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阀门,具体涉及缓闭式止回阀。
技术介绍
1、轴流式止回阀,通过阀门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差来决定阀瓣的开启和关闭。当进口端压力大于出口端压力与弹簧力的总和时,阀瓣开启。只要有压差存在,阀瓣就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但开启度由压差的大小决定。当出口端压力与弹簧弹力的总和大于进口端压力时,阀瓣则关闭并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由于阀瓣的开启与关闭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力平衡采统中,因此阀门运行平稳,无噪声。
2、轴流式止回阀还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流阻小,关闭速度快。
3、然而这一特点带来的问题是阀瓣与阀座撞击严重,影响其密封寿命,同时快速关闭,会产生水锤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闭式止回阀,以解决止回阀关闭速度快,阀瓣与阀座撞击,影响寿命及产生水锤效应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闭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瓣和导流通道;阀体具有流道腔;阀座连接于阀体的内壁,阀座包括第一台阶结构以及设于第一台阶结构内圈的第一密封面;第一台阶结构包括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台肩;阀瓣可移动地设于阀体的流道腔,阀瓣包括第二台阶结构以及设于第二台阶结构内圈的第二密封面;第二台阶结构包括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台肩,第二台肩适于与第一台肩配合,第二密封面适于与第一密封面配合;在缓闭式止回阀闭合的过程中,第一台阶结构和第二台阶结构之间形成容积腔;在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抵接前,容积腔通过导流通道和流道腔连通;在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抵接时,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紧密贴合
3、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缓闭式止回阀,由于阀体设置第一台阶结构,阀瓣设置第二台阶结构,第一台阶结构和第二台阶结构可以相互配合,在阀门接近关闭的过程中阀座和阀瓣形成介质容积腔。又因为缓闭式止回阀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能够将容积腔和流道腔连通,这样,在阀瓣继续闭合过程中,容积腔内的介质通过导流通道溢出,从而起到缓闭的作用,减少阀瓣和阀座的撞击,延长阀门的密封寿命,减少水锤效应。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流通道包括设于第二台阶结构的导流孔,导流孔沿轴向贯穿第二台阶结构的第二台肩。
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积腔为环形的空腔,导流孔沿第二台肩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流孔的直径占容积腔沿径向的宽度的比为40%~60%。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台阶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一台肩的外圈的第一内周面以及连接于第一台肩的内圈的第二内周面;第二台阶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二台肩的外圈的第一外周面以及连接于第二台肩的内圈的第二外周面;
8、其中,第二内周面和第二外周面抵接,导流通道包括设于第一内周面和第一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9、或,第一内周面和第一外周面抵接,导流通道包括设于第二内周面和第二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间隙沿径向的宽度为1mm~2mm,且,间隙的宽度不超过容积腔沿径向宽度的20%。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台阶结构包括与第一台肩的外圈连接的第一内周面、锥形的导向面以及面向第二台阶结构的前端面,导向面的外圈与第二台阶结构的前端面连接,导向面的内圈与第一内周面连接,导向面用于引导阀瓣朝向阀座对中移动。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面的母线与阀座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20°。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撑架和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阀瓣抵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支撑架抵接,弹性件适于向阀瓣施加朝向阀座的弹性力。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撑架和阀瓣的对接面上,支撑架设有第一限位结构,阀瓣设有与第一限位结构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在缓闭式止回阀处于开启状态下,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抵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4)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31)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台阶结构(31)的第二台肩(3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积腔(5)为环形的空腔,所述导流孔沿所述第二台肩(31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的直径占所述容积腔(5)沿径向的宽度的比为4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21)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肩(211)的外圈的第一内周面(2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肩(211)的内圈的第二内周面(213);所述第二台阶结构(31)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台肩(311)的外圈的第一外周面(3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台肩(311)的内圈的第二外周面(3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沿径向的宽度为1mm~2mm,且,所述间隙的宽度不超过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21)包括与所述第一台肩(211)的外圈连接的第一内周面(212)、锥形的导向面(214)以及面向所述第二台阶结构(31)的前端面,所述导向面(214)的外圈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31)的前端面连接,所述导向面(214)的内圈与所述第一内周面(212)连接,所述导向面(214)用于引导所述阀瓣(3)朝向所述阀座(2)对中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214)的母线与所述阀座(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2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6)和弹性件(7);所述弹性件(7)的一端与所述阀瓣(3)抵接,所述弹性件(7)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6)抵接,所述弹性件(7)适于向所述阀瓣(3)施加朝向所述阀座(2)的弹性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6)和所述阀瓣(3)的对接面上,所述支撑架(6)设有第一限位结构(61),所述阀瓣(3)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1)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33),在所述缓闭式止回阀处于开启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结构(6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33)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4)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31)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台阶结构(31)的第二台肩(3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积腔(5)为环形的空腔,所述导流孔沿所述第二台肩(31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的直径占所述容积腔(5)沿径向的宽度的比为4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21)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肩(211)的外圈的第一内周面(2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肩(211)的内圈的第二内周面(213);所述第二台阶结构(31)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台肩(311)的外圈的第一外周面(3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台肩(311)的内圈的第二外周面(3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闭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沿径向的宽度为1mm~2mm,且,所述间隙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容积腔(5)沿径向宽度的2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缓闭式止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王小亮,许家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