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胰胆管内引流管,特别涉及一种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主要用于ercp下的胰胆管临时性引流,属于医用引流管。
技术介绍
1、现行的ercp下留置胆管引流管/胰管引流管,在进行置管时由于主胰管和胆总管距离较近,极易产生导丝误入主胰管/胆总管的问题,反复进行置入容易引起主胰管/胆总管的损伤,且现有的留置胆管引流管/胰管引流管在留置时间上缺乏灵活的可控性;另外,现有的留置胆管引流管/胰管引流管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光滑表面,引流管与导丝、胰管/胆管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不便于置管及自动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防止导丝误入胆总管/主胰管,且留置时间灵活可控、便于置管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
2、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引流管段和引流段,引流管段和引流段上均设置有引流孔,其特征是:引流管段的一端为导管段,引流管段的另一端为呈螺旋状或猪尾巴状或d形状的第一固定圈,第一固定圈上设置有引流孔;引流段和引流管段的导管段连接并整体呈s形,s形的弯曲部至少为两个;引流管段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并向管内侧凸出的第一内支撑条,引流管段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并向管外侧凸出的第一外支撑条。
3、本技术中,ercp手术时,本技术中的引流段及引流管段的导管段通过推送装置置入胆总管/主胰管内,引流管段一端的第一固定圈留置在十二指肠内,导丝通过时可避免
4、进一步的,s形的弯曲部为两个,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一固定圈,第一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
5、进一步的,s形的弯曲部为三个,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一固定圈,第一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也大于第三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且第二弯曲部的弧长大于第三弯曲部的弧长,第二弯曲部的圆心角为钝角。
6、进一步的:s形的弯曲部为三个,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一固定圈,第一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三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第二弯曲部的圆心角和第三弯曲部的圆心角均为钝角。
7、进一步的,为能够有效减少接触面积,第一内支撑条和第一外支撑条的截面形状均为半圆拱状。
8、进一步的,引流段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并向管内侧凸出的第二内支撑条,引流段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并向管外侧凸出的第二外支撑条,相邻的第二外支撑条之间形成为引流槽,引流槽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与引流段内部相通的引流孔。引流段的内壁设置的第二内支撑条,可减少导丝与引流管的接触面积,便于顺畅置管。引流段外侧设置的引流槽,方便引流,即使主流道口被堵塞,液体也能够通过引流槽进入主流道,完成引流。
9、进一步的,第二外支撑条的截面形状呈t形状。
10、进一步的,引流段的端部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呈猪尾巴状的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二固定圈的径向尺寸小于引流管段端的第一固定圈的径向尺寸。第一固定圈用于实现脱落,第二固定圈便于实现长时间留置。
11、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圈的径向尺寸为8-22mm。
12、进一步的,为防止液体回流,第一固定圈的端部连接有单向阀。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避免ercp手术时导丝误入胆总管/主胰管,可避免对胆总管/主胰管造成损伤;本技术通过在引流管段一端设置呈螺旋状或猪尾巴状或d形状的第一固定圈,一方面可通过肠道蠕动及肠道内的食糜推动第一固定圈,从而带动胆总管/主胰管内的引流段下移,进而使引流管脱落,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固定圈可对引流管的留置时间进行控制;通过将引流段及引流管段的导管段连接后设计为整体呈s形,通过s形的弯曲部与胆总管/主胰管的内壁产生的支撑力及摩擦力可控制引流管在胆总管/主胰管内的留置时间,实现短期留置或中长期留置;通过在引流管段内壁设置的第一内支撑条和在外壁设置的第一外支撑条,可减少引流管段与导丝、胆总管内壁/主胰管内壁的接触面积,便于置管,也便于引流管的自动脱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引流管段(1)和引流段(2),引流管段(1)和引流段(2)上均设置有引流孔,其特征是:引流管段(1)的一端为导管段,引流管段(1)的另一端为呈螺旋状或猪尾巴状或D形状的第一固定圈(1-2),第一固定圈(1-2)上设置有引流孔;引流段(2)和引流管段(1)的导管段连接并整体呈S形,S形的弯曲部至少为两个;引流管段(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并向管内侧凸出的第一内支撑条(1-3),引流管段(1)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并向管外侧凸出的第一外支撑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S形的弯曲部为两个,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一固定圈,第一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S形的弯曲部为三个,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一固定圈,第一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S形的弯曲部为三个,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一固定圈,第一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三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第二弯曲部的圆心角和第三弯曲部的圆心角均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第一内支撑条(1-3)和第一外支撑条(1-4)的截面形状均为半圆拱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段(2)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并向管内侧凸出的第二内支撑条(2-1),引流段(2)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并向管外侧凸出的第二外支撑条(2-2),相邻的第二外支撑条(2-2)之间形成为引流槽(2-3),引流槽(2-3)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与引流段(2)内部相通的引流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第二外支撑条(2-2)的截面形状呈T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引流段(2)的端部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呈猪尾巴状的第二固定圈(2-4),所述第二固定圈(2-4)的径向尺寸小于引流管段端的第一固定圈(1-2)的径向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第一固定圈(1-2)的径向尺寸为8-22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第一固定圈(1-2)的端部连接有单向阀(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引流管段(1)和引流段(2),引流管段(1)和引流段(2)上均设置有引流孔,其特征是:引流管段(1)的一端为导管段,引流管段(1)的另一端为呈螺旋状或猪尾巴状或d形状的第一固定圈(1-2),第一固定圈(1-2)上设置有引流孔;引流段(2)和引流管段(1)的导管段连接并整体呈s形,s形的弯曲部至少为两个;引流管段(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并向管内侧凸出的第一内支撑条(1-3),引流管段(1)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并向管外侧凸出的第一外支撑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s形的弯曲部为两个,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一固定圈,第一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s形的弯曲部为三个,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一固定圈,第一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均大于第二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也大于第三弯曲部的圆弧半径和弧长,且第二弯曲部的弧长大于第三弯曲部的弧长,第二弯曲部的圆心角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选留置周期的胰胆管内引流管,其特征是:s形的弯曲部为三个,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一固定圈,第一弯曲部的圆弧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辉,曹彬,何宝国,于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