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1446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46
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包括中空套、手套、上左片、上右片、下左片、下右片、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与第四连接线;所述中空套的底端与手套的顶端相连通,所述中空套上靠近顶端的部位的左侧与上左片的上左固定边固定连接,上左片的上左自由边向外延伸,所述中空套上靠近顶端的部位的右侧与上右片的上右固定边固定连接,上右片的上右自由边向外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多个单独加压区域的配合下,能实现单独区域、多区域协作与力度可调的加压,可调性强,在加压过程中,位于上左片等结构与中空套之间的压力传感器,能对压力数据进行直观清楚的反馈,以便于精准加压,以实现科学有效的治疗,辅助治疗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术后辅助康复治疗,属于术后辅助康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


技术介绍

1、在乳腺切除手术中,常常需要移除淋巴结,特别是腋窝淋巴结,这些淋巴结的移除或损伤会干扰淋巴液在手臂和上半身区域的正常流动,正常情况下,淋巴液负责清除组织中的废物和细胞碎片,并将其排出体外,然而,当淋巴结受损或移除后,淋巴液的流动会受到影响,导致淋巴液在手臂和上半身积聚,形成水肿。

2、申请号为202220993696.2,申请日为2022年4月27号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上肢淋巴水肿袖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包括里层面料和表层面料,所述里层面料和表层面料之间形成有若干相分隔开的填充空间;若干弹性体,所述若干弹性体分别嵌设在套体的填充空间内,沿第一方向,所述若干弹性体的厚度呈逐步递减的趋势;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用于与连接部连接的对接部,所述连接部和对接部分别设于套体的两侧,该设计作用在手臂上,手臂所受到的压力从远心端到近心端逐步递减,从而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产生局部的压力差,如此在静息状态下就可以有较强的促进淋巴回流的功能,但该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3、在上述对比文件中,弹性袖套虽能实现对肿胀的手臂进行加压消肿,但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直观有效的反馈压力数据和压力结果,在没有反馈压力数据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判断袖套施加在手臂上压力的大小,判断压力数据是否在适当范围内,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差。

4、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压力数据不直观、加压不精准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能直观反馈压力数据、加压精准。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包括中空套、手套、上左片、上右片、下左片、下右片、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与第四连接线;

3、所述中空套的底端与手套的顶端相连通,所述中空套上靠近顶端的部位的左侧与上左片的上左固定边固定连接,上左片的上左自由边向外延伸,所述中空套上靠近顶端的部位的右侧与上右片的上右固定边固定连接,上右片的上右自由边向外延伸,所述中空套上靠近底端的部位的左侧与下左片的下左固定边固定连接,下左片的下左自由边向外延伸,所述中空套上靠近底端的部位的右侧与下右片的下右固定边固定连接,下右片的下右自由边向外延伸;

4、所述上左片上沿上左自由边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上左孔与第二上左孔,所述上右片上沿上右自由边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上右孔与第二上右孔,所述下左片上沿下左自由边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下左孔与第二下左孔,所述下右片上沿下右自由边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下右孔与第二下右孔,所述第一上左孔、第二上左孔、第一上右孔、第二上右孔、第一下左孔、第二下左孔、第一下右孔与第二下右孔的数量都至少为一个;

5、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位于第一区,其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上左孔、第一上右孔后延伸至第一区,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位于第二区,其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上左孔、第二上右孔后延伸至第二区,所述第三连接线的一端位于第三区,其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下左孔、第一下右孔后延伸至第三区,所述第四连接线的一端位于第四区,其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下左孔、第二下右孔后延伸至第四区,所述上左片的上左自由边与上右片的上右自由边之间的最窄区域处从上至下依次形成有中一区与中二区,所述下左片的下左自由边与下右片的下右自由边之间的最窄区域处从上至下依次形成有中三区与中四区;

6、所述中空套上夹在上左片与下左片之间的区域为关节区,所述第一区、中一区、中二区、第二区、关节区、第三区、中三区、中四区与第四区从上至下依次连通;

7、所述上左片与中空套之间、所述上右片与中空套之间、所述下左片与中空套之间、所述下右片与中空套之间,这四个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8、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为四个,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与第四传感器;

9、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与第四传感器的布置位置为以下任意一种:

10、第一种:第一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左片之间、第二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左片之间、第三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右片之间、第四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右片之间;

11、第二种:第一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左片之间、第二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左片之间、第三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左片之间、第四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左片之间;

12、第三种:第一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左片之间、第二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左片之间、第三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右片之间、第四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右片之间;

13、第四种:第一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左片之间、第二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左片之间、第三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右片之间、第四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右片之间;

14、第五种:第一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左片之间、第二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左片之间、第三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右片之间、第四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右片之间;

15、第六种:第一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右片之间、第二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上右片之间、第三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右片之间、第四传感器位于中空套与下右片之间。

16、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一端通过第一根柔性导线与第二传感器的一端进行信号连接,第二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根柔性导线与第三传感器的一端进行信号连接,第三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根柔性导线与第四传感器的一端进行信号连接,所述第四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根柔性导线与芯片进行信号连接。

17、所述中空套上靠近第一区的部位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中空套上靠近第二区的部位连接有第二旋钮,所述中空套上靠近第三区的部位连接有第三旋钮,所述中空套上靠近第四区的部位连接有第四旋钮;

