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21782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通过在野外环境中放置起始表面无微生物附着的微塑料,使其表面定植有原始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后,设置两种迁移方式,连续多次改变其地理位置继续进行培养的连续迁移方式,或直接改变至最终地理位置进行培养的直接迁移方式,并保留部分在迁移前后各环境中的微塑料继续进行培养以作为对照组,使微塑料在环境中迁移过程中的起始表面微生物已知、迁移路径可控;通过回收微塑料样品分离提取表面微生物后,研究微塑料在连续迁移下表面微生物的变动情况,进而解释微塑料在环境迁移过程中对表面微生物的运输载体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的运输模拟和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微塑料是指粒径不超过5mm的不同形状、颜色、尺寸和聚合物类型的塑料混合物,由于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和不合理处置,现阶段大量微塑料存在于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微塑料比表面积大(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因而能够为微生物提供比大尺寸塑料更多的附着位点。且微塑料通常质量较轻,易于漂浮在水面移动,因此,微塑料成为了携带微生物在环境中发生迁移的良好载体。

2、由于通过微塑料随机采样难以充分把握微塑料的迁移路径,对微塑料在环境中迁移时表面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鉴于本领域此现状的掌握了解,使得将微塑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仍有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利用微塑料实现连续迁移的微生物运输方法,实现了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的运输模拟和分析。

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包括:

3、设定连续迁移路径包括m个点位,第一个点位放置3m-2组表面起始无菌的微塑料样品,其余点位放置m组表面起始无菌的微塑料样品;

4、回收部分不改变位置的样品,获得第一对照样品组;完成直接迁移,获得第一直接迁移样品组;完成连续迁移中的第一次迁移,获得第一连续迁移样品组;

5、回收部分不改变位置的样品,获得第二对照样品组;回收部分第一连续迁移样品组,其余第一连续迁移样品组完成连续迁移中的第二次迁移,获得第二连续迁移样品组;完成直接迁移,获得第二直接迁移样品组;

6、根据上述步骤类推,回收部分不改变位置的样品,获得第x对照样品组;回收部分第x-1连续迁移样品组,其余第x-1连续迁移样品组完成连续迁移中的第x次迁移,获得第x连续迁移样品组;完成直接迁移,获得第x直接迁移样品组,使得连续迁移样品到达最后一个点位,x表示任意中间点位;

7、完成连续迁移,回收第m对照样品组、第m-1连续迁移样品组、第一至第m-1直接迁移样品组,m表示连续迁移路径包括的点位数量;

8、从回收的第一至第m对照样品组、第一至第m-1连续迁移样品组、第一至第m-1直接迁移样品组所有样品上提取表面微生物,比较不同组别间微生物,以探究连续迁移时微塑料对微生物的运输作用,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得第一对照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各点位原位培养,若干天后,从第一个点位回收m+1组样品,从其余点位各回收1组样品,将从所有各点位回收的各1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作为第一对照样品组;

10、获得第一直接迁移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将从第一点位回收的1组样品直接迁移至最后点位,放置于相同的培养环境中,作为第一直接迁移样品组;

11、获得第一连续迁移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将从第一点位回收的m-1组样品迁移至第二点位,以模拟连续迁移的第一次迁移,作为第一连续迁移样品组。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得第二对照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继续培养,若干天后,从所有各点位回收的各1组始终在此处培养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作为第二对照样品组;

13、回收部分第一连续迁移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将从第二点位回收的1组第一连续迁移样品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

14、获得第二直接迁移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将从第一点位回收的1组样品直接迁移至最后点位,作为第二直接迁移样品组;

15、获得第二连续迁移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将从第二点位回收的m-2组由第一点位迁移至此的样品迁移至第三点位,以模拟连续迁移的第二次迁移,作为第二连续迁移样品组。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得第x对照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迁移并继续培养后,从第一点位回收2组样品,从任意中间点位回收1组始终在该点位培养的样品、m-x+1组从第一点位迁移至此处的样品,从其余点位各回收1组始终在该点位培养的样品;将从所有各点位回收的各1组始终在当前点位培养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作为第x对照样品组;

