的。为了避免在某个发光器件发光的过程中,这个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产生的横向漏电流让相邻的发光器件也发光,需要在相邻的发光器件之间分布的像素定义层,可以通过像素定义层在靠近发光器件的一侧设置的内凹结构隔断横向漏电流。
3、但是,为确保像素定义层的内凹结构隔断发光层的效果较好,需要具有内凹结构的这一部分的像素定义层制作于相对平坦均一的阳极上方。为此,像素定义层中设置有内凹结构的部分会覆盖阳极的边缘部分,导致oled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较小,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第一电极层、填充层、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3、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多个分离设置
4、所述填充层位于所述驱动背板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且分布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5、所述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填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像素开孔,所述像素开孔的侧壁具有内凹结构;
6、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7、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8、其中,所述填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与所述驱动背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与所述驱动背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内凹结构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填充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相交叠,且所述内凹结构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外。
9、可选的,所述驱动背板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分布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之间,且所述凹槽包括至少两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一子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深度;
10、其中,所述填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子凹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填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
11、可选的,对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分布的所述填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是齐平的,且所述填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面为平行于所述驱动背板的平面。
12、可选的,所述内凹结构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13、可选的,在所述填充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与所述驱动背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与所述驱动背板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填充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边缘部分,且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填充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内。
14、可选的,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界与所述填充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界不重合。
15、可选的,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16、可选的,所述驱动背板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具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所述凹槽,以及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贯穿孔,所述第一电极通过对应的所述贯穿孔与所述驱动背板电连接。
17、可选的,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沿垂直且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定义层和第二定义层,所述像素开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定义层和所述第一定义层;
18、其中,所述第一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内,且所述第一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界与所述第二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界不重合。
19、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定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面均为:平行于所述驱动背板的平面。
20、可选的,所述像素定义层还包括:第三定义层,所述第三定义层位于所述第一定义层朝向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像素开孔还贯穿所述第三定义层;
21、其中,所述第一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内,且所述第一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界与所述第三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界不重合。
22、可选的,所述第三定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23、可选的,在平行于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定义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义层向外凸出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定义层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义层向外凸出的部分的宽度。
24、可选的,所述第三定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面为平行于所述驱动背板的平面。
25、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芯片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芯片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施加驱动信号。
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发聊得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7、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第一电极、填充层、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像素开孔且像素开孔的侧壁具有内凹结构。填充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与驱动背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与驱动背板之间的距离,保证填充层背离驱动背板一侧的平坦性相对较高。为此,将内凹结构分布在填充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可以保证各个像素开孔的侧壁上分布的内凹结构的分布位置基本一致,以保证各个像素开孔的侧壁上设置的内凹结构对有机发光层的隔断效果是基本一致的。这样,内凹结构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中的至少部分可以与第一电极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合,也即,内凹结构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中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电极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外。如此,第一电极中被像素开孔的侧壁上的内凹结构覆盖的区域较小,使得第一电极与有机发光层的连接面积增大,可以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100)、第一电极层(200)、填充层(300)、像素定义层(400)、有机发光层(500)和第二电极层(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背板(100)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层(200)的一侧具有凹槽(O),所述凹槽(O)分布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21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之间,且所述凹槽(O)包括至少两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第一子凹槽(O1)和第二子凹槽(O2),所述第一子凹槽(O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凹槽(O2)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210),围绕所述第一电极(210)分布的所述填充层(300)背离所述驱动背板(100)的一侧是齐平的,且所述填充层(300)背离所述驱动背板(100)的一面为平行于所述驱动背板(100)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结构(N)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21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100)、第一电极层(200)、填充层(300)、像素定义层(400)、有机发光层(500)和第二电极层(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背板(100)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层(200)的一侧具有凹槽(o),所述凹槽(o)分布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21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之间,且所述凹槽(o)包括至少两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第一子凹槽(o1)和第二子凹槽(o2),所述第一子凹槽(o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凹槽(o2)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210),围绕所述第一电极(210)分布的所述填充层(300)背离所述驱动背板(100)的一侧是齐平的,且所述填充层(300)背离所述驱动背板(100)的一面为平行于所述驱动背板(100)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结构(n)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21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填充层(300)背离所述驱动背板(100)的一侧与所述驱动背板(10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00)背离所述驱动背板(100)的一侧与所述驱动背板(100)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填充层(300)覆盖所述第一电极(210)的边缘部分,且所述像素定义层(40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填充层(30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40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界与所述填充层(30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外边界不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40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210)在所述驱动背板(10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超,黄寅虎,卢鹏程,张大成,马召,张应兵,屈刘泽明,谢卓洋,彭家早,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