18、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旋钮内,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两端固定在第二旋钮内,所述第三连接线的两端固定在第三旋钮内,所述第四连接线的两端固定在第四旋钮内;

19、所述第一旋钮、第二旋钮、第三旋钮与第四旋钮的构造及其与对应连接线的连接结构都一致;

20、所述第一旋钮包括壳体、连接柱与转块,所述壳体的底端固定在中空套上的第一区处,所述连接柱通过壳体顶端的连接孔滑动插接在壳体内,所述转块固定在连接柱位于壳体外的部位上,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两端通过壳体外周上的穿孔延伸至壳体内,并固定在连接柱的外周上。

21、所述壳体的内壁靠近其底壁的部位处与棘轮盘的外壁连接,所述棘轮盘的内壁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齿槽,若干所述齿槽之间形成有卡接区,所述弹性片固定在连接柱靠近壳体底壁的外周的部位处,所述弹性片的垂直投影位于卡接区内,所述弹性片与棘轮盘上的齿槽进行卡接配合。

22、所述连接柱在连接孔内竖直移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包括中空套(1)、手套(2)、上左片(3)、上右片(4)、下左片(5)、下右片(6)、第一连接线(7)、第二连接线(8)、第三连接线(9)与第四连接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20)的数量为四个,包括第一传感器(2001)、第二传感器(2002)、第三传感器(2003)与第四传感器(20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2001)的一端通过第一根柔性导线(21)与第二传感器(2002)的一端进行信号连接,第二传感器(200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根柔性导线(21)与第三传感器(2003)的一端进行信号连接,第三传感器(200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根柔性导线(21)与第四传感器(2004)的一端进行信号连接,所述第四传感器(200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根柔性导线(21)与芯片(22)进行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套(1)上靠近第一区(11)的部位连接有第一旋钮(23),所述中空套(1)上靠近第二区(12)的部位连接有第二旋钮(24),所述中空套(1)上靠近第三区(13)的部位连接有第三旋钮(25),所述中空套(1)上靠近第四区(14)的部位连接有第四旋钮(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301)的内壁靠近其底壁的部位处与棘轮盘(2302)的外壁连接,所述棘轮盘(2302)的内壁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齿槽(2310),若干所述齿槽(2310)之间形成有卡接区(2311),弹性片(2309)固定在连接柱(2307)靠近壳体(2301)底壁的外周的部位处,所述弹性片(2309)的垂直投影位于卡接区(2311)内,所述弹性片(2309)与棘轮盘(2302)上的齿槽(2310)进行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307)在连接孔(2306)内竖直移动,所述连接柱(2307)位于壳体(2301)内的外周的部位上固定有橡胶圈(2308),所述橡胶圈(2308)的直径大于连接孔(2306)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307)位于壳体(2301)内的外周的部位上固定有收线轮(2303),所述第一连接线(7)的两端固定在收线轮(2303)的外周上,所述橡胶圈(2308)、收线轮(2303)与弹性片(2309)从上至下依次分布在连接柱(2307)位于壳体(2301)内的外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轮(2303)外周上靠近其顶端与底端的部位固定有凸出片(2312),所述凸出片(2312)的直径大于收线轮(2303)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线(7)两端固定在收线轮(2303)位于两个凸出片(2312)之间的外周的部位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片(3)内开设有第一气囊(305),所述上右片(4)内开设有第二气囊(405),所述下左片(5)内开设有第三气囊(505),所述下右片(6)内开设有第四气囊(605),所述第一气囊(305)、第二气囊(405)、第三气囊(505)与第四气囊(605)的数量都不少于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305)沿上左自由边(30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气囊(405)沿上右自由边(40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气囊(505)沿下左自由边(50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气囊(605)沿下右自由边(602)的方向延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包括中空套(1)、手套(2)、上左片(3)、上右片(4)、下左片(5)、下右片(6)、第一连接线(7)、第二连接线(8)、第三连接线(9)与第四连接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20)的数量为四个,包括第一传感器(2001)、第二传感器(2002)、第三传感器(2003)与第四传感器(20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2001)的一端通过第一根柔性导线(21)与第二传感器(2002)的一端进行信号连接,第二传感器(200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根柔性导线(21)与第三传感器(2003)的一端进行信号连接,第三传感器(200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根柔性导线(21)与第四传感器(2004)的一端进行信号连接,所述第四传感器(2004)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根柔性导线(21)与芯片(22)进行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套(1)上靠近第一区(11)的部位连接有第一旋钮(23),所述中空套(1)上靠近第二区(12)的部位连接有第二旋钮(24),所述中空套(1)上靠近第三区(13)的部位连接有第三旋钮(25),所述中空套(1)上靠近第四区(14)的部位连接有第四旋钮(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肿胀肢体治疗的加压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301)的内壁靠近其底壁的部位处与棘轮盘(2302)的外壁连接,所述棘轮盘(2302)的内壁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齿槽(2310),若干所述齿槽(2310)之间形成有卡接区(2311),弹性片(2309)固定在连接柱(2307)靠近壳体(2301)底壁的外周的部位处,所述弹性片(2309)的垂直投影位于卡接区(23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南朋谢志豪王儿龙邹可权
申请(专利权)人:蓝坊穿戴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