17、回收部分第x-1连续迁移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将从当前任意中间点位回收的1组由任意中间点位上一点位迁移至此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

18、获得第x连续迁移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从当前任意中间点位回收的m-x组连续迁移样品迁移至当前任意下一点位,以模拟连续迁移的第x次迁移,作为第x连续迁移样品组;

19、获得第x直接迁移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从第一点位回收的1组样品直接迁移至最后点位,作为第x直接迁移样品组。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回收第m对照样品组、第m-1连续迁移样品组、第一至第m-1直接迁移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进行第m-1次迁移并继续培养若干天后,从所有点位各回收1组始终在此处培养的样品,从最后点位回收1组从第一点位连续迁移至此处的样品,从最后点位回收m-1组从第一点位直接迁移至此的样品。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22、通过以始终在各点位培养的样品作为对照,对比连续迁移组样品表面的微生物,以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的运输作用。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24、通过对比连续迁移组样品和直接迁移组样品表面的微生物,以研究连续迁移过程中,中间点位环境对微塑料运输表面微生物的作用。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26、通过对比对照组中同一点位在不同培养时间后回收的样品,以研究微塑料表面微生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动情况。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28、通过对比在第一点位和最后点位分别培养不同时间、但总培养时间相同的样品表面的微生物,以研究在原环境和现环境培养时间不同时,微塑料在迁移后到达新环境中表面微生物的变化情况。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达成的积极技术效果如下:

30、1、基于在环境中设置多个点位和多个采样时间点,可控地模拟微塑料连续迁移过程,具体包括回收部分不改变位置的样品,获得第x对照样品组;回收部分第x-1连续迁移样品组,其余第x-1连续迁移样品组完成连续迁移中的第x次迁移,获得第x连续迁移样品组;完成直接迁移,获得第x直接迁移样品组;使得连续迁移样品到达最后一个点位;完成连续迁移并继续培养若干天后,回收所有样品;从回收所有样品上提取表面微生物,比较不同组别间微生物,以探究迁移时微塑料对微生物的运输作用,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通过回收微塑料样品提取其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研究了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从而研究连续迁移方式下,利用微塑料实现了微生物的运输,适用于所有微塑料迁移路径和不同微塑料停留时间的模拟;

31、2、充分考虑了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第一对照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各点位原位培养,若干天后,从第一个点位回收m+1组样品,从其余点位各回收1组样品,将从所有各点位回收的各1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作为第一对照样品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第二对照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继续培养,若干天后,从所有各点位回收的各1组始终在此处培养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作为第二对照样品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第x对照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迁移并继续培养后,从第一点位回收2组样品,从任意中间点位回收1组始终在该点位培养的样品、m-x+1组从第一点位迁移至此处的样品,从其余点位各回收1组始终在该点位培养的样品;将从所有各点位回收的各1组始终在当前点位培养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作为第x对照样品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收第m对照样品组、第m-1连续迁移样品组、第一至第m-1直接迁移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进行第m-1次迁移并继续培养若干天后,从所有点位各回收1组始终在此处培养的样品,从最后点位回收1组从第一点位连续迁移至此处的样品,从最后点位回收m-1组从第一点位直接迁移至此的样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微生物数据分析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第一对照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各点位原位培养,若干天后,从第一个点位回收m+1组样品,从其余点位各回收1组样品,将从所有各点位回收的各1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作为第一对照样品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第二对照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继续培养,若干天后,从所有各点位回收的各1组始终在此处培养的样品回收至实验室保存,作为第二对照样品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连续迁移下微塑料对微生物运输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第x对照样品组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迁移并继续培养后,从第一点位回收2组样品,从任意中间点位回收1组始终在该点位培养的样品、m-x+1组从第一点位迁移至此处的样品,从其余点位各回收1组始终在该点位培养的样品;将从所有各点位回收的各1组始终在当前点位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笑寒马永正张颖牛志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